經濟學與計算

1。 凝聚勞動的物品叫產品,被交換的物品叫商品,物品有使用價值,產品有價值,商品有價值體現。 從全社會看,價值體現和價值有這樣一個等式sum(所有商品的價值體現)=sum(所有勞動商品的價值)8。

基本信息

簡介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關於勞動、交換和分配等生產活動規律的學科。這些規律是客觀實在的,但同時人類按照自身對這些規律的主觀認識來指導人類生產活動,以這種自發或自主形成的主觀認識來制訂規則,約束和規定人類生產活動,所以經濟學即要研究人類關於勞動、交換和分配等生產活動的客觀規律,也要研究人類對這種客觀規律的主觀認識是如何指導人類生產活動的。

作用說明

1。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量,即以一定改造自然的能力持續一段時間勞動的量。用數學來表達就是價值=個人改造自然的能力X個人勞動時間上面這個等式是從個人的角度看,如果改從整個社會角度看就是價值=社會平均改造自然的能力X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其中改造自然的能力還有個等式是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對自然的主觀能動力-自然對人的影響力從這裡可以看到小平同志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非常正確的。2。價值是勞動者在勞動中創造的。只要人是社會中的人,那他的勞動就一定是社會勞動,因為物品除了交換成為商品外,還可以通過贈送、借出、傳授、分解、組合等多種非交換的方法使物品成為社會性的物品。只要有社會性的勞動,那就有價值。3。剩餘價值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價值,用等式表達為剩餘價值=勞動後的產出價值-勞動前的投入價值當剩餘價值為負,表示這個社會正在衰落,甚至走向消亡;當剩餘價值為零,表示這個社會停滯不前;當剩餘價值為正並不斷積累,表示這個社會在向前發展。4。價值和剩餘價值出現於人類社會的出現,終結於人類社會的終結,它貫穿於人類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和我還無法想像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過程。5。凝聚勞動的物品叫產品,被交換的物品叫商品,物品有使用價值,產品有價值,商品有價值體現。只有產品有價值,非產品的物品一定沒有價值,而商品可以是產品,也可以是非產品,當商品是產品商品時,商品有價值,如果商品是非產品商品時,商品沒有價值。6。使用價值是指物品能被人類使用的可使用性,沒有不可使用的物品,只有暫時還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物品。從社會角度看,物品的使用價值隨人類社會改造自然能力的變化而變化,從個人角度看,物品的使用價值也因個人改造自然能力的差異而各不相同。正常情況下所說的使用價值,指的都是從社會角度看的,在確定的人類社會改造自然能力下,物品能被人類使用的可使用性,這種情況下它也是確定的。7。價值體現是人類對價值的認識。這個認識的根源是以相同使用價值的物品作為生產資料用於勞動中,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都是相同的,而無論這個物品是產品還是非產品。此時,一個是產品另一個是非產品的兩個有相同使用價值的商品,人們對它們價值的認識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它們的價值體現是相等的。價值體現發生於交換中,沒有交換,價值則無法得到體現,所以只要是商品就一定有價值體現,只要不是商品就一定沒有價值體現。從全社會看,價值體現和價值有這樣一個等式sum(所有商品的價值體現)=sum(所有勞動商品的價值)8。價格是是用貨幣表示的社會個體對價值體現的進一步認識。個體的認識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性包括了商品需求供應的差異、商品使用價值的差異和對未來期望的差異。其中要說明對未來期望的差異,指的是把這個商品用於將來的再生產過程中,勞動者所能創造的價值有差異。商品需求供應的差異導致價格的差異很常見,供大於求則價跌,供小於求則價升;商品使用價值的差異導致價格的差異也很常見,同樣功能的兩個商品,使用壽命長的商品價格通常比使用壽命短的價格高,而無論它們的成本是否也具有這樣的關係;對未來期望的差異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勞動者所使用的能提高勞動效率的生產資料,其價格通常也高。9。價值決定了價值體現和價格,而價值體現和價格又反作用於價值。價值決定了價值體現和價格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價值體現和價格都是人類對價值的認識,而價值體現和價格又反作用於價值,那是因為,人類對價值的認識會改變人類的勞動行為,改變了生產資料和勞動者在各生產過程中的量,從而影響了價值。這就是為什麼老薩說“商品價值短期看效用,長期看勞動”的原因,可惜他搞混了價格和價值的區別。10。從本質上看,商品交換遵循等價值交換原則;從人類認識上看,商品交換遵循等價值體現交換原則;從貨幣的角度去看,商品交換遵循等價格交換原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