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山

綏山

綏山是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與樂山市沙灣區交界處的二峨山,為道教仙山,西周仙人葛由升天之處,道教稱之為第七洞天“太妙零陵之天”或“虛靈洞天”。現有紫芝洞、紫蘭洞等宮觀遺蹟。

百科名片

峨眉山大峨與二峨,左為大峨,右為二峨綏山峨眉山大峨與二峨,左為大峨,右為二峨綏山

綏山,即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與樂山市沙灣區交界處的二峨山,為道教仙山,西周仙人葛由升天之處。綏山海拔1908米,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跨峨眉山市九里鎮羅目鎮、樂都鎮、高橋鎮、龍池鎮、沙溪鄉、柳溪鄉與樂山市沙灣區,是峨眉山市與樂山市沙灣區的分界線。綏山又名二峨山,為廣義的四座峨眉山之一。峨眉山古代分為四座,分別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大峨山即今日的旅遊勝地峨眉山。二峨山則位於大峨山(峨眉山)西南,兩山左右相連,因古人從成都遠望大峨山、二峨山兩山猶如古代美女兩片秀眉,故稱峨眉山。宋代范成大《三峨》詩云:“大峨兩山相對開,小峨迤邐中峨來。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昔我登臨彩雲表,獨騎白鶴招青鳥。石龕石洞何參差,時遇仙人拾瑤草。丹岩瀑布連天河,大鵬圖南不可過。晝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棲岩阿。四時青黛如彩繪,岷嶓蔡蒙實相對。昔生三蘇草木枯,但願再出三蘇輩。”因綏山之故,今四川省峨眉山市駐地名綏山鎮

綏山的歷史沿革

綏山自古為仙人出沒之境,為峨眉山第二座,道教稱之為第七洞天“太妙零陵之天”或“虛靈洞天”。

唐代以前,峨眉山上道教宮觀多於佛教寺院。

《魏書.釋老志》中寫到:“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生地,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千百萬化,有德不德,隨感應物,厥跡無常,授軒轅於峨眉,教帝於牧德。”

葛洪在《抱撲子》中亦說:“娥眉山、綏山(即二峨山),皆此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

高洪在《抱朴子.金丹篇》道:“青城山、峨眉山……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

晉人所撰《五符經》具體的說:“皇人住峨眉山北,絕崖之下,蒼玉為屋,黃帝往授三一五牙之法。”

道教早期經典《三皇經》說得更是繪聲繪色:“《三皇經》乃神寶君所出,西陵真人所撰,此文在天玉府之中,諸仙人受之以藏諸名山石室,皆不足具,惟獨蜀郡峨眉山具有此文。”

晚唐以後,峨眉山佛教日漸興盛,道教不敵佛教,日益衰落。到宋代以後,大峨山道教逐漸絕跡,道士多遷至綏山(二峨山)與青城山。大峨山逐漸成為佛教名山,普賢菩薩道場。張三豐集載他於(1403)年拜峨眉山,見山上道教一片荒落,他在詩中寫到“洞口瑤草封丹室,靜中誰識古仙客”。

綏山則繼承了峨眉山道家正統。道士們在綏山二峨建紫芝洞、沖天一鶴樓、純陽樓、老君殿、三皇殿、玉皇樓、龍泉寺、九皇亭等道家宮觀,一時為盛。

綏山(二峨山)自古本為仙家聖地。

東晉乾寶《搜神記》載:“前周(西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二峨山),綏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數十處。”

列仙傳》亦云:“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二峨山)。綏山在峨嵋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數十處。木可為羊,羊亦可靈。靈在葛由,一致無經。爰陟崇綏,舒翼揚聲。知術者仙,得桃者榮。”

後世故有典故“綏山桃”,因此而來。

唐代詩人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中有:“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與楚狂子,悠悠白雲期。時哉悲不會,涕泣久漣洏。夢登綏山穴,南采巫山芝。探元觀群化,遺世從雲螭。婉孌時永矣,感悟不見之。”其中所說的綏山即是二峨山,綏山穴即是指二峨山洞天。

唐宋之後,大峨山道教失勢,轉入二峨,二峨襲承峨眉道教正統。唐純陽真人呂洞賓曾隱居於二峨山紫芝洞(今俗稱豬肝洞),致紫芝洞香火之旺,盛極一時。然歷盡千年之後,經歷代兵災刀劫,尤其是明末之亂,興盛數百年的二峨道教亦漸衰落。道院香火直到建國初期,文革期間廟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現存遺址,可供遊人觀賞研究。延至今日,山上宮觀凋零,斷垣殘壁湮沒於深山密林之中,仙山勝境今日已為冷月荒山,雲海縹緲,煙雨蒼蒼,轉為淒涼。唯存紫芝洞、紫蘭洞等宮觀遺蹟。

老子八十一化,其中第二十六化在綏山

老子第二十六化,綏山葛由升仙老子第二十六化,綏山葛由升仙

太上天尊老子有八十一化,其中第二十六化化西周仙人葛由,葛由升仙之地在綏山。

老子第二十六化:刻木羊

老子於康王五年戊寅,自號古先生,出遊西極、大秦等國。路經積石,步上雪山。見一人獨自采樵,老子佯作踴(蹦-山)不能上。樵者惻然動念,謂曰:“憐公衰邁,願負過危險。”老子心感之。過嶺,憩石上。問其姓氏,答曰:“葛由也。居前山坳中,樵以為食。”老子云:“蜀中綏山,有桃食,皆實。至彼可勿謀食。但綏山高峻,非步履可登。”乃以樵斧斫松枝,斫成一木羊,教由吸氣使行之法,乘能陟險,不少蹉跌。由大喜,拜謝。老子別之西行,步履而去。

由歸家,辭鄰里,探知綏山在峨峰(峨眉山)西南。一日,由前驅木羊入城。蜀中富豪貴士,見之大驚。或有追至山下者,仰止不能上,呼號接引。由擲桃數枚,爭食之,味極甘美。有不能還家者,結茅于山下,立葛祠以祀。常皆見之,但不能上山會晤。有諺云:“食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搜神記》《列仙傳》中亦有載。今綏山山麓之峨眉山市九里鎮,古亦稱羊鎮,即因仙人葛由驅木羊由此升仙之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