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毛苣
正文
絹毛苣(《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
掃工色爾布(藏名)。來源
為菊科植物絹毛苣的全草。植物形態
絹毛苣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高4~25厘米。莖膨大而中空。葉倒披針形、線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圓形,全緣或稍有齒。頭狀花序密集於莖端;小花黃色;冠毛白色。
多生長於高山草地。分布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絹毛苣,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莖膨大而中空,多生長於高山草地。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痛功效;主治跌打損傷,咽喉腫痛,風濕疼痛,炎症發燒。分布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絹毛苣屬雙子葉植物綱菊科植物。
絹毛苣屬 描述 所有物種葉披針形,長7-15厘米,寬1-2厘米,頂端急尖,基部下延為寬葉柄,邊緣羽狀裂或具鋸齒,主脈和葉柄帶紫紅色。 頂端5齒裂,筒部長約7-11毫米;花葯和花...
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線狀披針形,長4毫米,寬不及1毫米,外面密被淡褐色絹狀柔毛,內面無毛。 雌蕊無毛,長8-14毫米,子房線狀長圓形,長6-10...
菊科絹毛苣,屬菊科,菊目的植物。分布於錫金、不丹、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西藏、陝西等地.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柱序絹毛苣分布西藏(亞東、聶拉木),多年生草本,高10一33厘米。根垂直直伸或平臥,直徑達1厘米。生於高山草甸、灌叢中,海拔3900—4250米。模式標...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菊科絹毛苣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西藏、雲南、四川、甘肅等地。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蓮狀絹毛菊,別名絹毛苣,多年生草本,高3-20厘米。瘦果微扁,長圓柱狀,長6毫米,頂端截形,有多數(20-30條)粗細不等的細肋。冠毛灰色或淺黃色,細鋸...
植物介紹 相關條目黃花馬鈴苣苔(Oreocharis flavida Merr.),生於海拔1600—1800米山坡林下。
植物簡介 形態描述 相關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