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橫水西周墓地

絳縣橫水西周墓地自上個世紀至今,考古中發現的大量周代墓葬,或沒有,或因保存狀況較差僅留下極小的局部殘片而沒有確認。橫水M1荒帷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荒帷即當時的棺罩,先秦史籍《周禮》、《儀禮》、《禮記》等都有記載。

信息

時代:西周
發掘地點:山西運城市絳縣橫水鎮
發掘單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絳縣文化局
發掘領隊:宋建忠

詳細介紹

荒帷即當時的棺罩,先秦史籍周禮》、《儀禮》、《禮記》等都有記載。自上個世紀至今,考古中發現的大量周代墓葬,
..
或沒有,或因保存狀況較差僅留下極小的局部殘片而沒有確認。橫水M1荒帷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該發掘項目嚴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科學作業,積極樹立創新意識和文物保護意識,儘可能使用考古新技術和新方法,跨區域、跨學科聯合相關學者和專家共同攻關,創造了較好的合作模式。橫水西周墓地位於山西運城市絳縣橫水鎮北。墓地範圍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5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300餘座。截至目前,共發掘墓葬191座,出土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各類文物2000餘件。其中一、二號墓為一組帶斜坡墓道並穴排列的土坑木槨墓,尤為特別的是在一號墓內發現了目前我國時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荒帷。同荒帷相伴的其他飾棺、束棺和下棺等遺物痕跡也在精細的發掘中一一清理出來,應該說創造了發掘單座商周墓葬清理細、獲取信息多的一個範例。
荒帷即當時的棺罩,位置在棺槨之間,槨是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荒帷"當時是諸侯入葬時的一種禮儀用品,整體是紅色的紡織品,上有非常精美的刺繡圖案,圖案內容主題是鳳鳥,北壁的畫面圖案保存較為完整,至少可以觀察到3組大小不同的鳥紋圖案痕跡,是成組的圖案組合,圖案中間是一個大鳳鳥紋的側面形象,大勾喙、圓眼、翅和冠的線條以誇張的手法作大迴旋,線條流暢,氣勢磅礴。在大鳳鳥的前後,各有4隻小鳳鳥,上下排列,造型與大鳳鳥基本相像,只是更加含蓄,這樣的圖案造型常見於西周中期的青銅器紋飾。這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墓內裝飾圖案實物。先秦史籍《周禮》、《儀禮》、《禮記》等都有記載。自上個世紀至今,考古中發現的大量周代墓葬,或沒有,或因保存狀況較差僅留下極小的局部殘片而沒有確認。橫水MI荒帷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

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組成

絳縣橫水鎮由橫南、橫東、橫北3個村組成,位於山西運城市絳縣西部,北依絳山,涑水河在鎮南穿過,其間為寬闊的緩坡塬地,塬上有數道大小沖溝。墓地坐落於橫北村北部,東西兩邊均為南北向的沖溝,中部有一條小沖溝將墓地分為東西2部分,在沖溝兩邊斷崖上還可看到西漢時期的墓葬。去年秋,不法分子盜掘了多座大、中型墓,10月—今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站、絳縣文化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墓地進行了發掘。共清理墓葬3座,其中M1、M2是一組夫婦異穴排葬墓,南北相距4米。墓口距現地表1.8米。均為帶斜坡墓道的豎穴土壙木槨墓,墓底大於墓口。墓室開在墓道之東,呈“一”字形,墓道略寬於墓室。M1的墓道入墓室端有二級台階,M2則為緩平坡。
M1墓口(含墓道)長26.65、東寬3.2、西寬4.4米,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室口寬約3.2、底東端寬4.15、西端寬4.55、長5.44米。墓道入墓室處距墓口深6.05、距墓底深9.23、總深15.28米。葬具為一槨二棺,槨室長4.3、寬3、深3.15米。二層台上放置一輛車。外棺四周圍及上下是方格網棺束,其中,蓋上和底下的棺束是木質類,四周是繩子類;其外是“荒帷”;荒帷外及外棺下是粗麻擰成的繩子,在外棺底下的繩子結構是三橫二縱,然後再從棺側四周引上來,將外棺整體兜住。

..

西、北兩面相對保存較好的“荒帷”現存高約160厘米,西北角有下坐的現象,南面上部已塌落,現存高約1.2—1.3米,東面保存最差,基本僅剩下部底裙的局部,高約10多厘米,四壁總面積有10平方米左右。荒帷整體是紅色的絲織品布,由2幅布橫拼而成,上下有扉邊,每幅布布幅寬約80厘米左右,總高約1.8—2米,布幅拼接的地方有明顯的接縫。在布的表面是非常精美的刺繡圖案,圖案內容主題是鳳鳥,北壁的畫面圖案保存較為完整,至少觀察到3組大小不同的鳥紋圖案痕跡,是成組的圖案的組合,每組圖案中間是一個大鳳鳥紋的側面形象,昂首,大勾喙,眼圓睜,冠高聳,翅上揚,尾下卷,碩健粗壯的腿,利爪,翅和冠以特別誇張的手法作大迴旋,線條流暢,氣勢磅礴,構成畫面的主體。在大鳳鳥的前後,分別是上下排列的多隻小鳳鳥,造型與大鳳鳥基本相像,只是更加含蓄。在布幅接縫的地方有圖案錯位和顛倒現象,可見當時是先在布上刺繡出圖案,然後才拼接成整幅。
墓主人頭向西,仰身直肢,雙手交疊置於小腹上,隨葬有大量玉飾,頭兩側是耳飾玦和束髮的玉箍及帶圓堵頭的飾發小玉串飾,嘴裡有大量玉口,項上有玉蠶料管項飾1組,左右肩及胸兩側有5組骨牌聯珠串飾組佩,胸正中是3組玉璜瑪瑙管組佩,胸到小腹上是2組柄形器。手中有握玉。外棺東端的棺槨之間有3個殉人,以葦席裹包。
隨葬車馬器放置在二層台及槨蓋板上,有車軎、車轄、鑾鈴、馬鑣當盧、節約等。陶器、漆木器、青銅禮器,放置在外棺與槨之間,在槨室內外棺南側西段,放在一個東西向的架子上,架子有6—7層,30余件陶器在最上面,有鬲、高圈足簋、大口尊、三足瓮、圈足瓮、淺盤豆等;其次是漆器;下部的4層是銅禮器,有鼎5、簋5、、鬲、盂、盤2、盉2、提梁壺、貫耳壺、觶、甬鍾5,共25件,其中8件有銘文;另有漆木器豆、壺、盒、几案俎等。
..

M2方向與M1一致。墓口(含墓道)東西長22.3、西寬3.74、東寬2.84米。斜坡形墓道長16.8米,除西端外,越往東越外擴,墓道入墓室處,北側外擴0.4、南側0.52、深距現存墓口6.7、距墓底7.7、總深14.4米,填土經過夯打。
墓室口小底大,在與墓道底平時,長5.74米;墓底長6.16、寬3.8米。四壁靠近槨室處,塗抹一層青灰泥,高1.8米。葬具為一槨兩棺。槨室呈“Ⅱ”字形,長4.1、寬3.14、高2.27米。槨蓋上西部有一車,車輪及車廂放在槨與西壁之間的1.33米的二層台上,車轅和衡在已倒塌的槨室內。外棺在槨室內偏東南,外棺內正中靠西置內棺。
墓主人頭向西,俯身直肢葬。頭下為玉覆面,頸戴玉五聯璜串飾及腹下部,口含玉塊,玉璧隨葬於頭頂下,玉柄形器隨葬腹下、盆骨下,右腹部有玉管,腹兩側各有銅環,另有骨牌飾、貝串飾等。棺槨間有4個殉人,東北角2個,西南角和西北角各一。
此外,棺槨間還放置著大量的隨葬品,西側除一件陶鬲外,主要為銅禮、樂器,自南向北分別為:銅盤、銅鼎2、銅盉、銅鏟、玉圭、銅簋、銅爵、銅觚、銅尊、銅片飾、蚌泡、漆器、銅甬鍾5、銅車軎、蚌泡16、銅、銅卣等。西南角清理出一大薄片狀銅飾,估計是掛在棺前的“”一類的東西。
北側自東部2具殉人下及以西部分主要是銅車馬器,分別為:馬頭飾、當盧、馬鑣、車轄、車軎、鑾鈴、環、鈴、斧、節約、飾件、車軛及銅戈、骨鑣、骨束腰形飾、木飾件、銅鼎等。
這2座墓葬出土器物與西周中期的晉侯墓地M91、M92一組,組合與形制接近,時代也不會有很大的距離。
..

M2墓主人為男性,銅器上有“伯”為自己做器的銘文;M1是女性,在4件銅器上有“伯乍畢姬寶旅鼎(盤、簋、)”,是伯為其夫人做器。但M1較M2墓道長,墓壙大而深,槨室用材講究,槨內布置華麗,隨葬品豐厚,隨葬品等級高。M2墓主人為附身葬及兩座均有殉人的葬俗,為同期墓葬中所少見。
這組墓葬之南不遠處為M3,是一座大型長方形土壙豎穴墓,屢遭盜掘。
《禮記》記載的“荒帷”,在M1中被成功地清理出,為本次發掘的最重要的收穫,也是我國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墓內裝飾圖案實物,對西周時期晉南方國和埋葬制度研究,意義重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