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
2004年,山西絳縣橫水倗國墓地“倗伯”夫人墓M1(該墓為西周穆王中晚期),出土了迄今為止時代最早、保存最好和面積最大的荒帷痕跡。經中國科學院科技考古系試驗分析,山西絳縣橫水墓出土荒帷的顏料染色採用了石染技術。荒帷的出土為兩周宗法禮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直接重要的資料。
山西絳縣橫水墓所出荒帷殘留面積約10平方米,整體為紅色,由兩幅布橫拼而成,拼接處有明顯接縫,下有扉邊。外有精美的刺繡圖案,主題內容為鳳鳥。每組圖案中間是一個大鳳鳥紋的側面形象,昂首,大勾喙,眼圓睜,冠高聳,翅上揚,尾下卷,碩健粗壯的腿,利爪,翅和冠以特別誇張的手法作大迴旋,線條流暢,氣勢磅礴,構成畫面的主體。在大鳳鳥的前後,分別是上下排列的多隻小鳳鳥,造型與大鳳鳥基本相像。在布幅接縫的地方有圖案錯位和顛倒現象,可見當時是先在布上刺繡出圖案,然後才拼接成整幅,這座墓的荒帷極有可能是由於埋葬初期,墓葬塌陷,泥土填充於墓中,擠壓荒帷,紡織品腐朽後,荒帷上的顏料以及織繡的痕跡印在泥土上,從而幸運地保留下來。
相關信息
2007年,河南新鄭戰國古墓群M80發現“荒帷”。位於墓群中部,屬於該墓群中第二大墓,口長3.5米,口寬2.8米,深8米,使用一槨一棺,荒帷垂掛於槨內壁,距離棺稍遠,現狀為圓角長方形,南北兩面荒帷的上部,垂落形成褶皺且顏色鮮艷,帷上所織的圖案以鮮花為主。東面荒帷紅色斑駁,帷周長10米,高1.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