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量子力學中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一般被認為是宇宙 大爆炸第一個瞬間(第一個單位 普朗克時間)的溫度。
來源
普朗克溫度這個概念源自普朗克單位制。
普朗克單位制是一種計量單位制度,由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最先提出,因此命名為普朗克單位制。這種單位制是自然單位制的一個實例,經過特別設計,使得某些基礎物理常數的值能夠簡化為1,這些基礎物理常數是
萬有引力常數G, 約化普朗克常數h/2π, 在真空里的光的光速c, 庫侖常數1/4πε0,其中ε0是真空電容率, 玻爾茲曼常量k。
上述每一個常數都至少出現於一個基本物理理論:G在廣義相對論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h/2π在量子力學、c在狹義相對論、ε0在靜電學、k在統計力學與熱力學。實際上,以上的五個常數在許多物理定律的代數表達式中多次出現,因此引入普朗克單位制可以將這些代數表達式簡化,普朗克單位制也因此成為了理論物理學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在統一理論方面的研究,特別如量子引力學中,普朗克單位制能夠給研究者一點大概的提示。
但實際上,大多數普朗克單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並不適合於實驗或任何實際用途。
衍生普朗克單位 國際單位等值
普朗克面積 2.61223 ×10 m2
普朗克動量 6.52485 kgm/s
普朗克能量 1.9561 ×10 J
普朗克力 1.21027 ×10 N
普朗克功率 3.62831 ×10 W
普朗克密度 5.15500 ×10 kg/m3
普朗克角頻率 1.85487 × 10 /S
普朗克壓力 4.63309 ×10 Pa
普朗克電流 3.4789 ×10 A
普朗克電壓 1.04295 ×10 V
普朗克阻抗 29.9792458 Ω
普朗克時間5.39121*10 秒
普朗克長度1.61624*1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