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腰鼓

基本信息

資料

細腰鼓是以它的形狀而言。鼓框木製或陶製,鼓形兩端大而中間細,兩面蒙皮,用杖或手擊鼓。鼓、拍鼓、魏鼓、蜂鼓、橫鼓、長鼓等都屬此類。

細腰鼓出現較早,宋陳暘《樂書》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扙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宋蕭思話(公元406——455年)所謂細腰鼓是也。……右擊以杖,左拍以手,後世謂之扙鼓、拍鼓、亦謂之魏鼓。每奏大曲入破時,與羯鼓、大鼓同震作,其聲和狀而有節也”。敦煌北魏(公元386——534年)的壁畫中,已有擊細腰鼓的舞樂圖。尤其以雲岡的壁畫上擊細腰鼓的舞樂圖較多。明代和清代有關文獻中,都提到這類樂器

流傳在廣西壯族的細腰鼓,鼓空陶製,兩端粗,中間細,形似蜂腰,故名蜂鼓;因演奏時鼓橫掛於胸前,又名橫鼓。鼓的兩端蒙牛皮。演奏時,右手執竹片擊鼓,左手拍鼓。此外,還有用兩杖擊的或用雙手拍鼓演奏的。多用於舞蹈時邊舞邊擊

流傳在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瑤族的細腰鼓稱長鼓,鼓身細長,兩端粗,中間略細,故的兩面蒙皮。演奏時左手執長鼓中部,右手拍鼓。多用於舞蹈時邊舞邊擊。

流傳在東北地區朝鮮族的細腰鼓,也稱長鼓。形狀與壯族的蜂鼓近似。鼓腔木製,演奏時把鼓橫掛在胸前,或放在木架上,右手執竹片敲擊,左手拍鼓。多用於舞蹈時邊舞邊擊,或用於合奏及伴奏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