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內毒素檢查法Cellendotoxintest
為了保證藥品注射劑的使用安全,傳統的方法是採用家兔熱原試驗檢查熱原質(一般認為熱原質就是細菌內毒素),1968年美國Levin和Bang創建了微量細菌內毒素的鱟試驗法,因方便簡易,許多學者致力於以鱟試驗代替家兔熱原試驗的嘗試。1991年美國藥典二十二版公布了185種藥品用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代替家兔熱原試驗。1995年,我國藥典規定了20餘種藥品的家兔熱原試驗以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代替,至今已有10餘年,品種也增大到了2005版的112種。其試驗原理是內毒素與鱟試劑反應形成易於分辯的凝膠,其方法簡便、經濟,故被廣泛套用於半成品、原材料及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檢查。
正常值
體內菌群的種類和比例正常,人體處於動態平衡。
臨床意義
熱原主要是細菌釋放的一種內毒素,熱原進入機體血液循環系統會引起發熱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注射劑熱原或細菌內毒素檢查是保證注射劑安全性的重要質量指標。 異常結果:臨床上在進行靜脈滴注大量輸液時,由於藥液中含有熱原,病人在0.5-1h內出現冷顫、高熱、出汗、昏暈、嘔吐等症狀,高熱時體溫可達40℃,嚴重者甚至可休克。
要點
1試劑靈敏度的覆核
細菌內毒素檢查法至藥典收載以來,每版都有明確規定:每使用新批量的鱟試劑或試驗條件發生了任何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改變時,應進行鱟試劑靈敏度的覆核試驗。在例行的藥品製劑檢查驗收中發現,有些單位的檢驗人員在常規進行的細菌內毒素檢查時,對所使用的鱟試劑從未進行過靈敏度覆核,部分檢驗人員對此項工作不甚明了,完全忽視了覆核鱟試劑靈敏度的重要性。
鱟試劑的靈敏度,即鱟試劑在本試驗法規定的條件下能檢測出的細菌內毒素標準液或供試品溶液中的最低內毒素濃度(用Eu/ml表示),而靈敏度的測定即為鱟試劑在製備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各批鱟試劑與內毒素形成凝膠反應的活力不一樣,必須規定標準的內毒素按規定的方法測定。鱟試劑靈敏度覆核的意義在於:(1)考查操作技能;(2)考查實驗條件;(3)驗證鱟試劑靈敏度是否準確,鱟試劑在生產、銷售、運輸、儲存過程中易受諸如溫度、光線、時間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使促凝活力降低;(4)驗證細菌內毒素標準品的效價是否準確。因此為了保證細菌內毒素檢查法的準確可靠性,檢驗者應對每批新購入的鱟試劑進行靈敏度的覆核。
2干擾試驗
干擾試驗目的是要確定出供試品在什麼樣的有效濃度內進行細菌內毒素檢查時即可以克服的干擾因素,又能客觀反映其所含內毒素是否符合根值。如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的細菌內毒素檢查(2005版新收載,其限值為1ml中含內毒素量應小於0.5Eu)初次接觸,筆者用不同靈敏度鱟試劑對該樣品進行了干擾抑制試驗,見表1。表1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的濃度干擾試驗結果說明,干擾抑制作用與藥物濃度有關。藥物原液或藥物稀釋兩倍均存在干擾,PPC不產生凝集,需再換高靈敏度鱟試劑,對供試品進行4倍稀釋,樣才能有效地排除氧氟沙星的干擾作用。所以當初次接觸到一個樣品時,必須對其做干擾試驗,制定其檢測方法。
3檢查法中的供試品陽性對照
在進行常規細菌內毒素檢查時,規定了陽性對照(PC)、陰性對照(NC)及樣品陽性對照(PPC)等必備項目,陽性對照的目的是證明在實驗條件下所用鱟試劑靈敏度符合規定,陰性對照的目的是證明所用的超純水(BET)中不存在可被檢驗到的內毒素,供試品陽性對照的目的是證明在試驗條件下被檢驗的供試品溶液不存在抑制因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干擾試驗。進行干擾試驗所用鱟試劑的批次及供試品的批量必定是有限的,在進行該藥品常規細菌內毒素檢驗時鱟試劑的批量及供試品的批量和進行干擾試驗時的情況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不能保證此時的供試品對檢查結果不出現異常。為此,我國藥典從2000版起增定了供試品陽性對照是非常必要的。
4其他事項
還應注意:(1)檢查法整個過程應防止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時禁用口吸。(2)保溫防止震動,觀察結果應該緩慢倒轉。(3)在進行鱟試劑靈敏度的覆核、供試品的干擾試驗和細菌內毒素檢查時,各試驗所要求的對照管應同時進行,在認可試驗有效的條件下才能進行計算和制定檢驗方法。(4)不同批號不同廠家生產的鱟試劑,靈敏度標示值一樣,但有時同一批號的供試品得出不同的試驗結果,不能只選用讓供試品符合規定的鱟試劑,需進一步考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切以用藥安全來從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