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圓筒形,桔黃色,上有圓蓋,聚集成塊,排列整齊。
若蟲共5齡,體長9毫米左右,黑褐色,密布絨毛和刻點。觸角4節黑色。腹背第4—6節有臭腺孔3對,呈黃色小點狀,其周圍黑色。
發生規律
該蟲每年發生2-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成蟲在雜草、枯枝落葉下、植物根際、樹皮縫、土縫、石縫及屋檐下越冬。翌年4月條件合適時開始取食活動,4月下旬產卵,將卵產於植物的葉片、嫩枝、花蕾和苞片上,卵豎立成塊,每塊14-28粒。卵經過4-5天孵化,若蟲孵化後,聚集在卵塊上不動,停2-3天后活動,群集在泡桐幼苗嫩梢上吸食莖和葉上的汁液,被害葉初呈褐色小點,日久皺縮,嫩莖被害後流出褐色粘液。6月初第1代成蟲羽化,6月中旬為產卵盛期。7月初第二代成蟲羽化;第三代成蟲在8月中旬羽化。10月上、中旬成蟲進入越冬期。成蟲飛翔能力較強,成蟲壽命長,產卵期長,成蟲還有吸食蚜蟲、蠅類、棉鈴蟲的幼蟲汁液的習性。
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蝽卵蜂對細毛蝽的卵寄生率很高。
(2)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蟲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春秋季節,清除雜草、刮樹皮、枯枝落葉並集中燒毀,消滅越冬成蟲。
(3)若蟲盛發期,可噴灑90%敵百蟲或20%殺滅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