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茸毒蛾學名“Calliteara pudibunda”,廣泛分布於丹麥山毛櫸樹林。這種昆蟲在丹麥繁殖後代,6月份在天空中飛舞的暗灰色的蛾便是這些另類的傢伙。據悉,每隻雌性茸毒蛾可產下300-400枚卵,孕育母蛾的蛹就位於產卵地非常近的地方。茸毒蛾幼蟲長有大量毛髮,很容易被風吹走。待到晚秋時,幼蟲已經發育成熟,此時的體長達到5厘米左右,體色非常漂亮。化蛹過程在樹葉上進行,它們首先努力作繭,最終化蛹為蛾。
簡介
茸毒蛾
廣泛分布於丹麥山毛櫸樹林。這種昆蟲在丹麥繁殖後代,6月份在天空中飛舞的暗灰色的蛾便是這些另類的傢伙。據悉,每隻雌性茸毒蛾可產下300-400枚卵,孕育母蛾的蛹就位於產卵地非常近的地方。茸毒蛾幼蟲長有大量毛髮,很容易被風吹走。待到晚秋時,幼蟲已經發育成熟,此時的體長達到5厘米左右,體色非常漂亮。化蛹過程在樹葉上進行,它們首先努力作繭,最終化蛹為蛾。
在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奇特的物種,尤其是昆蟲世界,長著長毛髮的茸毒蛾即是其中之一。
茸毒蛾廣泛分布在丹麥山毛櫸樹林,於6月份發育成淡灰色飛蛾。每隻雌性茸毒蛾可以產卵300-400枚,幼蟲身體上長著許多長毛髮,很容易隨風擺動。到秋天它們將發育完全,體長能達到5厘米,身體呈現非常美麗的顏色。蛹化蛾過程發生在地面上的樹葉里——蛹形成一個絲繭,最終化成一隻蛾蟲。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蟲翅展35-45毫米,雌蟲翅展45-60毫米。頭、胸部灰褐色,觸角乾灰白色,櫛齒黃棕色;下唇須白灰色,外側黑褐色;複眼四周黑色;足白黃色,脛節、跗節上有黑斑。腹部灰白色。雄蛾體褐色,前翅灰白色,分布黑色和褐色鱗片,亞基線黑色略帶波浪形,內橫線具黑色寬頻,橫脈紋灰褐色有黑邊,外橫線黑色雙線大波浪形,緣線具一列黑褐色點,緣毛灰白色,有黑褐色斑;後翅白色帶黑褐色鱗片,緣毛灰白色。雌蛾色淺,內線和外線清晰,末端線和端線模糊。
卵
扁圓形,黃青綠色至淺褐色,中央具1凹陷。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52毫米左右,體黃綠色或黃褐色,頭部黃色,第1-5腹節間黑色,第5-8腹節間微黑色,亞背線在5-8腹節為間斷的黑帶,體腹面黑灰色,前胸兩側有向前伸的黃色毛束,第1-4腹節背面各有一褐黃色毛刷,四周生白毛,第8腹節背面有一紫紅色毛束。足黃色,跗節上有長毛。腹足基部黑色,外側有長毛,氣門灰白色
蛹
淺褐色,背生長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圓錐形,末端具多個小鉤。
繭
黃褐色,外附幼蟲體毛。
發生規律
東北年生l代,以幼蟲越冬。長江下游地區年生3代,以蛹在樹皮縫、雜草叢、屋檐下等處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蟲羽化,多在21時後羽化,交尾、產卵。成蟲具趨光性,雄性較雌性趨光性強,晝伏夜出,白天靜伏於葉子背面,樹木傷疤、裂縫處,成蟲壽命4-7天。越冬代成蟲產卵於樹皮上,其它代成蟲產卵於葉片上,成塊狀排列。卵歷期10天左右。5月上旬出現第一代幼蟲,6月下旬出現第2代幼蟲,8月中旬出現第3代幼蟲, 9月上旬幼蟲開始化蛹,進入越冬期。幼蟲共5齡,1-2齡期群集生活,啃食葉肉。進入3齡期,分散取食。進入5齡期,食量大增,可將葉片食光。3齡以後的幼蟲較活躍,善於爬行。受驚後體曲卷,收縮、假死落地片刻後,迅速爬行。幼蟲期體色黑黃、淺黃等色多變。第1、2代幼蟲化蛹多在樹皮縫、枝杈、傷疤、叢枝中。茸毒蛾靠成蟲遷飛傳播,靠交通工具攜帶幼蟲遠距離傳播。在種植中純林受害重,混交林受害輕。
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
(2)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蟲品種。
(3)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營造混合林,及時清理雜草、枯枝,減少蟲源。
(4)在茸毒蛾發生高峰期,葉面噴灑2.5%溴氰菊酯3000-6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1000倍液。
(5)可鑽孔蛀藥,在樹幹基部胸徑5cm以下,鑽1-2個孔;胸徑6-10cm,鑽3個孔;胸徑11-19cm,鑽3-4個孔;胸徑20-30cm鑽4-5個孔;胸徑31cm以上,鑽5個以上孔;孔距均等,孔深2-4cm,注射37%巨無敵乳油或50%甲胺磷或40%氧化樂果注原液;40%久效磷注1;1水溶液防治,每孔注2-3ml。
盤點自然界十大怪異昆蟲
十種令人恐怖的昆蟲
據國外媒體報導,動物世界向來就是一個充滿奇蹟和怪異的地方,尤其是在昆蟲王國。有些昆蟲是人類眼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和“大力士”,例如蜘蛛和螞蟻;有些憑藉奇特的外形和可以改變體色的本領,成為偽裝高手,例如竹節蟲;有些則擁有令人吃驚的生存能力,例如大名鼎鼎的蟑螂;而有些動物與生俱來的外貌讓人看了會感覺很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