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細川 藤孝(1533年6月3日-1610年10月6日),日文假名ほそかわ ふじたか,法號幽齋玄旨,官位正五位下兵部大輔。本姓三淵氏,其父本名三淵晴員,他作為細川元常的養子繼承細川家,服侍將軍足利義輝。義輝被殺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但最終與其決裂而臣服織田信長,受封丹後田邊城。
本能寺之變後,拒絕親家明智光秀的勸誘(其子細川忠興娶了光秀的女兒玉子),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動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關原合戰時指使其子細川忠興加入東軍,從而保住了基業。
細川藤孝前半生為了擁立足利義昭而盡力,並且邀請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成為將軍。義昭被流放後追隨信長。本能寺之變時,並沒有因為兒女親家的關係而支持明智光秀,反而與兒子剪髮髻哀悼信長之死。後來徹底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獲得丹後宮津一萬一千石。在關原之戰時,二萬名西軍將士攻打丹後,但是藤孝以進行“古今傳授”為理由使得天皇下敕旨保護藤孝。後來西軍戰敗,喪失了討伐藤孝的機會。“古今傳授”即為《古今和歌集》的傳授,必須由師父口頭傳授予弟子。當年由三條西實條傳給細川藤孝。曾寫作《百人一首抄》,並傳下家集《眾妙集》。細川對於和歌和茶道有很深的造詣,其子細川忠興極好的繼承了他這一點,忠興位列“利休七哲”和藤孝家的良好環境不無關係。在關原之戰9年後,於慶長15年(1610年)10月6日,在京都三條車屋町的自宅死去,享年77歲。
命運之子
應仁、文明之亂後,細川家走上了衰落之路,更淪為三好家的傀儡。幸運的是進入戰國時代,細川家出現了中興人物—細川藤孝。他先後侍奉足利三代將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雖然沒能再現祖先的輝煌,但卻能適應變化不斷及時做出正確判斷,使細川家平穩地度過幾次大亂保持家名不敗。既在血腥地權力爭鬥、領土擴張中奮勇搏殺,又在茶室中吟詩品茶,在戰國武將中很少有人能完全融入兩個鮮明對比的環境中,而細川幽齋卻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細川藤孝是幕府官員三淵晴員次子,而三淵晴員本是管領細川氏細川元有之子,後來入繼母家三淵氏。覲見將軍足利義晴的細川藤孝深受寵愛,再加上藤孝的母親嫁給三淵晴員前曾服侍將軍足利義晴,甚至因此出現了細川藤孝是足利義晴私生子的傳說。而細川藤孝的母親是當時著名學者清原宣賢的女兒,妻子則是藤孝父親三淵晴員同僚的女兒,因而細川藤孝與幕府和朝廷的關係絕對非同一般。覲見幕府將軍足利義晴後,細川藤孝奉命成為叔叔細川元常的養子,十三歲元服後一直擔任幕府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的近侍。
在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聯手謀害了將軍足利義輝後,細川藤孝於1565年救出了被軟禁在一條院的足利義昭,並陪伴義昭一起投奔朝倉義景。由於朝倉義景遲遲不肯出兵上洛,足利義昭和細川藤孝通過明智光秀的引見,一起轉投信長並成功上洛。織田信長率領大軍直搗黃龍,輕鬆地踢開了上洛途中的絆腳石,使細川藤孝對信長頗為佩服。
重大抉擇
足利義昭當上第十五代將軍後,細川藤孝擔任山城勝龍寺城城主,以足利義昭家臣的身份出侍信長,同時服侍兩位君主。後來信長提出的《殿中御掂》和《異見十七條》束縛了足利義昭的行動,使義昭認識到自己的傀儡地位,心懷不滿的足利義昭表面上對信長依然恭順,但私下裡卻秘密聯繫武田信玄、三好三人眾、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結成反信長包圍網,策劃推翻信長的統治。在此危機時刻細川藤孝在權衡利弊後,作出了第一個重大的抉擇,毅然拋棄了自己追隨多年的足利幕府改投信長。
1577年細川藤孝與織田信孝、明智光秀一起攻陷大和信貴山城,1578年奉信長之命與明智光秀一起進攻丹波、丹後,擔任丹後方攻略總大將,擊敗了一色義通。因為以上的功績,1579年細川藤孝榮升丹後一國十二萬石領主。
1582年
1582年本能寺之變的首謀者明智光秀自足利義昭投奔朝倉義景時起,便與細川藤孝一起奔走,後來又將女兒明智玉子嫁給細川藤孝的兒子細川忠興,與細川藤孝結為親家。因此明智光秀一直認定細川父子會加入己方,把他們計算在己方勢力內,頻繁地向細川家發出加勢要求。然而細川藤孝卻在此時作出了拋棄親族的決定,不但剃髮出家道號幽齋,將家督之位讓給兒子細川忠興,表達出自己不參與此事的立場;還將光秀的女兒玉子幽禁在丹後的深山中,玉子在此時信奉基督教,並改名為細川伽拉莎;最後竟加入秀吉一方,協助秀吉討伐明智光秀。最終明智光秀慘敗身亡,細川藤孝也因“大義滅親”之舉得到了秀吉的讚賞,獲得了丹後舊明智領四萬石加封。
然而領土的加封並沒能滿足細川藤孝的欲望,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細川藤孝首先將女兒細川伊也嫁給丹後的領主一色義定,最初一色義定也一直對細川家報有戒心,一直不肯帶妻子回門,細川藤孝也沒採取任何行動並不斷向一色家示好。半年後在一色義定對細川家戒心逐漸減弱後,藤孝要求見見自己的女兒和女婿,疼愛妻子的一色義定終於陪同妻子回到了細川家。然而迎接一色義定的卻是無情的暗殺,並且由細川忠興親自動手。隨後細川父子順利消滅了一色家的殘餘反抗勢力,完全平定了丹後。
細川伊也失去丈夫後改嫁細川家臣,因為丈夫要求幫忙揉腳而與丈夫發生爭執,並憤然回到娘家向父親訴苦,但細川藤孝卻毫不包庇女兒,而是對女兒說:“雖然你是我的女兒,但是你已經嫁人,就該順從丈夫的意思,無論他的身份高低,你都是他的妻子!趕緊回去按你丈夫說去做!”儘管在日後流傳著這樣的美談,讚揚細川藤孝的品德,但卻不能掩蓋他暗殺一色義定的事實。
一帆風順
從此細川藤孝父子仕途一帆風順,在秀吉登上關白之位後,細川藤孝加封從二位法印,細川忠興敘任從四位下侍從,並得到“豐臣羽柴”之姓。1587年藤孝隨秀吉九州征伐,又得到了三千石的封賞。
豐臣秀吉、前田利家相繼去世,豐臣家失去了頂樑柱,德川家康對天下的野心一顯無遺漏。細川藤孝分析豐臣家、德川家的實力對比後,再次拋棄弱者加入德川方。
雖然細川藤孝算得上是戰國第一文化人,但卻一樣為了保持家名而捨棄舊主、拋棄舊友、棄弱從強,並且為了擴張領土使用卑鄙手段摧毀了一色家,但歷史卻證明了他在關鍵時刻判斷的正確性,到現在對細川藤孝的評價也是截然相反。細川家也隨著細川藤孝一起步步高升,最終成為擁有39萬9千石領地的大大名,只是委屈為了細川家失去生命的明智玉子和失去丈夫的細川伊也。
死中求活
1600年細川忠興帶領細川家主力部隊隨德川家康討伐上杉景勝,石田三成舉兵,計畫監禁隨德川家康出戰大名的妻子們,以削弱他們的戰意。在細川伽拉莎拒絕入城要求後,石田三成出兵五百包圍了細川邸,企圖用武力強拉細川伽拉莎進入大阪城充當人質。細川伽拉莎與細川家臣們奮起反抗眼見不敵之時,放火燒毀了官邸,在作完了最後的祈禱後,命家臣小笠原長齋用長刀將自己刺殺,細川家臣們隨後紛紛自盡。因為細川伽拉莎的以死抗爭,石田三成只得放棄了人質計畫,派兵攻打細川忠興的居城田邊城,細川藤孝立即組織起大約五百士兵的軍隊堅守城池。丹後一色家殘黨雖然在細川麾下效力,但都心懷不滿,與西軍主帥小野木重勝訂下光復一色家的協定後,紛紛投身西軍。
雖然細川方面對的是一萬五千大軍,但在西軍陣營中有不少是細川藤孝的弟子,戰意低到了極點,細川藤孝竟以五百士兵之力支撐了多日。傳說當時有不少西軍士兵的鐵炮中根本沒有放入子彈,只是對著細川軍放空槍。不過田邊城失陷已是必然,該如何既不得罪德川家康,又能明哲保身才是真正的問題。此時細川藤孝的才藝發揮了關鍵作用,細川藤孝被稱為古今傳授的第一人,也就是口傳《古今和歌集》中解釋和故事的傳承者,如果細川藤孝戰死,那么寶貴的《古今和歌集》則永遠失傳。後陽成天皇的弟弟智仁親王聞知此事後,立即派遣使者前往田邊城,勸說細川藤孝開城。不知是真心想與城共存亡還是想再撈些政治資本,細川藤孝竟然謝絕了開城勸告,只是向朝廷獻上了《古今和歌集》的手寫秘卷。後陽成天皇受到感動,派遣使者向西軍小野木重勝下達解除田邊城包圍的命令。最後細川藤孝不失面子地接受了天皇的命令,讓出了田邊城,而這次細川藤孝依靠的則完全是自己的學識。
1601年,細川藤孝隱居於京都吉田,安享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於1610年病逝,享年77歲。
社會影響
細川藤孝是當代著名的文化人,通曉各種禮儀典章,尤其擅長和歌、連歌集古今歌道之大成,著有和歌集《眾妙集》、《百人一首抄》等,深受朝廷重視,著名門人有智仁親王、烏丸光廣、中院通勝,甚至連貞門俳諧之祖松永貞德及名歌人木下長嘯子,都曾經獲得藤孝的指導。此外豐臣秀吉在世時藤孝亦曾教導他朝廷的古今禮法,對秀吉推動的朝廷政策有極大的助益。
列傳
天文三年(1534年)~慶長十五年(1610年)
“三管領”時代是細川家的輝煌時代,四國外加摂津、丹波兩國均為細川氏的世襲分國。三管領家的畠山和斯波兩家在応仁、文明之亂前就出現了內部的權力之爭,戰後勢力便大大減弱。細川氏走上衰敗之路,則始於政元被其養子澄之一党家臣暗殺之事。至末代管領氏綱,細川氏和室町幕府更成為了三好氏的傀儡。然而所幸的是進入戰國時代後,細川氏的一支——上守護家出現了中興的人物,他就是細川藤孝,又稱萬吉、與一郎,剃髮後稱幽斎、玄旨。官位從五位下兵部大輔、從四位下侍従,後加封從二位法印。他先後出仕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羽柴秀吉直至徳川家康。也許是上蒼冥冥中的庇佑,藤孝每次所作的抉擇都是及時和正確的,雖無法再現祖先的輝煌,但能在幾代亂世間都保家名不敗,也實非易事。
身世之迷
細川氏的嫡流是細川頼之,其一系稱為“京兆家”,其弟頼有被稱作和泉細川氏。頼有最初領有和泉半國,到兒子頼長時領和泉一國,並得守護一職,此後子孫繁榮,這一系也被稱作“上守護家”。頼長之後上守護家由持有、元有、元常相續繼承,且代代出任刑部少輔。
細川藤孝是幕府奉公眾三淵晴員的長子。但又有異說其為十二代將軍足利義晴的私生子,因為藤孝的母親原先服侍將軍義晴,據說嫁給三淵晴員時已經懷有身孕。父親晴員原是細川元有的兒子,後入外祖父三淵家做了養子,晴員之子藤孝又做自己本家的養子,追尋其中的原委多少有些複雜。藤孝的母親是著名學者清原宣賢的女兒,妻子是與親生父親同為幕臣的沼田上野介光兼的女兒,因此藤孝與幕府、朝廷的關係可謂非同一般。
天文九年(1540年)細川藤孝被三淵晴員的親哥哥細川元常收為養子。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任從五位下兵部大輔,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元常死後藤孝繼任細川家家督。
將軍的護使
細川藤孝最初出仕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在松永久秀與三好一黨密謀害死了將軍義輝後,於永祿八年(1565年)救出被軟禁的義輝之弟一條院覚慶(即足利義昭),藏匿於六角氏家臣和田惟政的家中,後陪伴義昭一同前往越前投靠朝倉義景。但是義景並不理會足利義昭想要上洛的意願,於是藤孝與義昭通過明智光秀的引導,接近並投靠了織田信長,然後一同侍奉義昭上洛。此後藤孝轉戰大和、摂津兩國,並在義昭成功當上第十五代將軍後擔任山城勝(青)龍寺城主。後來將軍義昭對信長輕視幕府的態度逐漸感到不滿,即信長提出的《殿中御掟》和《異見十七條》束縛了將軍的一切行動。義昭表面上仍和信長站在一起,私下裡卻秘密聯繫武田信玄、三好三人眾、淺井長政、朝倉孝景、石山本願寺顕如與比叡山延暦寺等反信長勢力,構成信長包圍網策劃推翻信長。藤孝在權衡了利弊之後拋棄義昭,轉而投向信長。
田辺城主
天正元年(1573年)藤孝從信長手中得到山城長岡城,改姓長岡,開始攻擊山城淀城。天正五年(1577年)與織田信孝、明智光秀一同攻陷大和信貴山城。天正六年(1578年)奉織田信長之命與明智光秀進攻丹波、丹後,擔任丹後攻略方的總大將,擊滅建部山城主一色義通。由於這樣的功績,天正七年(1579年)信長任命藤孝為丹後一國12萬石的領主,藤孝開始建造經營丹後國的本拠地田辺城。
天正十年(1582年)6月本能寺之變發生,首謀者明智光秀因為自義昭前往越前朝倉氏起,就和藤孝一同為義昭上洛之事奔走,後來又將女兒玉子嫁給了藤孝的兒子忠興為妻,可謂關係頗深,認為細川父子必定會加入本方,而將他們計算在自己的勢力之內。不料藤孝卻在此時剃髮出家,取號幽斎,並將家督之位讓給嫡子忠興,使自己置身於不參與此事的立場上去。然而忠興在岳父光秀頻頻的加勢要求下甚為煩惱,於是找父親藤孝商量。藤孝看到光秀的下克上行為毫無未來可言,為了保全細川家,於是決定拒絕光秀,還將光秀的女兒玉子(即細川ガラシャ)送到丹後味土野(彌栄町)的深山裡幽閉了起來,進而又加入了羽柴秀吉一方。這樣的決定對光秀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使光秀原先估計的戰鬥力大為消弱,最後終於為秀吉所滅。光秀敗死之後,秀吉對藤孝在本能寺之變時的態度大加讚賞,將丹後國包括舊明智領在內的4萬石賞給其子忠興。之後藤孝又在宮津城的細川宅中誘殺了一色義有,完全平定了丹後。
天正十二年(1584年)忠興在秀吉的勸說下解除了對玉子的幽閉,將她由味土野接回了田辺城。同年細川玉移居大坂玉造的細川氏新邸,歷經身體與精神上的種種苦難後,玉子開始虔誠地信奉基督教,取教名為“ガラシャ(伽拉莎)”。
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得天皇賜姓“豊臣”,登上了関白之位。受秀吉讚賞有嘉的細川藤孝加封從二位法印;忠興敘任從四位下侍従,並受“豊臣羽柴”姓。天正十四年(1586年)藤孝由秀吉處獲得在京料山城西岡3千石,天正十五年(1587年)藤孝隨秀吉徵伐九州,又得秀吉恩賞大隅國3千石隱居料。
藤孝的関原
秀吉死後大權均由五大老執掌,五大老之首的前田利家死後,徳川家康想獨霸天下的野心一顯無遺。細川藤孝審時度勢,選擇加入了德川方。
慶長五年(1600年)6月27日,兒子忠興隨家康參加上杉討伐戰。7月石田三成起兵討伐徳川家康,並計畫-隨家康出陣的諸將的妻子於大坂城,以削弱他們對西軍的戰意。7月9日居住在玉造的細川伽拉莎收到了石田三成入城的邀請,她在接到丈夫忠興“不要離開屋敷外出,注意不可入大坂城作三成的人質”的口信後,斷然拒絕了入城要求。7月17日石田三成出兵500包圍玉造細川邸,打算強拉伽拉莎入大坂城當人質。當時細川邸內有細川家臣小笠原少斎秀清、河喜多石見、稲富伊賀留守,他們率領細川邸的護衛士兵們與石田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而伽拉莎自知無法逃脫,便放火燒了屋敷。由於基督教禁止自殺,伽拉莎在做完了最後的祈禱後,手握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命家臣小笠原少斎用長刀刺其胸部。小笠原將她的遺體用熟絹的禮服蓋好後,撒上火藥付之一炬(一說放火的是河喜多),自己則在熊熊燃燒的烈焰中自刃。河喜多石見也在大火中自刃,而稲富伊賀卻在看到伽拉莎死了之後從後門逃走,此後行蹤不明。(題外話:據說忠興對稲富的行為十分厭惡,曾下令要將其搜出砍頭,但稲富伊賀因為自己的鐵炮能力為松平忠吉所愛惜而得到雇用,後出仕尾張義直服務於幕府鐵炮方。由此可以推斷,原一色家臣——被稱為稲富流炮術之祖的鐵炮名人——稲富一夢斎祐直,應該就是這個稲富伊賀。)
細川家人質的事態以出乎石田三成預想的結果告終,三成的“人質作戰”變得虎頭蛇尾,最後只能以所謂的“強化監視”不了了之。而細川伽拉莎的死,對將妻子滯留在大坂的出陣中的諸將而言,多少減輕了心裡的負擔,這也是家康在関原取得勝利的間接原因之一。
石田三成在挾持伽拉莎的計畫失敗後,便派兵前往細川忠興的居城——丹後田辺城,當時留守田辺城的是細川藤孝。藤孝7月17日時還在宮津城,而平日素與藤孝交好的三刀谷四兵衛孝和則假裝作為大坂方的先頭部隊,率領其本隊130人進入了田辺城下藤孝家臣佐方吉左衛門元昌的宅邸,藤孝得知了此事後立即準備快船返回田辺城。這時從大坂來的信使傳回了伽拉莎夫人遇難的訊息,藤孝對此感到非常惋惜。由於忠興隨家康出陣,田辺城的兵力嚴重不足,藤孝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將丹後國的所有武器和-都集中到城內,以籠城迎擊三成的西軍。藤孝並緊急招宮津城與峰山城忠興的女兒、妾室和興元的妻子來田辺城,還指示久美城的女兒(松井佐渡守的妻子)往山中隱居。藤孝的三男幸隆則加固城池的防禦,燒毀城下的市街與大坂方對峙。
三刀谷孝和是出仕毛利氏的出雲土豪三刀谷久扶的兒子,父親久扶因遭毛利輝元的疑心,被從出雲追放,年幼的孝和由安國寺恵瓊來養育。孝和-後隨毛利氏參加朝鮮出征相當活躍。在獲得本領安堵(安居在代代祖傳的領地內)之後,孝和去了京都洛外吉田山隱居,通過當地的神官吉田氏的關係,開始與細川藤孝有所交往。孝和得知了大坂方的丹後攻略意圖後,安國寺恵瓊曾勸說他回舊主毛利氏處復職,並擔任進攻丹後的先鋒。但他卻以與藤孝之間的交情為重,加之亡父久扶留有加入家康一方的遺言,因此決心為藤孝殉死。於是孝和率領其一族家臣、從者20人,選擇了進入田辺城的道路。孝和與関原的有名“義將”大谷吉継和平冢為広相比,其知名程度必定要小很多,但他確實可稱得上是丹後田辺城之戰中的有情有義的人物。
大坂方攻擊陣的主將,是福知山城主小野木重勝。當時丹後地方還留有為數眾多的一色家殘黨,他們雖然從屬在細川氏的麾下,但並非都是心服口服,“身在曹營心在漢”者占了大部分。這些人聽聞了小野木重勝要進攻丹後細川氏的訊息後都非常高興,在與重勝定下了勝利之後就光復一色家系的約定後,他們紛紛加入了重勝的麾下。
7月20日小野木重勝率兵闖入丹後國,第二日在離城較近的山上布陣,由三方面包圍田辺城開始槍擊戰。重勝方面以藤掛永勝、赤松(斎村)広秀、谷衛友、川勝秀氏、小出吉政等近鄉之士為中心,另有豊後四將竹中重利、中川秀成、早川長敏、毛利高政加入,共15000大軍。而田辺城的守軍只有500,不過還有桂林寺、瑞光寺的寺中僧人和弟子,田辺城下的農民和町人都聚集到城中幫助守城,但人數不詳。雖然在戰鬥勝負上明顯處於劣勢,可是藤孝方仍上下團結一致英勇作戰。然而相比之下,重勝方的圍攻軍則缺乏鬥志。
文化人的命運
細川藤孝是當時一流的文化人,通曉古代的典章法式;精通茶湯、掌故;集古今傳授、中世歌學於大成,擅長和歌、連歌,著有個人和歌集《眾妙集》,另有著書《百人一首抄》,深受朝廷與幕府的尊敬。
藤孝門下有眾多弟子,在小野木重勝的圍攻軍中就不乏有拜藤孝為師者,有一種說法說重勝的西軍中有不少人居然拿著空鐵炮在那裡形式化地戰鬥,可見重勝軍的戰意可謂是低到了極點。但是不管怎么說,藤孝所面對的是為數15000人的大軍,田辺城被攻落是遲早的事情。藤孝對自己的生死倒不怎么在意,唯一擔心的,是在自己死後,過去蒙三條西実枝傳授的《古今和歌集》被燒毀(藤孝在當時被稱為古今傳授的第一人,古今傳授是指秘事口傳《古今和歌集》中的解釋和故事等的傳承者,能夠獲得此殊榮的人被認為是和歌界的最高權威者。口傳總是在相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現在只殘留下了20卷,卷二十以後的部分都已經斷絕了)。藤孝提出了將《古今和歌集》獻給八條宮智仁親王(後陽成天皇的弟弟)的願望。智仁親王聞知此事後大為震驚,7月27日派遣侍臣大石甚助前往田辺城,勸說藤孝開城,但遭到藤孝的謝絕。29日藤孝向親王的使者進行了古今傳授,並交予《源氏物語抄》,同時還託付該使者將《二十一代集》送往宮中,將《草(雙)紙十二帳》送交給烏丸大納言光広,將《六家集十八帳》送交給前田玄以。另外,藤孝還提筆在詩箋上書寫了一句有名的和歌:“古も今も変わらぬ世の中に 心の種を殘す言の葉”。
後陽成天皇為之所動,於是派遣敕使権大納言烏丸光広、前大納言中院通勝以及前田茂勝(前田玄以的養子)等前往丹後田辺城(使者的人選另有異說),向小野木重勝傳達了“如果幽斎不幸喪命,那么古今集的秘傳將會永久斷絕。故速速解除對該城的包圍”的敕命。重勝於是只得奉命減弱了包圍攻勢,天皇敕使則進入城內去說服藤孝。至此,藤孝因為不敢違抗天皇的敕命,只能決定讓出田辺城,當天為9月12日(日期另有異說)。在解除了圍攻軍對田辺城的包圍後,曾一度返回京都復命的前田茂勝再次回到了田辺城,18日與藤孝一同出城,19日到達丹波亀山城。田辺城之戰的最後結果以藤孝的開城而落下了帷幕,藤孝能夠如此九死一生,完全得仰仗他自己的學識。
另外,豊臣秀吉在世時期,藤孝向秀吉傳授朝廷的古今禮法,對秀吉的朝廷政策給予了幫助。
慶長六年(1601年)藤孝隱居於京都吉田,此後在京都過著自由自在、悠然自適的晚年生活。慶長十五年(1610年)逝世於京都三條車屋町的屋敷內,享年77歲,後葬在南禪寺的天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