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誌

紫金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紫金古稱永安,自明隆慶三年(1569年)建縣至今,400餘年間,曾經纂修縣誌三次。 在中斷修志170年的情況下,撰修新縣誌,工程是非常艱巨浩大的。

簡介

金雞啼開千門喜,東風吹入萬戶春。在全縣人民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際,新編《紫金縣誌》出版問世,這是全縣人民值得慶賀的一件大喜事。
紫金是山區縣,群山綿延,山川秀麗。不僅有眾多的竹木、水力、礦產、地下水資源,而且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古竹的越王石巍然屹立,南嶺的文天祥屯兵遺址依稀可辨,孫中山先祖的公館舊跡尚存。
紫金是文明古邑,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吃苦耐勞,熱情好客,富有正義感和愛國精神。秋江、神江、琴江水世世代代孕育了許多仁人志士、名流碩彥和英雄人物。
新修縣誌詳盡介紹了紫金的資源、環境、物產、民情風俗,全面地反映了紫金的歷史和現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為人們認識紫金、了解紫金、建設紫金提供了一部完整的綜合性資料書,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紫金是廣東省重點革命老區縣,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辛亥革命時期,本縣就建立了同盟會,組織反清鬥爭和討袁起義。1927年,建立紫金蘇維埃政府和炮子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中,本縣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震撼東江;解放戰爭中,紫金人民配合粵贛湘邊縱隊解放了紫金。新中國成立以後,全縣人民發揚革命傳統,團結奮鬥,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紫金的農業連年豐收,工業快速增長,財政收入大增,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教育、衛生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突破,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紫金的面貌日新月異。日月更新,古往今來,全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創造文明的鬥爭經歷和光輝業績,理當載入史冊,長存於世,發揚光大。
紫金古稱永安,自明隆慶三年(1569年)建縣至今,400餘年間,曾經纂修縣誌三次。第三次是清道光二年(1822年)。從那時到現在,時間相隔170年。這100多年,正是中國經歷變遷最多、最大的時期。如今盛世修志,填補歷史空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其意義深遠。在中斷修志170年的情況下,撰修新縣誌,工程是非常艱巨浩大的。《紫金縣誌》時經八載,備嘗艱辛,為書28篇,兼有卷首一帙及附錄、續記、編後記,洋洋130餘萬言,溯古及今,圖文並茂,備述有加,比較客觀地反映紫金的全貌。它的問世是全縣修志人員心血的結晶。謹向精於指導修志的上級領導、各有關專家、人士,向全體修志人員,特別是四年來為縣誌出版而默默耕耘的編輯部33位同志致以衷心感謝和敬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