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金,P.A.

索羅金,P.A.

美國社會學家。1889年1月21日生於俄國。曾在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畢業後在該校任教,並創建了俄國第一個社會學系。十月革命後轉道捷克斯洛伐克移居美國,1924~1930年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1930年在哈佛大學創辦社會學系;1949年創立並主持哈佛大學“創造性利他主義研究中心”。1964年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他知識廣博,思路開闊,在文化、政治和社會分層的社會學方面論著頗豐,是國際上較有影響的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革命社會學》(1925)、《社會流動》(1927~1941)、《當代社會學理論》(1928)、《社會的和文化的動力學》(4卷,1937~1941)等。

索羅金,P.A.

正文

索羅金,P.A.美國社會學家。1889年 1月21日生於俄國。曾在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畢業後在該校任教,並創建了俄國第一個社會學系。十月革命後轉道捷克斯洛伐克移居美國,1924~1930年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1930年在哈佛大學創辦社會學系;1949年創立並主持哈佛大學“創造性利他主義研究中心”。1964年任美國社會學會主席。他知識廣博,思路開闊,在文化、政治和社會分層的社會學方面論著頗豐,是國際上較有影響的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革命社會學》(1925)、《社會流動》(1927~1941)、《當代社會學理論》(1928)、《社會的和文化的動力學》(4卷,1937~1941)等。
索羅金十分重視研究意義、價值、規範和符號在認識社會文化實在中的作用,認為這些是社會制度整合的最高層次的基礎;而兩人和兩人以上互動則是社會文化實在能夠加以分析的最低層次。與A.孔德的文化及與之對應的社會歷史呈線性進步運動的看法相左,索羅金認為歷史階段按其居主導地位的文化性質,總是趨向於自身的不斷重複,預見不到其發展的最終階段。重複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其具體形式呈現多樣性變化,是以廣泛的、多樣的文化主題為表現的。在《社會的和文化的動力學》中,他以占主導地位的文化意識從一個歷史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變化為依據,追溯了從古希臘到20世紀的西方歷史。他認為,一個歷史階段居主導地位的文化意識是由反映在文化創造力和其他人類行為領域中的基本潛在主題所決定的。社會結構也同樣反映了主導的文化意識。他把社會關係分為家庭式的、契約式的和強迫式的三種,力圖表明這些關係大體上與居主導地位的、概念的、空想的或感性的文化意識相關。據此,他研究了20世紀上半期西方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動亂,認為這是一種感性文化的危機,也是與這種文化相聯繫的資本主義所具有的契約社會的危機。索羅金與孔德都強調文化或知識是理解社會實在的關鍵,但他強調所謂“整體論”的方法,反對實證主義把知識視為只能從經驗材料中來的觀點。他認為,經驗材料只代表一種類型的真理,即感性的真理。真理還有理性的真理和靠信仰或直覺的真理。他主張社會學對社會實在的認識應是多方面和多維度的,部分地通過感覺、部分地通過理性、部分地要依靠信仰或直覺才能加以把握。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