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肯中心(LincolnCenter),位於上西區,是全世界最大的藝術會場,作曲家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的知名音樂劇“西城故事”(WestSideStory),即以此地為創作背景,林肯中心興建完成前,這個區域可是紐約的貧民窟,目前卻成為表演藝術的重要舞台,更是紐約最令人覬覦的住宅區。參觀林肯中心的最佳時間是夏日午後,因為有仲夏夜搖襬之夜(MidsummernightSwing,夏季戶外音樂會之一環)的上千名舞者圍繞在噴泉廣場表演,另外,在愛弗利費雪音樂廳每天有提供1小時的參觀行程,介紹關於劇院的歷史與安排參觀3大主要廳院。
從1970年開始,演員、作家和同性戀們開始遷移到這個區域,時至今日,這裡已經是紐約最令人覬覦的住宅區了,東邊是中央公園的林蔭大道,西邊則為河濱公園(RiversidePark),裝潢簡潔優美的餐廳、咖啡館散布四周,而宏偉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與表演藝術聚集的林肯中心更為上西區增添重量級的地位。
歷史發展
林肯中心源起自1955年。那時,這裡還是“都市裡的村莊”。當時的市長叫羅伯·摩斯(RobertMoses),在由他主持的都市更新(UrbanRenewal)運動中,幾經商議,這塊土地被確定用來建一個音樂中心。一年以後的1956年,林肯中心這個名稱才被確定下來。林肯中心的第一任主席是資助其興建的約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D.Rockefeller3rd)。
1956年11月29日,紐約著名的愛樂樂團決定進入中心。
1957年2月21日,著名的大都會歌劇院也加入了中心。
林肯中心於1959年5月14日奠基,艾森豪總統出席了奠基儀式。曾經的“村莊”消失了,一座能夠容納各種表演藝術的綜合性場館拔地而起。如今的林肯中心,每年能夠吸引500萬名觀眾,這足以證明當時的決定是何等的英明。
各部分介紹
林肯中心是一個表演會場的集合地,這是全世界最大的藝術會場,總共可以同時容納18,000位觀眾,這個藝術區域建於1962至1968年間,共耗資1億6千8百萬美金,林肯中心主要以環繞噴泉廣場的3棟劇院——紐約州劇院、大都會歌劇院、愛弗莉費雪音樂廳為主,還有外圍西部的古根漢露天廣場、東部的紐約表演藝術圖書館、茱利亞學院及愛利斯度利音樂廳。
林肯中心劇院
位於大都會歌劇院旁的林肯中心劇院雖然名氣不顯,但是提供富創意與實驗性強的戲劇演出,林肯中心劇院包括波蒙特劇場、紐豪斯劇場。波蒙特劇場在水池後,可容納約1千位觀眾,是多數頂尖的現代劇演出場地,例如:亞瑟米勒的“墮落之後”。紐豪斯劇場則更為迷你,約可容納280位座席,不過,常有驚人之作,例如:羅賓威廉斯與史蒂夫馬丁曾在此表演貝克特的知名作品“等待果陀”。
大都會歌劇院
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OperaHouse)是大都會歌劇團與美國芭蕾舞劇團的駐在地,這棟建築物是林肯中心最搶眼的主要中心,5座巨大的玻璃拱窗透露出內部繽紛輝煌的水晶燈裝飾,與夏卡爾兩幅巨型垂吊的畫作,許多世界級的聲樂家如卡列拉斯、帕華洛帝都曾在此獻唱。
愛利斯度利廳
從茱利亞學院的樓梯走下66街即是愛利斯度利廳,這裡是林肯中心室內音樂協會及紐約電影節的中心,常有茱利亞學院的學生在此演出。
表演藝術圖書館
紐約表演藝術圖書館,有最豐富的戲劇書籍、錄像帶、唱片,以及舞蹈資料,從1998年中旬,圖書館關閉進行大幅整修,預計2000年中旬重新開放,沿著圖書館前的水池,有許多HenryMoore的雕塑作品。
丹姆羅許公園
從大都會歌劇院與紐約州立歌劇院中間,循著蓊鬱的林木走過去,可以看到丹姆羅許公園,這座公園的盡頭是古根漢戶外音樂台,類似直立的白色貝殼狀音樂台是每年8月林肯中心戶外藝術季的主要會場。
紐約州劇院
紐約州劇院是紐約市立芭蕾舞團與紐約市立歌劇團的駐在地,白色大理石的巨型雕塑是這棟建築最醒目的部分,劇院內可容納2,800人,劇院內外都有萊茵石燈柱及水晶吊燈,因此獲得“小珠寶盒”的稱號。
愛弗利費雪廳
愛弗利費雪廳是紐約愛樂、林肯中心主要表演者、莫扎特音樂會和林肯中心爵士樂的駐在地,就表演內容而言,愛弗利費雪廳是林肯中心的重鎮,多年來在內部音響設備的調整加強後,已經名列為國際級的表演會場,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即是這裡的常客。
茱利亞學院
茱利亞學院是世界知名的戲劇音樂學校,曾經培育出許多明星,例如:KevinKline、RobinWilliams、PattiLupone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