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溪縣

納溪縣,納溪地形以深丘、低山為主,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蔥籠,古木參天,自然環境優美迷人。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護國岩”石壁、棉花坡戰壕。遊覽景點有鳳凰湖——來鳳森林公園。

南宋置
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在今永寧河入長江的河口置納溪寨。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先屬瀘州,後屬江安州。
元、明、清三代納溪縣均屬瀘州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納溪縣屬川南軍政府,後屬下川南道、永寧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撤銷永寧道,納溪縣直屬四川省政府。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納溪縣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3日,納溪解放,隸屬瀘縣專署。
1952年改屬隆昌專署,1953年初屬瀘州專署。1960年,改屬宜賓專區。1983年6月建立省轄瀘州市,納溪縣劃歸瀘州市管轄。
1996年7月1日,納溪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區政府駐安富街道,結束納溪建縣764年歷史。
建區後人口47萬,面積1139.7平方公里,轄大渡口、護國、打古、上馬、合面、豐樂、白節、天仙、棉花坡、新樂、渠壩、龍車12個鎮及安富、永寧2個街道辦事處,176個村民委員會,1843 個村民小組,20 個社區,3 個居委會。
工業以化工、機械、釀酒、輕紡、食品等為主。農業以稻穀、小麥、高粱等為主,特產有護國沙田柚、納溪泡糖等。有中等院校36所。321國道貫境。年均溫17.5攝氏度,年均降水量851毫米。
納溪地形以深丘、低山為主,氣候溫暖濕潤,森林蔥籠,古木參天,自然環境優美迷人。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護國岩”石壁、棉花坡戰壕。遊覽景點有鳳凰湖——來鳳森林公園。納溪是一座豐饒的綠色寶庫,森林覆蓋率達44%,是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區)”和全省造紙原料基地縣之一,並建了林、果、蛋、豬、魚、禽、菜等農副產品商品基地,依託本地優勢資源發展的造紙、絲絹紡織、食品等工業, 是納溪經濟的支柱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