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美麗的愛德華王子島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馬修和瑪麗拉(一譯馬瑞拉)住在 一棟有著綠山牆的房子裡,隨著年事漸漸轉高,準備去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便於將來替他們打理農莊上的活計,可是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了一個滿頭紅髮、滿臉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兒安妮,一天的相處後,馬修和瑪麗拉決定留下這個能說會道的女孩兒。後來這對兄妹發現安妮生性倔強勤懇、活潑樂觀、酷愛幻想、待人真誠;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頻繁地闖一些無傷大雅的禍,讓人不忍責難,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義上的傳統女孩兒,從此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徹底顛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帶叛逆的個性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她聰明勤奮,很快就在學校嶄露頭角,並贏得了上大學的獎學金;然而她知恩圖報,當馬修突然去世,綠山牆農莊面臨困境時,她毅然放棄去遠處女王學院上大學的機會,在附近當了教師,以便照顧年邁體弱的瑪麗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林德夫人的疑惑 | 第十四章 安妮的坦白 | 第二十七章 虛榮心引起的麻煩 |
第二章 馬修·卡斯伯特的詫異 | 第十五章 國小校里的大事件 | 第二十八章 倒霉的日子 |
第三章 瑪瑞拉·卡斯伯特的詫異 | 第十六章 木萄露的誤會 | 第二十九章 難忘的日子 |
第四章 安妮在綠山牆農舍的第一天 | 第十七章 新的生活樂趣 | 第三十章 奎因學院應試班 |
第五章 安妮的身世 | 第十八章 安妮的本事 | 第三十一章 安妮的煩惱 |
第六章 瑪瑞拉的決定 | 第十九章 音樂會後的災禍 | 第三十二章 榜上有名 |
第七章 安妮的禱告詞 | 第二十章 想像力惹的禍 | 第三十三章 別致的音樂會 |
第八章 安妮的新生活 | 第二十一章 特殊的調味品 | 第三十四章 難忘的日子 |
第九章 林德夫人的詫異 | 第二十二章 拜訪牧師 | 第三十五章 奎因學院的冬天 |
第十章 安妮的歉意 | 第二十三章 危險的遊戲 | 第三十六章 光榮與夢想 |
第十一章 初到主日學校 | 第二十四章 夢中的音樂會 | 第三十七章 死神的降臨 |
第十二章 為了友誼發誓 | 第二十五章 安妮的聖誕禮物 | 第三十八章 閃光的轉機 |
第十三章 期望的快樂 | 第二十六章 故事社的成立 |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加拿大處於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的時期。而愛德華島王子島是加拿大面積最小、人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省。小說中的阿馮利村是該島上的一個小村莊,地處偏僻,交通極度不方便。村裡的居民經濟生活狀況大都不理想。蒙哥馬利用女性的筆觸描繪出了島上安詳和諧的田園生活與壯麗的海洋景觀,一方面可以看出該島生態環境好,未被污染;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此地偏僻落後,外界物質文明的發展之風還未吹到小山村。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民生結構的原朴性幾乎還沒受到太大破壞。
創作歷程
蒙格瑪利嫁為人婦的時候,已經是頗有名望的作家了。她的創作秘訣出自每日瑣碎的家務,在她的圍裙口袋裡總是有一個小本本,靈感乍現,立刻記錄。在一次瀏覽小本本的時候,她發現了這樣一條訊息引發了她的創作靈感:“一對年邁的夫婦向孤兒院申請領養一個男孩,陰差陽錯,一個女孩被送了過來”。正是從這隻言片語中,蒙格瑪利整合出了她的第一本小說,並於1908年出版為《綠山牆的安妮》。
人物介紹
安妮·雪莉
一個紅頭髮扎著兩條小辮子又瘦又小的女孩,有一雙大而明亮的眼睛,還長著一臉雀斑。年幼喪母,不久,父親也離開了人世。幾次波折,她陰差陽錯地被愛德華王子島上的一對老兄妹收養,從此開始了她的新生活。喜歡幻想,並且想像力非常豐富,熱愛大自然,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嘴也經常管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錯事。愛美的天性也經常鬧出笑話。為人直率,善良,勤勞,很珍惜自己的友誼。並為自己取名為科迪莉亞·雪莉。
與以往那些單一的、蒼白的道德說教式的寓言和童話形象不同,在安妮身上找不到白雪公主那樣的單純,不會不經意間就落入陰謀者的陷阱而不自知,最終也不需要王子的救助,她也沒有灰姑娘那樣的天生麗質和幸運,她普通得就像個鄰家女孩,對自己的外形總是很不自信,有時甚至是極度絕望,尤其是那頭無法改變的紅髮—“胡蘿蔔須”。然而,由於她就是我們身邊的女孩,人們就愛她那種富有靈氣的生命活力。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處綻放愛和夢想的花朵,幾乎到了奢侈的地步。對於她來說,每一天都有新的期盼,新的驚喜。她不怕盼望落空,因為她已經從盼望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悅。她生活在用想像力創造的美麗世界中,看見五月花,她覺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見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靈魂。
黛安娜·巴里
安妮的最好的朋友,有一頭漂亮的黑髮和黑眼睛,善良,開朗,漂亮。充滿熱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她和安妮一樣,十分珍惜她們的友誼, 與安妮幾乎形影不離。但是,由於安妮要去奎因學院上學,這兩個好朋友分別過一段時間。
馬修· 卡斯伯特
綠山牆農舍的主人,性格內向,不敢與馬瑞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說話。但卻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他是第一個發現“女孩調包事件”的人,卻不忍心把實話告訴眼前這個對“新家”充滿了希望和幻想的紅頭髮小姑娘知道。後來,也是在他的堅持下,才最終把安妮留在了綠山牆農舍。很寵愛安妮,在他眼中,安妮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小姑娘。是安妮在這世上最像親人的親人,安妮自己也曾對瑪麗拉說過“如果是馬修的話,他一定能明白”這樣的話。在《綠山牆的安妮》的最後,因為存有一生積蓄的銀行倒閉,死於心臟病發。
瑪麗拉· 卡斯伯特
馬修· 卡斯伯特的妹妹,綠山牆農舍的女主人。脾氣與馬修截然不同,瑪麗拉是個古板嚴肅的人,對安妮的愛只在最深處體現。對安妮的教育十分嚴格,有時候甚至有點過分了,但心裡卻是很喜歡這個喋喋不休喜歡幻想的小傢伙。安妮去奎因學院讀書的時候,有一個晚上,瑪麗拉因為想念安妮而痛哭流涕。因為愛她,所以害怕自己會過於放縱她,就不自覺地變得十分嚴厲。
基爾伯特·布萊斯
在安妮童年的時候,因為基爾伯特開了個玩笑,管安妮叫“胡蘿蔔”倆人發生爭執。安妮發誓要一輩子討厭他,而基爾伯特卻喜歡上了這個特別的紅頭髮姑娘。後來,由於他把職教本校的機會讓給了安妮,兩人關係和解。在安妮大學的時候,他們是校友。《女大學生安妮》的最後,安妮聽說基爾伯特患了重病並且可能會死掉,才終於發現,自己一直愛的是基爾伯特。最後,基爾伯特聽到了安妮已經拒絕了羅伊·賈德納的求婚的訊息,奇蹟般地好了起來。兩人最終在一起了,並且訂下了婚約。 《風吹白楊的安妮》中安妮在夏緣鎮當校長的時候,吉爾伯特在雷德蒙德繼續深造,兩人通過信件交談。當然,在《夢中小屋的安妮》里,兩人結婚了。以後的故事中,他們有了孩子,在《壁爐山莊的安妮》里提到。《彩虹幽谷》是安妮對孩子的教導以及壁爐山莊的孩子和新來的牧師一家的孩子們之間發生的小故事。最後的《壁爐山莊的安妮》,是安妮一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遭遇,以小女兒Rilla的口吻和第三方敘述來寫的。
雷切爾·林德
卡思伯特兄妹的老鄰居、好朋友。是一個很傳統的英國式婦女(那時候的加拿大完全沿襲英國的風俗習慣)。很喜歡留意別人的事情,書中原話:“如果要從林德太太家門前經過而不適當地注重體面與禮節的話,就無法從林德太太那敏銳的目光下逃脫。此時,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犀利的目光監視著外面的世界,從小溪到頑童,無論發現任何不同尋常的事情,她都要想辦法探個究竟,不然就無法安心。”因此,剛開始與安妮相處時,兩個人鬧了不少的矛盾,但最後都冰釋前嫌了。在《女大學生安妮》的時候,還搬到綠山牆農舍住了。
魯比·吉里斯
是安妮的好朋友,長得很漂亮,金色的頭髮,碧藍色的眼睛,活力十足,愛討論漂亮衣服與男孩。
阿蘭太太
牧師的夫人,是安妮非常喜歡的一位夫人,她很和善又很漂亮,曾經在安妮傷心時給予安慰和開導。她還經常教導安妮,是安妮的另一位知心朋友,也是安妮的良師益友。
喬西·帕伊
一位很毒舌的女孩子,經常嘲笑安妮,在安妮不小心把頭髮染成綠色而不得不剪掉後,嘲笑安妮蠢的像個稻草人,有一次甚至害得安妮挫傷腳骨,性格有些自私,不和善,喜歡嘲笑,譏諷別人,甚至和安妮在大學時,被冠以“全學園嘴巴嘴損”。
簡·安德魯斯
也是安妮的朋友,曾和魯比一起參加過安妮的故事會,是一位很嚴謹的姑娘,學習很好。
菲利普斯老師
安妮的國小老師,因為吉爾伯特的嘲笑,導致師生的關係變差。但到了後來,師生的關係又恢復了。六月,菲利普斯老師離開了安妮的學校。
斯蒂茜老師
菲利普斯老師離開安妮的學校後,由斯蒂茜老師給他們上課。當安妮他們快畢業時,斯泰西老師組建了一個去女王學院的女王班。在畢業考試上,安妮考上了奎因學院,斯蒂茜老師返回家鄉後安妮把她的照片擺在臥室里。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成長小說,從主人公安妮的成長經歷中可以窺知作者超越所處時代的生態女性主義意識:世界是一個多元化的共同體;人是自然的一個部分,與萬物構成密不可分的生命之網,人應當平等地對待其他生物;人與人應該相互關愛、相互幫助。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擺脫面臨的各種危機,獲得幸福的人生,並建設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社會,一種“可以調節人與自然關係的自由社會”。
安妮的經歷是每一個人都要走過的人生過程—成長、求學、戀愛、結婚、生子、工作。在這一意義上說,《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供少男少女們閱讀的成長小說,指導他們像安妮那樣用熱情、純真、堅韌和坦誠去而對生活中的困苦與磨難,以樂觀開朗的人生觀去追求人世間比金錢財富、名譽地位更寶貴的東西;教育他們熱愛人和自然,從大自然中、從想像中尋找快樂和滿足,敞開心胸去體會世界的關好與生活的喜悅,用活潑自然的心靈,照亮自己和周圍的人們;教會他們如何在缺乏關愛和足夠的物質生活條件的逆境中堅強地站起來,敢於擁有滿載希望和理想的翅膀,化期待為前進的動力,用知識和修養來充實自己,用無盡的想像滋潤自己的生活、造就自己的人格,使人生煥發出智慧型的光輝。
對於成年讀者,通過切身體驗安妮的成長過程和心路歷程,可以領會安妮的人格魅力,從中獲得教益並進而反省自己的人生。在當今這個崇拜物質財富、人與自然越來越疏離、日益抱怨生活壓力沉重並呼喚“人性”和“良知”的時代,人們應該思考如何不被周圍的渾濁世界所同化,在任何境遇下都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和希望,以達觀和善良拯救自己,以安妮那種寬厚豁達的心志,樂觀而執著地奮鬥一進取、追求理想;像安妮那樣保持一顆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心,找回感受親情、友情和愛情之快樂的能力,做一個更貼近自然、貼近自我、真正擁有幸福感的人。
藝術特色
蒙格瑪利在寫《綠山牆的安妮》時,並沒有使用多么特別的手法,她只是選取了貼近生活的、符合兒童年齡特徵及心理特徵的喜劇性事件,運用傳統的兒童文學中最常見的生動的兒童語言及動作的描寫,同時加以典型的環境襯托。但是,正是這些傳統寫作手法的成功結合,使這部作品成了一部聞名世界的兒童文學經典,也使“安妮”成為了“繼艾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形象”。
在這部小說中,蒙格瑪利用精練、清新的語言,把山水花草生動地描繪出來,有景有情,既可以陶冶兒童的性情,又滿足了兒童多方面的審美需求。小說藉助安妮的眼睛,把優美異常的自然環境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歡喜的白路”上雪白的馥郁芬芳的蘋果花;枝頭下面,不知不覺來臨的紫色的黃昏;格林·蓋布魯茲如油畫一般的早晨;成千上萬朵紫花地丁怒放的“紫花地丁淵”;瀰漫著自然迷人氣息、流動著百鳥爭鳴時優美旋律的“樺樹道”……作者毫不吝惜地用筆墨寫出了一個仙境一樣的格林·蓋布魯茲。安妮生活在這樣美妙的環境中,難怪會常常“快樂得像妖精”。讀者讀到這些,也會不知不覺陶醉其中。而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自世界各地慕名來到愛德華王子島,去追尋小說中安妮踏過的足跡。
作品影響
蒙格瑪利在30歲時創作的《綠山牆的安妮》出版後很快成為暢銷書,一年中重印6次。千百萬崇拜者的信如雪片般飛到愛德華王子島的女作家家中,蒙格瑪利由此而受世人矚目。在馬克·吐溫的鼓勵下,她又創作了另外七部關於安妮的小說,由此構成“安妮系列小說”。
在加拿大,到該書出版當年的9月中旬,它已經推出四版;到11月底共推出6版。1909年5月,其英國版也印行了15版。1914年,佩奇公司發行了“普及版”,第一次印刷量便為15萬冊。此後,《綠山牆》被譯成50多種語言出版,持續發行5000多萬冊,並多次被改編成音樂劇、舞台劇以及影視劇。是一本世界公認的文學經典。它作為一部最甜蜜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小說,曾讓兩位英國首相都為之著迷。
《綠山牆的安妮》在加、美、英、法、德等國相繼被搬上銀幕或拍成電視劇。
中國自1987年出版了第一個漢語譯本後,一段時期內並沒有形成很大影響。進入新世紀後國內突然掀起了安妮熱,從2000年到2010年共出版《綠山牆》各種中國版本30多種,其中英文版本6種,普通漢譯本11種,導讀中譯本2種,插圖中譯本10種。僅2009年一年出版的《綠山牆》各種版本便多達十種。
由於該書的世界性影響,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各國遊客慕名前往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探訪安妮的足跡。
作品評價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
學者周國平:“安妮擁有兩種極其寶貴的財富,一是對生活的驚奇感;二是充滿樂觀精神的想像力。”
作者簡介
露西·莫德·蒙格瑪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蒙格瑪利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文學天賦,她16歲時創作的小說被刊登在當地一家報紙的頭版,廣受好評。《綠山牆的安妮》創作於1904年,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並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