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紅門蘭是珍稀物種,也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主要生長於海拔700至4700米的山坡林和高山草甸,分布於我國西南、西北、東北以及台灣高山地區。
由於新疆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寒冷乾燥的氣候,蘭科植物中只有少數高山耐寒種類生長。據《新疆植物志》記載,新疆產蘭科植物只有19種,占全國總數的2%。由於地質構造的發展對新疆地貌輪廓的巨大作用,使新疆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阻斷了一些種類向東南部延伸,所以與我國其他省區形成了一定的差異。此次科考隊隊長金海龍教授認為,此次發現紅門蘭將進一步豐富我國蘭科植物的基因庫,並對新疆研究蘭科植物系統演化提供了寶貴材料。
蘭科紅門蘭屬地生草本植物,高7至35厘米,塊莖長圓形,肉質,不裂。葉互生,有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及線狀披針形等,長5至10厘米,寬1至2厘米,急尖或漸尖,基部收狹成鞘抱莖。6至8月開花,花序具1至10餘朵花,多偏向同一側,花為紫色或粉紅色。
醫藥
出處
出自《內蒙古中草藥》。拼音名
HónɡMénLán英文名
HerbofMarshOrchis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寬葉紅門蘭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chislatifoliaL.[O.salineTurcz.]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曬乾。
原形態
寬葉紅門蘭,多年生草本,高12-40cm。塊莖粗大,肉質,圓柱狀,下部3-5掌裂。莖直立,粗壯。葉3-6枚,互生;長橢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先端鈍、漸尖或長漸尖。花葶直立,粗壯,數朵至20餘朵花排成總狀花序;小苞片披針形;花紫紅色或粉紅色,不偏向一側;花被片橢圓形或狹卵狀長圓形,萼片近等大,長6-8mm,寬3-4mm,花瓣較萼片稍短;唇瓣寬卵形,前部不裂或微3裂;距圓筒狀,末端稍變狹,與子房平行;子房扭曲,合蕊柱短。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30-3800m的山坡、林下、灌叢下或草地上。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