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草殼二孢輪紋病

葉部病斑小而圓,淡黃褐色。 莖部病斑多為長圓形,淡黃褐色,有深褐色邊緣。 英國的刈割型紅豆草抗病性也較強。

症狀

葉、莖和莢果均可被侵染,而以莖部為主。葉部病斑小而圓,淡黃褐色。莖部病斑多為長圓形,淡黃褐色,有深褐色邊緣。莢部受害也形成長圓形或不規則病斑,邊緣黑褐色,後期病斑中部出現暗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特徵

紅豆草殼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dis Bond .Mont.)。分生孢子器埋生,近球形或扁球形,褐色,直徑約115-250微米,孔口突破表皮而外露。天氣潮濕時,孔口處可溢出大量分生孢子,孢子被粘性介質粘在一起呈粉紅色,遇水易分散。分生孢子無色,兩端鈍圓的圓柱形,具0-3個隔膜,多數為1個隔膜,分隔處稍縊縮,大小約5-24.8微米×4.1-9.5微米。

寄主範圍

自然條件下僅侵染紅豆草屬的各個種,人工接種可侵染山黧豆屬、豌豆屬、野豌豆屬、兵豆屬等豆科植物。

發生規律

病原菌在田間病株或病殘體上越冬,也可在種子上越冬,並借帶菌種子作遠距離傳播。幼苗感病性較高。潮濕涼爽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此病的發生。病害隨草地使用年限的延長而加重。

分布與危害

在歐洲、前蘇聯分布很廣,並造成相當大的危害,可使種子和乾草顯著減產。我國內蒙古、甘肅和新疆已有發現,且在甘肅省分布較廣,其中天水地區發病最重。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 世界已報導有70餘個品種抗此病。如英國的普通18、19(C0mmon 18,19);瑞士的波拉12(Perla 12)。英國的刈割型紅豆草抗病性也較強。
2、管理措施 與禾本科草等混播,可減輕病害的嚴重度;行種子處理,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措施,如選用福美雙、苯來特等殺菌劑進行處理,可顯著降低幼株的發病率;加強種子檢疫,在無病草地留種,認真清選種子;必要時可對重病草地進行輪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