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小檗

紅葉小檗

紅葉小檗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基本信息

物種分類

紫葉小檗,拉丁名:Berberisthunbergiicv.atropurpurea,別名:紅葉小檗,小檗科、小檗屬。原產於我國東北南部、華北及秦嶺。多生於海拔1000m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落葉灌木,枝叢生,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葉小全緣,菱形或倒卵,紫紅到鮮紅,葉背色稍淡。4月開花,花黃色。果實橢圓形,果熟後艷紅美麗。紫葉小檗的適應性強,喜陽,耐半陰,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耐寒,但不畏炎熱高溫,耐修剪。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可用來布置花壇、花鏡,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木蘭綱 Magnoliopsida
目:毛茛目 Ranunculales
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
屬:小檗屬 Berbens
種:紅葉小檗 Berbens thunbergii cv.atropurpurea
紅葉小檗

產地分布

原產於我國東北南部、華北及秦嶺,日本亦有分布。多生於海拔1000m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各大城市有栽培。

因為園林綠化的使用,現我國各北部城市基本都有栽植,產地在浙江、安徽、江蘇、河南、河北等地。

形態特徵

為小檗的栽培變種,是20年代在歐洲培育出來的優良種類,落葉灌木。枝叢生,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葉小全緣,菱形或倒卵形,紫紅到鮮紅,葉背色稍淡。4月開花,花黃色。略有香味。果期9-11月,果實橢圓形,鮮紅色。掛果期長,落葉後仍可綴滿枝頭。樹枝有針刺,針刺較硬。

生長習性

 適應性強。喜陽,耐半陰,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耐乾旱,適生於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但不畏炎熱高溫。萌櫱性強,耐修剪。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佳。
紫葉小檗萌櫱性強,耐修剪定植時可行強修剪,以促發新枝。入冬前或早春前疏剪過密枝或截短長枝,花後控制生長高度,使株形圓滿。施肥可隔年,秋季落葉後.在根際周圍開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1次,然後埋土並澆足凍水。由於它的萌櫱力強,在早春或生長季節,應對茂密的株叢進行必要的疏剪和短執,剪去老枝、弱枝等,使之萌發枝新葉後,有更的觀賞效果。
紅葉小檗

園林用途

紅葉小檗焰灼耀人,枝細密而有刺。春季開小黃花,入秋則葉色變紅,果熟後亦紅艷美麗,是良好的觀果、觀葉和刺籬材料。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效果較佳。亦可盆栽觀賞或剪取果枝瓶插供室內裝飾用。惟其植株為小麥繡病之中間寄主,栽培時要注意。 紅葉小檗可廣泛套用於街道、庭院、公園等處,是園林綠化的重要色相材料。
基地是圖片

繁殖培育

播種

秋季果實成熟採摘後沙藏。第二年四月,撒播在消過毒的疏鬆肥沃的 苗床上,覆土2至3厘米澆透水,以後保持苗床濕潤不積水。苗高3至5厘米時,每周施一次濃度5%的全元素 液肥,翌春按5x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於大田。

壓條

5月把紅葉小檗下部枝條每隔15厘米環剝一處,寬約0.5至1厘米,深達木質部。用百萬分之十的萘乙酸溶液塗抹環剝處,然後把枝條埋入士中。要保證有一個小枝組露在外面,以利 光合作用的進行。保持土壤濕潤,2個月左右可以生根,秋後可將子株剪離母體分栽。

扦插

扦插是繁殖紅葉小檗的重要途徑。插條少用木箱或直徑較大的盆,插條多使用苗床。插床應選在地勢高燥無積水的場所,扦插 基質要疏鬆、肥沃、通氣性好。一般插床寬1米,長4至5米,四周用磚砌50厘米高,周圍留排水孔,下部墊10厘米厚的碎石子,上面是闊葉樹或針葉樹下天然漚制多年的 腐葉土。基質要用50%的 多菌靈粉劑消毒,每100公斤土施5克藥劑。拌土後,覆蓋 塑膠薄膜3至5天,能很好地殺死土壤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

9-11月剪取1至2年生或當年生半 木質化枝條,剪成12至15厘米每段,剪口成斜形,保留1至3片葉。插條下部放入1/100O高錳酸鉀液中泡24小時,既能消毒又能促進插條生根。用竹片打孔,把插條垂直插入苗床,澆透水。插後及時搭設塑膠薄膜棚架,覆蓋80%至40%遮光網,(隨著插條的生根逐步換透光率高的遮光網)根據乾濕溫度計指數及時噴水、防風,保證 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溫度25℃左右,這樣的環境條件能夠使插條成活率達90%以上。

扦插技術及管理

1.扦插育苗技術
苗床修整。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地勢高燥、無積水的場所,扦插基質要疏鬆、肥沃、通氣性好。一般插床寬1米,長14~15米,下部墊10沙,上面用闊葉樹或針葉樹下天然漚制多年的腐葉土作苗床,苗床最好為南北方向排列。苗床修整好後每床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0公斤,並結合施肥每床混施200克呋喃丹進行滅蟲,要用50%的多菌靈粉劑消毒,每100公斤土施5克藥劑。拌土後,覆蓋塑膠薄膜3~5天,能很好地殺死土壤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
截取插穗。插穗主要採用一年生的枝條。剪取一至二年生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在開春萌動前採集一年生枝條,剪成8~10厘米的插穗,除去部刺和小枝丫,保留1~3片葉,上端剪平,下端剪成45°斜面,每100~200個綁成一捆。把捆好的插穗下端放入ABT1號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8~12天后待插。
扦插。直接將插穗按株距5厘米×5厘米的密度插入翻鬆的苗床,扦插的深度為3~5厘米,扦插結束後應及時灌足水。二是灌水插。扦插苗床先灌水,待水滲入苗床土壤後立即將插穗按要求的株行距進行扦插,插後可再次灌水,以保證插穗與土壤緊密接觸。插後及時搭設塑膠薄膜棚架,覆蓋40%~80%遮光網(隨著插條的生根逐步換透光率高的遮光網),根據乾濕溫度計指數及時噴水、防風,保證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溫度25℃左右,這樣的環境條件能夠使插條成活率達90%以上。
2.撫育管理
鬆土與除草。扦插後可根據苗床土壤濕度及時進行鬆土,一般每隔15~20d鬆土1次,第1次鬆土要小心不能碰觸插穗,以免影響插穗生根。要結合鬆土進行苗床除草,除草要求做到除早、除了,前期除草要人工用手拔除。插穗生根後進行定苗,定苗時不要損傷插穗皮部,也不要移動插穗,以免影響成活。選留1個長勢較好的芽定苗,並及時清除雜草。
施肥。幼苗成活長出新葉後,要注意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如果出現葉片發黃等現象,要及時進行追肥。追肥可採取根部和葉面施肥,根部施肥以農家肥為主,葉面施肥採用液體肥料進行葉面噴施,可用0.5%的尿素,每隔7~10d噴施1次,二級側根形成之後,噴施0.5%尿素和0.5%磷酸二氫鉀溶液。
整形與摘葉。紅葉小檗單株式盆栽、地栽時,通常把其修剪成極具觀賞價值的小檗球。但依其多抽直立枝條、耐修剪、萌發成枝力強的特性,可採用蓄枝截乾法培育飄逸樹姿,並及時剪除雜亂枝和無用櫱芽,製作叢林式盆景或作山水盆景等。紅葉小檗是很好的觀葉植物。8月底前摘除老葉,摘葉前後各施1次以氮素為主的液肥,同時噴0.1%尿素。20天左右新葉長出,葉色鮮紅而帶綠暈,非常艷麗。
病蟲鼠害防治。紅葉小檗病蟲害較少,偶有蚜蟲、介殼蟲危害可用菸頭浸出液加10倍水噴霧,有效率達90%以上。鑽蛀性害蟲危害,可及時剪除蟲枝燒毀或用注射器注入DDVP,再用藥棉封住,有效率達100%。到7月時,由於溫度高、濕度大,白粉病就比較容易發生,用300倍石硫合劑噴施,治療效果達90%以上。6—9月受鼠兔危害較大,用滅鼠藥或甲拌磷噴施防治效果較好。

移植。由於紅葉小檗生根期長,為避免插穗移植死亡,一般當年扦插苗不宜移植,最好翌年春季移植至大田。移植時選在陰天進行,移植前施腐熟有機肥60t/hm2,然後整地做畦。移植前要將苗床澆透水1次,儘量要做到帶土移栽,以保證移植的成活率,移植的密度可根據苗木的培育目的而定。在6月、7月結合澆水各施1次氮肥,施尿素150~225kg/hm2,當年苗高可達到30厘米以上、基部3~4枝,即可出圃。
出圃。大田培育的苗木一般二年生可出圃,苗高可達20-30厘米,起苗要做到不傷根、枝,按照苗木質量分級標準進行分級,按100株捆成小捆後進行假植或及時調運。

病蟲防害

小檗最常見的病害是白粉病。此病是靠風雨傳播,其傳播速度極快,且危害大,故一旦發現,應立即進行處置。其方法是用三唑酮稀釋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控制病害。

臨床套用

1、治療慢性氣管炎:細葉小檗全草煎製成膏後壓片,每片重0.23克,相當於生藥10克。每次5片,日服2次,10天為一療程,連續三療程。每療程間隔5~7天。對鎮咳、止喘、祛痰、消炎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其中尤以消炎作用較好。服藥後80%病人反映食量增加,精神及睡眠好,無副作用。

2、治療小兒肺炎:從細葉小檗提取黃連素製成注射液,供靜脈注射,每日1~3毫克/公斤體重,有明顯的抗菌、抗感染及退熱作用。
3、治療痢疾、腸炎:用細葉小檗根提取的小檗鹼(粗製品)製成膠囊,每粒含0.2克。每次1粒,日服3次,首次倍量,小兒減半。
4、消除流腦的帶菌狀態:取細葉小檗根2兩(先去其外皮),用水浸泡一晝夜,加水500毫升,熬成200毫升,使用前調整pH在7.0左右,用於滴鼻,每日2次,每次每鼻孔2~3滴,連滴3天。滴藥前。清除鼻涕,頭往後仰,藥液滴入後以咽間有感覺為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