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搖籃

紅色搖籃

電視劇《紅色搖籃》是一部展現1929年至1934年這5年多時間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以瑞金、汀州(今長汀)為中心的贛南、閩西蘇區縱橫馳騁,進行共和國建設偉大預演的歷史劇。該劇獲得第28屆飛天獎、第25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

紅色搖籃紅色搖籃

片名:《紅色搖籃》(共和國搖籃)

總導演:金韜

編劇:邵鈞林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革命歷史

集數:29

首播:cctv1 2010年1月16日(20:00)

出品單位:中央電視台、江西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宣傳部

主演:
王霙 飾 毛澤東
王伍福 飾 朱德
劉勁 飾 周恩來
黃俊鵬 飾 陳毅
張晶晶 飾 賀子珍

劇情介紹

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

1929年3月11日,紅四軍從江西瑞金的壬田出發,翻越武夷山南麓,向福建長汀前進,12日進駐福建長汀縣四都鄉。古田會議之後,正當紅軍大發展之時,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決議案。為了督促毛澤東儘快“轉變觀念”,李立三委派周以農前往紅四軍,強令朱毛紅軍攻打南昌、九江。毛澤東處於兩難境地。權衡再三,毛澤東決定服從中央指示,在遊行示威中巧妙地做起了“推”字文章。其間,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被狡猾殘忍的何鍵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的識字嶺,毛澤東揮淚率部撤離了長沙。1930年10月,紅軍攻克吉安,橫斷江西半壁。毛澤東“一年爭取江西”的計畫基本實現。
1930年底,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向江西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一次軍事“圍剿”。驕橫狂妄的國民黨軍第十八軍的師長張輝瓚,一路揚言要“剃朱毛的頭”。正在這危急之時,紅軍內部又發生了令人扼腕的“富田事變”。面對內憂外患,毛澤東和朱德等排除干擾,按照“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一舉殲滅蔣介石的“王牌師”。毛澤東放聲歌吟: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1931年2月,蔣介石“二十萬軍重入贛”,分四路對只有三萬餘人的中央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紅四軍統帥部對反“圍剿”戰略方針出現了兩種意見:有的主張“開步走”,退到四川去;有的主張四面開花,分兵退敵“削蘿蔔”。面對分歧,毛澤東堅決主張“誘敵深入”,以弱削敵,破敵取勝。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鑽牛角”,巧設連環陣,16天橫掃700里,五戰五捷,大獲全勝。在蔣介石的哀嘆聲中,毛澤東又揮毫填詞《漁家傲》一首:橫掃千軍如卷席。
1931年6月,蔣介石不甘心前兩次的慘敗,再次調集三十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三次“圍剿”,親自坐鎮,發誓“以身許國”,“捨命疆場”。毛澤東沉著率軍千里大回師,果斷決策,冒險出奇兵,牽著敵軍大遊行,六戰五捷,再創中外戰爭史奇觀。蔣介石雖未“捨命疆場”,卻被迫通電下野。毛澤東凱歌東進,謀劃建國方略。 1930年5月,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成立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決議。然而好事多磨,“一蘇大會”召開的日期四次延期,開會地點一變再更。紅一方面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鄧小平在瑞金卓有成效的工作,為“一蘇大會”的召開和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礎。毛澤東和蘇區中央局最終選定建都瑞金。1931年11月7日,“一蘇大會”在敵人飛機炸彈的爆炸聲中開幕,一個嶄新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勝利誕生在世界東方。在葉坪村的樟樹林中,毛澤東正式當選為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從此,人們開始稱“毛委員”為“毛主席”。
形勢多變。1931年12月,在打贛州的問題上,毛澤東與蘇區中央局多數同志意見相左。面對博古等提出的奪取中心城市的“左”傾“進攻路線”,毛澤東力排眾異。有人揚言:打下贛州,再和老毛算賬!無奈之際,毛澤東退隱華山。攻贛失敗後,朱德、項英請毛澤東“出山”。毛澤東率領東方軍出征,喜獲漳州大捷。
因對“左”傾冒險“進攻路線”說“不”,毛澤東被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的一些人視為“右傾機會主義”代表人物,受到了“缺席裁判”,且“一審終結,不許抗訴。”博古等授意,要剝奪毛澤東的軍權。周恩來苦心調解、斡鏇,都無濟於事。在寧都小源村“榜山翁祠”召開的蘇區中央局會議,使博古等人如願以償。從此,厄運開始降臨蘇區……

賀子珍在長汀生下兒子,被削去軍職的毛澤東也住進了醫院賀子珍在長汀生下兒子,被削去軍職的毛澤東也住進了醫院

被削去軍職的毛澤東,住進了長汀福音醫院。賀子珍在醫院生下一男孩,給鬱悶中的他一些慰藉。臨時中央執意剝奪毛澤東工作的權利,反對將之“召回”瑞金。毛澤東被困於汀州城外的臥龍山下長達三個月。博古等“洋房子先生”一到瑞金就衝著毛澤東大反“羅明路線”,鄧小平等深受其害。
身處逆境的毛澤東,忍辱負重,將工作重點轉向領導蘇維埃國家建設:領導查田運動,制定科學劃分農村階段分成的標準,糾正劃階級成分的“左”傾錯誤;正確處理革命戰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堅持“一要打仗,二要建設”,科學制定蘇區經濟建設總方針和一系列相關政策,大力開展蘇區經濟建設,發展蘇區教育、文化事業。為了鞏固蘇維埃紅色政權,毛澤東指出:共產黨要執政為民,真心實意地為民眾謀利益。他提出:要把最先進最積極的分子選進蘇維埃去,頒布法律嚴懲蘇維埃政權中的貪污腐敗分子,率先艱苦奮鬥,廉潔奉公,教育蘇區幹部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博古拱手將紅軍的指揮大權交給了不懂中國國情、不了解紅軍反“圍剿”戰爭規律的洋顧問李德。這個外來的念歪經的“和尚”根本聽不進毛澤東、朱德等人的正確意見,致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連連受挫,陷於被動。博古還置共產國際對毛澤東的支持於不顧,將毛澤東架空,剝奪了毛澤東人民委員會主席的實權。而毛澤東卻心繫前線,親往會昌“巡視”,給困境中的南線紅軍將士帶去了信心和勇氣。
紅軍打破五次“圍剿”無望,中央書記處被迫決定突圍轉移。毛澤東為突圍轉移又獻一策,再遭博古拒絕。共和國主席無事可做,只得前往於都“調查”,差點被當成“包袱”甩下,幸得周恩來相助,才被匆匆通知參加長征。蕭瑟秋風中,毛主席望著馱在馬上的箱子,感慨萬端:別小看這個“馬背上的共和國”,那可是新中國的搖籃,相信她一定能茁壯成長,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毛澤東捨棄愛子、胞弟,告別戰友與父老鄉親,踏上了漫漫的鐵血之路……

分集劇情

第1集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是年6月,在紅四軍黨的“七大”中,毛澤東被免去前委書記的職務,離開紅四軍,到閩西搞調查時一病不起。陳毅赴上海向周恩來匯報工作並為毛澤東購藥,朱德從東江戰場趕回探望毛澤東。蔣介石在報紙上得知毛澤東“病逝”的訊息不禁舉杯以賀。毛澤東卻大難不死,根據中央來信主持召開了紅四軍黨的“九大”即古田會議。蔣介石發動三省“會剿”,紅軍決定移師贛南以牽制強敵。即將分娩的賀子珍隨朱德所率的主力先行,毛澤東趕往小池誘敵……
第2集
敵金漢鼎部對紅軍主力窮追不捨,賀子珍又偏偏此時臨產,陳毅冒險引開敵人,朱德和戰士們保護賀子珍在風雨中產下一女。小池之戰,毛澤東親臨火線,險象環生。鄧子恢擔心主力離去會失去閩西根據地而苦苦相留,毛澤東卻留給他八個字:離開閩西,鞏固閩西。金漢鼎中計放棄追擊,令蔣介石甚為惱火,即派精銳發起再次“會剿”。朱毛在贛南會合,商議落實汀州決策。立春時節,周恩來等在上海中央的會議上研究並通過了籌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決議。朱毛率兵迎戰唐雲山旅,被一條壕溝擋住了去路……
第3集
曾山帶領眾鄉親扛來禾草填進壕溝,為紅軍鋪平勝利之路。正欲前往參加唐雲山追悼會的蔣介石聽說其只是負傷,尷尬而回。周恩來赴莫斯科,囑託李立三幫助向忠發主持好中央工作。毛澤東把軍地領導召集到地頭上,讓大家坐在禾草上思考問題,研究制定了更切合實際的土地分配政策。李立三在蘇代會上批評了毛澤東的游擊觀念,並派周以農為特派員趕往蘇區強令紅軍攻打中心城市。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後回師閩西,在上杭師範的課堂上意外見到了賀子珍……
第4集
面對中央特派員周以農的強令,毛澤東和朱德處於兩難境地,權衡再三,在遊行示威中巧妙地做起了“推”字文章。李立三為實現當年召開“一蘇大”成立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的目標,腦子不斷升溫,組織各大城市起義,調動各路紅軍集中攻打武漢。彭德懷奉命率紅三軍團向武漢進發,經過激戰攻下了岳陽。可就在準備揮師北上的時候,彭德懷發現武漢已增有重兵。經與滕代遠、鄧萍等將領商議,彭德懷當機立斷,調整了作戰方向,變“飲馬長江”為“飲馬湘江”。掉轉馬頭殺向兵力較弱的長沙……
第5集
彭德懷親自操炮,向敵發起猛烈攻擊,一舉攻下長沙,湖南省主席何鍵倉皇而逃。長沙成為紅軍自誕生以來拿下的第一個省城。李立三聞訊大受鼓舞,再次強令朱毛攻占南昌。朱毛卻為紀念“八一”南昌起義在牛行鳴槍示威後撤城而去。蔣介石派何鍵率重兵反攻長沙,彭德懷被迫撤離。毛澤東黃茅用兵,紅一軍團全殲圍敵,實現了與紅三軍團歷史性的“永和會師”,合編成立了以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的紅一方面軍。經激烈爭論,毛澤東勉強同意二打長沙……
第6集
紅軍久攻長沙不下,連連受挫。林彪的“火牛陣”失利,軍指揮所反遭敵人包抄,幸得羅榮桓率勤雜人員相救。毛澤東趕到瀏陽門外高地,目睹了紅軍一個團的官兵全部陣亡的慘烈場面,下令撤圍長沙。蔣介石以出賭資鼓動將領們獻計,採取挖祖墳等手段以激怒毛澤東,以一舉把紅軍殲滅在長沙城下。紅軍將領聞說毛澤東的祖墳被挖頓時義憤填膺,上下呼聲一片,要求與何鍵決一死戰。周以農背著毛澤東因勢利導,鼓動紅軍揮師殺回長沙。毛澤東聞訊冒雨趕來阻止,卻暈倒在馬下……
第7集
毛澤東的肺腑之言,賀子珍的死裡逃生,使紅軍將領們大為所動。周以農也改變了立場,用擔架抬起了毛澤東。紅一方面軍回師贛南,攻占吉安,橫斷江西半壁。周恩來和瞿秋白從莫斯科回國,組織召開黨的六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李立三的“左”冒險錯誤,重新確定召開“一蘇大”的會期。蔣介石在中原大戰中得勝而歸,把肅清紅軍列為其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曾山為紅軍籌款、擴紅、安頓傷員。在紅軍醫院,毛澤東巧遇新婚的胞弟毛澤覃。蔣介石派兵十萬,命張輝瓚為先鋒,向中央蘇區發起第一次“圍剿”……
第8集
為選定反“圍剿”戰場,中央紅軍的將領們發生爭論。彭德懷一錘定音,通過了毛澤東、朱德“誘敵深入”的正確方針。周恩來排除王明等人的干擾,全力指導反“圍剿”鬥爭。敵張輝瓚率部向東固進發,一路燒殺揚言要“剃朱毛的頭”。有人趁危偽造毛澤東的親筆信以製造紅軍分裂。鄧萍見信一時難辨真假,彭德懷卻一眼就識別出這是一封偽造信,當即召開大會揭穿陰謀,並與同樣收到偽造信的朱德、黃公略不約而同地表達了擁護毛澤東、維護紅軍團結的堅定決心,毛澤東為之動容……
第9集
李立三誠懇地檢討自己的錯誤並承擔了責任,但共產國際仍要召他到莫斯科接受批判,周恩來趕到碼頭為他送行。敵張輝瓚與公秉藩兩師被誘深入蘇區腹地,蔣介石致電給予嘉勉。毛澤東利用大霧巧施妙計,導演了一場“狗咬狗”的鬧劇,使得敵人在互相殘殺中大傷元氣。共產國際代表米夫來到上海,堅持要把自己的得意門生王明等人扶持上台,周恩來與之發生激烈衝突,提出辭去中央所兼各職到蘇區去與朱毛並肩作戰。紅軍上下團結一心,集中優勢兵力殲敵於龍崗,戰場上呼聲一片:前頭捉了張輝瓚……
第10集
元旦前夕,蔣介石親烹東坡肉以犒勞張輝瓚,卻傳來“龍岡一役,十八師片甲不還”的噩耗。蘇州河畔,陳賡給周恩來帶來紅軍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捷報。毛澤東智留髮報員王諍,為紅軍自此有了自己的電台而高興,鄧子恢卻帶來了女兒失蹤的訊息。項英代周恩來行蘇區中央局書記之職,正在與朱毛商量如何按中央第三次確定的會期召開“一蘇大”之時,蔣介石命何應欽為南昌行營主任,舉兵二十萬,發起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
第11集
為調動民眾反“圍剿”的積極性,毛澤東經調查寫信給曾山把土地國有改為土地私有。米夫以突然襲擊黨的方式,組織召開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強行把王明、博古等人補選為中央委員,給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都造成了混亂。蔣介石親到上海坐鎮,命陳立夫等破壞黨的上海機關,周恩來親自組織轉移,自己卻差點落入魔掌。蘇區中央局副書記任弼時與成員王稼祥、顧作霖來到蘇區,與朱毛一起參與第二次反“圍剿”的部署。陳賡送來敵人有關二次“圍剿”的情報,周恩來興奮不已,當即讓聶榮臻傳往蘇區……
第12集
王稼祥到第一次反“圍剿”的戰場祭奠犧牲的英靈,對毛澤東的“誘敵深入”的戰法頗感讚許。周恩來得知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的訊息,命陳雲、陳賡等重組特科挽狂瀾於危局之中。在“青塘會議”上,蘇區中央局領導與紅軍將領對反“圍剿”戰略方針出現兩種意見:有的主張“開步走”,退到四川去;有的主張四面開花,分兵退敵“削蘿蔔”。面對分歧,毛澤東、朱德堅主“誘敵深入”,把三萬紅軍隱蔽到敵公秉藩師的眼皮底下,以逸待勞,捕捉戰機……
第13集
激戰前夕,紅一方面軍參謀長朱雲卿被敵暗殺,毛澤東強忍著痛失愛將的悲憤走上了火線。各路紅軍在觀音崖、白雲山向敵發起突然攻擊,終於鑽通了“牛角”,搶得了制敵的先機。敵師長公秉藩換上了士兵服,僥倖得以逃脫。黃公略給朱毛送來繳獲的大功率電台,溝通了中央蘇區與上海中央的聯繫。朱毛再設連環計謀,16天橫掃700里,五戰五捷,攻占了福建建寧,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第二次“圍剿”。向忠發被捕叛變,周恩來再度被拋入險境……
第14集
蔣介石採納楊永泰“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計策,不讓紅軍有喘息機會,舉兵三十萬,發起第三次“圍剿”,並親往南昌坐鎮,發誓“捨命疆場”。面對在七百里戰線上合圍進攻的強敵,朱毛率紅軍從建寧千里回師贛南,實行戰略撤退,與任弼時、項英等蘇區中央局領導會合於興國,並在反“圍剿”戰略方針上達成前所未有的一致。紅七軍前委書記鄧小平來到蘇區,被委任為瑞金縣委書記。敵軍合圍,南北之敵相距只有二十里,毛澤東決定冒險穿過這條縫隙……
第15集
毛澤東冒險出奇兵,牽著敵軍大遊行,六戰五捷,再創中外戰爭史奇觀,但屢建奇功、大義滅親的紅軍“飛將軍”黃公略卻犧牲在第三次反“圍剿”的戰場上。蔣介石雖未“捨命疆場”,卻被迫通電下野。毛澤東、朱德凱歌東進,被鄧小平迎到了瑞金。蘇區中央局領導經過實地考察決定,決定在瑞金召開“一蘇大”。周恩來電告任弼時,讓他向毛澤東傳達中央讓其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決定。王明赴莫斯科,讓博古為總負責主持中央的工作,並要求對毛澤東“狹隘經驗論”的批判升溫……
第16集
在史稱“贛南會議”的蘇區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被扣上了五頂帽子,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毛澤東的胞弟毛澤民從上海來到瑞金,捎來了毛岸英的信,給苦悶中的毛澤東帶來了些許慰藉,並從兒子的信中引發出為民造福的思考。1931年11月7日,“一蘇大”在敵人飛機炸彈的爆炸聲中開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成立,毛澤東正式當選為主席。從此人們開始改稱“毛委員”為“毛主席”。
第17集
一座祠堂裝進了一個國家的所有機關部門,毛澤東和項英在視察時禁不住大發感慨。博古要求周恩來致電朱毛,強令攻打贛州,把臨時中央政府從瑞金搬到贛州去。毛澤東主持第一次“內閣”會議,部署建立了國民黨第二十六軍特別支部。支部負責人趙博生策反董振堂、季振同成功,舉行“寧都暴動”,使紅軍戰鬥序列中增添了一個新的軍團。蔣介石內外交困,無奈地離開南京,歸隱家鄉奉化。周恩來離開上海,經長汀到達瑞金,與毛澤東相聚於水田中央……
第18集
周恩來正式接任蘇區中央局書記,在臨時中央的再三敦促下部署攻打贛州。毛澤東與蘇區中央局多數同志意見相左,發生激烈爭論。周恩來夜訪朱德,朱德談及自己對毛澤東多年相處的了解,提醒周恩來應該重視毛的意見。但在博古等提出的奪取中心城市的“進攻路線”的強壓下,毛澤東的正確意見遭到否決,被迫退隱東華山。在青燈古佛旁,毛澤東在報上看到“淞滬大戰”的訊息,當即揮筆疾書,以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名義宣布紅軍對日作戰……
第19集
紅軍強攻鐵贛州連連受挫,擔任主攻的彭德懷率紅三軍團苦戰月余,不但久攻不克傷亡慘重,而且腹背受敵陷入敵重兵的包圍。周恩來與朱德商議,派項英去請毛澤東“出山”。毛澤東臨危受命,大膽地啟用寧都暴動剛組建起來的紅五軍團,解了紅三軍團之危。但臨時中央並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仍否定了被朱德稱之為“神仙指路”的由毛澤東提出的外線作戰計畫,強令紅軍分三路攻打南昌等中心城市。毛澤東隨東路軍行動,尋機通過聶榮臻、羅榮桓做通林彪的工作,揮師入閩,三克龍巖……
第20集
毛澤東審時度勢,決定先斬後奏,奔襲福建漳州。周恩來聞報不但沒有阻止,反而趕到閩西助戰,親任後勤部長支援前線。毛、周前呼後應,喜獲漳州大捷。漳州圖書館中很多馬列著作讓毛澤東如獲至寶,便派人連同繳獲的飛機一併運回了瑞金。因毛澤東敢於對“左”傾冒險主義說“不”,被王明等人視為“右傾機會主義”代表人物。周恩來苦心調解、斡鏇,都無濟於事,毛澤東受到“缺席裁判”。可毛澤東不服批判,反而寫信批起王明等人……
第21集
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把毛澤東的頭像設計於蘇鈔樣票,毛澤東卻說自己的頭像只配印在蔣介石懸捕的布告上。下野的蔣介石復出,戴上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新頭銜,重申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部署對中央蘇區的再次“圍剿”。面對危急的形勢,周恩來擇機提出恢復毛澤東總政委的軍職,遭到否決後就讓毛以政府主席的名義隨軍行動。毛澤東依然堅持自己觀念,引起王明等人的震怒。蔣介石調集五十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
第22集
在“寧都會議”上,毛澤東被削去了軍職。風雨中,毛澤東撫摸著大柏地前村壁上的彈孔回顧戎馬生涯感慨萬端,在落寞中卻吟出了“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絕唱。為讓老表的暗屋子透進陽光,毛澤東親自上屋頂翻蓋明瓦不慎摔倒而住進了長汀福音醫院。院長傅連璋為毛澤東精心治療,毛澤東邀請他到紅軍總醫院當院長。賀子珍生下一男孩,毛澤東依然心繫前線,與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羅明同病相憐。王明在莫斯科請示米夫,決定將臨時中央遷至蘇區……
第23集
蔣介石聞說毛澤東被削去軍權而竊喜,卻又為周恩來到蘇區主事而擔憂。周恩來向朱德請教毛澤東的戰法,周密籌劃第四次反“圍剿”的戰略。臨時中央執意剝奪毛澤東工作的權利,反對將之召回瑞金,毛澤東被困於臥龍山長達三個月。博古在共產國際和王明的遙控下,一到瑞金就針對毛澤東大反所謂的“羅明路線”,鄧小平等人深受其害被發配,任弼時也受到牽連被調離。毛澤東親往路口為他們送別,深為中央蘇區和紅軍的前景擔憂……
第24集
周恩來大膽採用毛澤東的戰法,與朱德率中央紅軍連戰連捷,殲敵三個師,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空前勝利,被譽為“第二”。蔣介石為這“平身最烈之慘敗”而痛心疾首,動念要下令誅殺愛將陳誠。正當毛澤東自嘲“鬼都不上門”之時,朱德、周恩來給毛澤東送來了戰利品。蔣介石下令派飛機對瑞金實施轟炸,王稼祥為掩護周恩來負傷。博古責令毛澤東下鄉查田,以讓他在實際工作糾正分田中的“富農路線”。毛澤東忍辱負重,離開瑞金來到閩西永定土樓,卻遭到地主民團鉤吻草的襲擊……
第25集
毛澤東一貫堅持的正確的土地分配政策,化解了鉤吻草的怨恨,平息了一場武裝衝突。博古對此橫加指責,毛澤東慷慨陳言而憤然離去。蔣介石在發動軍事圍剿的同時,又對中央蘇區實行經濟封鎖。蘇區物資匱乏,在經濟特務的策動下,掀起了一場擠兌貨幣的金融風波。毛澤東沉著以對,不僅以“金山銀山”之計平息了風波,而且與劉少奇、陳雲等人商議,發起了紅白區的經濟貿易。也正是在這種貿易中,溝通了國民黨十九路軍與中央蘇區的聯繫,從而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
第26集
被敵重兵圍困的瑞金不僅在槍炮聲中響著琅琅的讀書聲,而且還在紀念第一個“八一”建軍節舉行了盛大的文藝演出。毛澤東親自主持處理紅色中華反貪第一案,引發起他對肅貪懲腐、加強黨的廉政建設的長遠思考。博古請來了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蔣介石請來了德國軍事顧問賽克特,雙方劍拔弩張,籌劃著名一場以堡壘對堡壘的較量。為準備二蘇大《關心民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報告,毛澤東親赴長岡鄉、才溪鄉調查。國民黨十九路軍派出和談代表,受到彭德懷土菜野味的盛情接待……
第27集
在田裡當牛犁地的毛澤東被緊急召回,參加了與國民黨十九路軍聯合抗日的簽字儀式。共產國際對此事橫加干涉,博古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導致良機錯失。毛澤東夜尋博古理論,博古避而不見,毛澤東坐等到天明。蔣介石搶奪先機,派重兵鎮壓十九路軍,“福建事變”歸於失敗。毛澤東在“二蘇大”上的精闢論斷贏得滿場掌聲,但卻被再次架空。由於李德的盲目指揮,黎川失守,朱德向周恩來建議請毛澤東出山以挽危局,卻遭到李德的斥責……
第28集
顧作霖出任野戰政治部主任前來辭行,向毛澤東傾談了自己的思想變化,不久犧牲在戰場上。李德成了“太上皇”,致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連連受挫,陷於被動。廣昌被蔣介石重兵攻占,蘇區北大門洞開,李德卻把責任推到彭德懷的身上,彭德懷、聶榮臻、林彪等與之展開激烈衝突。毛澤東把李德和博古堵在巷口,李德卻不讓毛澤東把話說完就拂袖而去。陳毅等人趕來看望,毛澤東只能以“鍊石補天”四字相勉。為尋找紅軍撤退之路,毛澤東抱病親往會昌,期間副連長姜有田和警衛戰士崩伢子先後犧牲……
第29集
毛澤東病倒在於都河畔,洛甫急派傅連璋趕往救治。紅軍打破五次“圍剿”無望,中央局被迫決定突圍轉移。病中的毛澤東給中央送來在會昌填寫的詩詞,朱德、周恩來從中領悟到毛澤東指引撤退之路的含義。在臨時中央政府最後的會議上,毛澤東的一番話使得群情振奮:我們在這片紅土地上奠定的革命道路、建黨思想、執政觀念和治軍原則四塊基石,終將會構築起新中國的大廈。在蘇區軍民浴血掩護下,紅軍主力開始長征。毛澤東捨棄愛子,與朱德、周恩來並肩,踏上了漫漫的鐵血之路……

角色介紹

閩西蘇維埃政府成立閩西蘇維埃政府成立

在2010年元旦之夜央《群英匯》上,電視劇紅色搖籃劇劇情主要演員上台的演說詞中就能看出該劇的與眾不同:
王霙(毛主席扮演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央蘇區這個搖籃,就不可能孕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
劉勁(周恩來扮演者):中央蘇區的創建,其實就是新中國的一次彩排!
王伍福(朱德的扮演者):建國大業的輝煌,是從中央蘇區的星星之火開始燎原、閃光的!
張晶晶(賀子珍的扮演者):人民共和國是人民的肩膀背出來的,中央蘇區的人民民眾是臨時共和國的母親!
劉勁(周恩來扮演者):《紅色搖籃》是繼《長征》、《延安頌》、《解放》之後,又一部艱難歲月的恢宏史詩。讓我們和觀眾朋友們一起再次接受真實歷史的震撼吧!
黃俊鵬-飾陳毅,陳顥文-飾羅炳輝,劉奕君-飾鄧子恢。
該劇藝術地再現了1929年至1934年期間,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四軍下井岡山後,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也就是中央蘇區,進行共和國建設偉大預演的歷史。該劇分別在福建和江西兩地取景,總投資達2850萬元。

幕後製作

《紅色搖籃》《紅色搖籃》

29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紅色搖籃》登入央視一套黃金檔。該劇由著名編劇邵鈞林創作,著名導演金韜執導,王霙、王伍福、劉勁、張秋歌、張晶晶等主演的。該劇從刻畫人物的角度帶出了黨中央形成初期的那段歷史,承前了《井岡山》與《長征》,填補了中央蘇區建立那段歷史的空白,完成了一部電視劇革命歷史長卷。
史中覓詩 領袖平民化
《紅色搖籃》由中央電視台、江西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影視部、江西電視台、中共福建省龍巖市委市政府聯合攝製的。電視劇《紅色搖籃》以全新的風格、獨特的視角,藝術地再現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的鬥爭歷史。曾創作過《井岡山》、《DA師》等佳作的編劇兼總製片紹鈞林介紹說,這部劇的創作難度非常大,因為那段歷史裡有著各種思想和流派的爭論。《紅色搖籃》把立足點放在了人物的塑造之上,不是寫史,而是寫人,以人找事,以戲說事,史中覓詩,以情動人。觀眾看過這部劇一定會覺得領導人十分的生活化,感覺親切很多。
執導過有極大影響力電視劇《長征》的導演金韜在該劇的開播儀式上表示,《紅色搖籃》是自己投入心血最多的一部戲。由於可參考的材料很少,前期一直在革命老區採風。曾經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漢的八個兒子都參加了紅軍,自己在臨終前想見他們一眼,可是大家才得知八個兒子都陣亡了。導演把這個故事編到了劇里,劇中是毛主席帶著
自己的小兒子去給老人送的終。這樣的生動感人的細節劇中還有很多。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辦公室的領導看完該片給出的評價是:掌聲不斷,淚水不斷,十分動人。
紅軍精神拍紅劇
《紅色搖籃》從2009年3月開機,經過歷時10個月攝製,在拍攝的時候號稱“中國第一大電視劇攝製組”,每天近四百名演職員和跟組參攝,每天的工作時間接近18個小時。劇組經歷了梅雨和颱風兩大雨季,在艱苦的環境中連續作戰113天,先後八次轉場。在江西、福建等拍攝地的各級領導和老區民眾,就像當年支援紅軍打勝仗一樣支持該劇的拍攝,成立各級協調小組,主動與攝製組對接,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把服務保障和慰問工作做到拍攝現場,再現了當年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場景。
特型演員挑戰演技
該劇的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由著名特型演員王霙、王伍福、劉勁扮演。他們在開播儀式上還再現了領袖的經典動作,神行皆似。主演了《井岡山》、《我的長征》等劇的毛澤東特性演員王霙表示,這部劇的表演與以往的有所不同,因為導演不僅要求形似,在生活細節的表演上要求真實,拿著端著就沒法演好《紅色搖籃》中的毛澤東。
據悉,這部革命現實主義、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相結合的具有史詩品格的精品力作,1月16日晚開始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間播出。該劇將首度為觀眾呈現中央蘇區這段艱苦歲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影片評價

這是一部氣勢恢宏震撼人心,再現中國革命偉大創舉的史詩巨製-30集電視劇《紅色搖籃》。該劇將於2010年1月16日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電視劇《紅色搖籃》總投資2850萬元,演員陣容超過150人,將再現1929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級命家率領紅四軍下井岡山後,攻占汀州之後,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鬥爭歷史。這也將彌補影視劇中缺乏我黨從井岡山鬥爭到紅軍長征之間這段歷史的空白。

情節更正

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紅色搖籃》,其第五集、第六集再現了紅軍第二次打長沙未克並最後撤圍的歷史畫面。電視劇中,毛澤東一人力主不打長沙,朱德則說“還是要打的”。攻城失利以後,毛澤東堅持不再打下去,主張立即撤圍,他甚至批評朱德“你怎么擅自決定”,“你是迷糊了”。六神無主的朱德只好請毛澤東拿主意。
歷史事實不是這樣的。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1893-1949)》記載,接到中央讓第一方面軍再次打長沙的指示後,“毛澤東、朱德對中央的這個指示提出疑問”。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朱德傳》也載明,“聯席會議在討論中央關於第二次打長沙的指示時,朱德明確地持反對意見”;攻城失利後,“朱德、毛澤東對戰場態勢進行分析……在易家灣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說服全軍領導幹部主動撤圍。”筆者的父親曾經參加兩次攻擊長沙的戰役,他曾回憶說:第二次打長沙久攻不下,朱德、毛澤東決定撤圍不打,召開了方面軍總前委擴大會議,我也列席了會議,會上主要是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和毛澤東爭論比較激烈,後來多數人都同意撤下來。
在不違背歷史基本事實的原則下,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允許有某些虛構的成分,但在重要事件和原則問題上是不允許虛構的。《紅色搖籃》的編導虛構了朱德在紅軍第二次攻打長沙時“擅自決定”、“迷糊”的情節,其實是編劇自己犯了“迷糊”,太不應該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