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經過
湘贛邊界的經濟,因地處邊陲,基本上是封閉式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有些地方還是“杵臼時代”,在“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足萬擔”的井岡山地區,很難解決軍民的吃飯、穿衣和醫藥問題。因此,必須通過貿易從根據地外大量獲得補充。但井岡山鬥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摧毀剛剛建立的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調集湘贛兩省軍閥部隊對根據地進行軍事進攻的同時,還對根據地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致使根據地內的竹、木、油菜等物資運不出去,軍民日用急需的食鹽、布匹、藥材等物品運不進來。“在白色勢力的四圍包圍中,軍民日用必需品和現金的缺乏,成了極大的問題。一年以來,邊界政權割據的地區,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因此引起工農小資產階級民眾和紅軍士兵民眾的生活的不安,有時真是到了極度”。紅軍在敵人實行經濟封鎖後,只能用無鹽煮的竹筍乾和野菜充飢,數九寒天,毛澤東、朱德和廣大的紅軍指戰員仍然穿著兩件單衣。由於生活極其艱苦,衣被單薄,一伙食很差,營養不足,傷病員明顯增多,但根據地內醫藥卻非常缺乏,受傷和患病的指戰員只能靠鄉間的中醫診斷,用食鹽水消毒傷口,有一個時期後勤部門甚至消毒用的食鹽水都找不到,致使傷員傷口發炎,傷勢惡化,許多本應搶救過來的傷病員因感染而死亡。
針對這種情況,毛澤東認為“邊界黨如不能對經濟問題有一個適當的辦法,在敵人勢力的穩定還有一個比較長的其間的條件下,割據將要遇到很大的困難。這個經濟問題的相當的解決,實在值得每個黨員注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並多次指示湘贛邊界特委財政部和寧岡縣委,抽調一些搞經濟有經驗的負責同志,認真抓好農村工農業生產和與白區城鄉的經濟交流工作,採取各種措施,利用各種渠道,組織根據地內外民眾開展物資交流,粉碎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經濟封鎖,解決食鹽、藥品和棉花等物資奇缺的問題。毛澤東對搞經濟工作的同志明確指示:“井岡山地區不僅出產大米,還有大批木材、竹子、茶油和工業用的桐油等土產,你們要設法將這些東西偷運到赤白交界的地區去和白區的小商販,以及那裡的人民民眾換回我們需要的物資。”
毛澤東還親自找到寧岡縣委書記龍超清和紅四軍三十二團團長袁文才等領導幹部,經過仔細地考察和研究,決定在寧岡縣大隴鎮建立紅色圩場,開展紅區和白區經濟貿易,以打破敵人的封鎖。1928年5月中旬,中共寧岡縣委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組成了由朱述庵、陳次謀、劉克勛、趙諧克、吳光遠五人的大隴紅色圩場籌建委員會,負責籌建圩場事項。籌建委員會廣為宣傳發動民眾,就地取材,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就將圩場建立起來。大隴鎮位於寧岡縣西南,是黃洋界山下的一個小鎮,原有百來戶人家,一條小街,十幾家小雜貨店,與湖南酃縣、茶陵、江西永新、遂川、蓮花等縣相鄰。在大隴開闢紅色圩場,便於井岡山周圍各縣、鎮的人民民眾和小商販來此進行商品交易,促進了邊界各縣及其與白區的經濟交流。
1928年5月28日圩場正式開圩,並規定每月農曆二、五、八日為逢圩日。圩場建成後,每逢圩日,湘贛邊界的民眾紛紛前來趕集,圩場人山人海,商賈如雲,自由貿易,物價穩定,成為草林圩場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又一個商品交易和集散地。
歷史作用
大隴紅色圩場的開闢,在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和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活躍了農村經濟,改善了軍民生活
圩場,是湘贛邊界農村商品交換的場所。農民通過趕圩,出售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換回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工業品和日用品。大隴紅色圩場開闢以後,每逢農曆的二、五、八圩日,邊界周圍的酃縣、茶陵、永新、遂川、蓮花等縣、鎮的商人和老百姓便紛至沓來。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農民,有手工業者,有小商販,還有紅軍的採買上士、司務長。“圩場上的貨物種類繁多,有五顏六色的日用品,有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有食用的菜油、茶子油和工業用的桐油,有木材、竹器、山貨、中草藥和其他土特產,有豬、牛、羊肉和雞、鵝、鴨以及蛋類,還有農民自紡的棉花和土布,整個圩場熙熙攘攘,熱熱鬧鬧,問貨還價,無拘無束,公平買賣,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井岡山地區出產大米、木材、竹子、茶油、桐油等土產,大隴紅色圩場一開張,根據地的商人和人民民眾帶著自己採集的山貨和農副產品到圩場交易,換回需要的生產和生活物品。井岡山農村的經濟開始活躍起來,一些根據地內奇缺的食鹽、棉花、火柴、肥皂、藥品等物資和生活用品,漸漸的都可以通過交易買到,緩和了井岡山根據地物資供應上的困難,極大地改善了根據地軍民的生活。
(二)溝通了根據地內外貿易
由於湘贛兩省敵人對根據地的軍事“會剿”和嚴密封鎖,紅白區之間幾乎完全斷絕了貿易,根據地的社會經濟遇到了很大困難。
圩場建立後,白區不少商人和人民民眾不顧反動武裝的封鎖,通過各種渠道到根據地來做生意。他們用背簍、籮筐、空心竹子做的柴擔等工具裝著食鹽、藥品、棉花、布匹和日用品,利用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和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翻山越嶺,走人跡罕至的偏僻山路,冒著生命危險,騙過反動派設立的層層哨卡,到大隴圩場進行商品交易。
為了破壞紅色圩場,邊界地區的反動保全團、靖衛團、土豪劣紳和反動資本家勾結在一起,對根據地實行了更為嚴密和殘酷的經濟封鎖。酃縣反動團總賈少隸在酃縣十都設卡,茶陵的反動團總譚青山在界化隴設卡,殺害了不少來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生意的商人和民眾,使得白區的商人和民眾憂心忡忡,惶恐不安,一段時期不敢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來做生意。
發現這種情況後,毛澤東及時作出指示:縣、區、鄉政府要派出地方武裝,打掉酃縣和茶陵反動派為封鎖根據地所設的哨卡。反動派的哨卡被打掉以後,紅色圩場又興旺起來,白區的人民民眾和商販又背的背,挑的挑,推的推,三五成群地攜帶著根據地需要的各種物資,踴躍地到根據地的紅色圩場來逢圩。
大隴紅色圩場的開設,溝通了根據地與邊界的經濟交易,不僅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使根據地人民和紅軍渡過了難關,也極大地促進了根據地的工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的發展。
(三)為黨組織做好經濟工作積累了經驗
紅色圩場建立起來以後,邊界特委書記毛澤東指示邊界特委和寧岡縣委要制定保護中小商人的政策,並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工作。邊界各級地方政府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抽調了一部分工作人員同紅軍戰士、赤衛隊和暴動隊隊員一起組成了多個宣傳小組,深入到赤白交界的農村和街道,向商販和老百姓宣傳革命道理,宣傳根據地和工農紅軍保護中小商人利益的政策,宣傳工農紅軍實行買賣公平,保障商人行動自由和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用紅土泥水、石灰水、鍋底灰水在道路、街道兩旁的牆上刷寫了“自由交易、公買公賣”、“取消一切苛捐雜稅,保護小商人的利益”等宣傳標語口號。
為了徹底揭露反動地方武裝、土豪劣紳和姦商散布的“紅軍買東西不給錢,把商人的東西沒收充公共產”等謠言和欺騙宣傳,毛澤東又指示地方政府和地方武裝採取走親訪友、親串親等靈活方式,向商人和民眾宣傳共產黨和工農紅軍保護中小商人的政策,告訴他們到根據地做生意不納捐、不抽稅的真相。根據地內,工農紅軍則嚴格執行根據地的經濟政策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非常注意保護中小商人的利益。至今寧岡還流傳著當年紅軍司務長交易公平,為補一分錢找遍大隴街道,終於把錢送到民眾手中的動人故事。井岡山根據地軍民的大力宣傳,特別是邊界人民民眾和到過根據地做生意的商人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感受,使邊界民眾對工農政府和紅軍的政策有了更深地了解和認識,也進一步活躍了大隴紅色圩場。
大隴區工農兵政府還在圩場上開了一個商店,規定凡是使用井岡山上井紅軍造幣廠鑄造的“工”字銀元在這個商店購貨,都優先供應並適當優待。由於商店裡貨物很多,價格合理,充分發揮了公營經濟對圩場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控制金融波動,穩定物價,也大大提高了紅色政權貨幣的信譽。
大隴紅色圩場的創建和有效管理,是湘贛邊界黨組織解決經濟問題的一次成功嘗試,不僅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後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經濟政策的制定和經濟問題的解決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也為根據地的經濟建設鍛鍊了人才。
看望紅色圩場85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劉遠德
11月11日,紅色圩場----江西遂川縣草林鎮民政所的同志來到邊遠山區拱前村,親切看望 85歲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老戰士劉遠德,向劉遠德同志送去了棉被等慰問品 。
在劉遠德的家裡,民政所的同志詳細詢問他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表示黨和政府一直沒有忘記劉遠德老戰士為我們國家作出的貢獻,以及在革命戰爭年代立下的赫赫戰功,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奉獻了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在了解劉遠德參加錦洲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英勇事跡,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回到家鄉後,卻沒有任何索取,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令在場的同志非常感動。希望老人家保重身體,健康長壽,幸福地安度晚年。
劉遠德同志還將他的戰場紀念章、紀念物等一一向來人介紹,並高興的唱起《志願軍軍歌》,以表示黨和政府對他的關心,對組織的關愛從內心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