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是中國傳統“十大商幫”之一,經營珠寶業、墾拓業、造紙業和印書業等商業。龍游商幫雖以龍游命名,但並非單指龍游一縣的商人,而是實指浙江衢州府所屬龍游、常山縣、西安(今衢縣)、開化和江山五縣的商人,其中以龍游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之名,簡稱“龍游幫”。龍游商幫不像晉商手握巨資,經營票號,在金融市場上顯山露水;也不像徽商壟斷鹽鹺,聲名顯赫。龍游商幫的顯著特點是,埋頭苦幹,不露聲色,卻在珠寶古董業中獨占鰲頭,又在印書刻書販書業中從事於文化傳播,還在海外貿易中插上一手,成為頗具實力的一大商幫。

明清

龍游商幫龍游商幫

明清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領域擴大,商人十分活躍,逐漸形成了商幫。 著名的有徽商、晉商、江右幫、洞庭商幫、山東商幫、秦商、潮商、閩商、龍游商幫、寧波商幫等十大商幫。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龍遊歷史上有一個當年堪稱國家級的大“幫派”,當然,這個大“幫派”系明清時列全國十大商幫之一的龍游商幫。龍游商幫雖以龍游命名,但並非單指龍游一縣的商人,而是實指浙江衢州府所屬龍游、常山縣、西安(今衢縣)、開化和江山五縣的商人,其中以龍游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之名,簡稱“龍游幫”。

商幫的出現,是我國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

在明中葉嘉靖、萬曆年間(1522-1620),十大商幫中最活躍的是洞庭商、徽商和龍游商,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兩句諺語:“鑽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龍游商”。這反映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龍游商人遍布全國並雄踞商界的事實。龍遊歷史上為姑篾文化發祥地, 更是“入閩要道”、“金衢處徽之沖”,為古代重要鹽道餉道,“通浙孔道,饋餉之所必系”之地,又是浙皖閩贛4省交通樞紐。明人徐復初說:“邑(龍游)當孔道,舟車所至,商貨所通,紛總填溢。”龍遊人農耕之外,借交通之便,經商乃成謀生重要手段,加之龍游社會上素不賤商,頭腦活絡之人多選經商之路。龍游有豐富的資源,這也為他們經商提供了物質條件。龍游多山林竹木和茶漆糧油等,這些土特產品成為龍游商最重要的外貿商品。

當時的龍游商幫,以龍游商人為主體,涵蓋了周圍衢州諸縣的商家。龍游商幫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它發軔於南宋,活躍於明中葉,至清乾隆年間為鼎盛。宋室南遷後,建都杭州,為了方便同長江沿岸抗金前線的聯繫,官府修建了東起京城杭州,西接湘贛的官道。 這條官道在龍游和壽昌交界的梅嶺關入龍游境,龍游商視此為大好商機,就把木材運到杭州銷售。也有大商人到浙江外地經商致富,如龍游韋塘人朱世榮,“流寓常州致巨富,置產亘常州三縣之半,後歸衢江古碼里,復大置產,當時以為財雄衢常二府。”到了明朝,一個以龍游商人為中心,帶動整個衢州地區商人們的流域性商業團體響亮登場,他們在金衢盆地崛起,逐鹿中原,遠征邊關,漂洋出海,以“遍地龍游” 的氣勢被人們稱為“龍游幫”。據史料記載:明萬曆年間,“龍丘之民,往往餬口於四方,誦讀之外,農賈相半”。明天啟年間,“龍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遠行商賈,幾空縣之半。”如商人童巨川在嘉靖年間至宣府大同做邊貿生意,“一往返旬月,獲利必倍,歲得數萬金,自是兄弟更相往來,垂20餘年,遂成大賈。”至清乾隆年間童氏家族:“多行賈四方,其居家土著者,不過十之三四耳。”

龍游商幫不像晉商手握巨資,經營票號,在金融市場上顯山露水;也不像徽商壟斷鹽鹺,聲名顯赫。龍游商幫的顯著特點是,埋頭苦幹,不露聲色,卻在珠寶古董業中獨占鰲頭,又在印書刻書販書業中從事於文化傳播,還在海外貿易中插上一手,成為頗具實力的一大商幫。

龍游商幫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係的新生產關係。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明清時期龍游商幫是當時活躍於商壇的中國十大商幫之一,它之所以能在與實力雄厚的徽商、晉商等競爭中獨樹一幟,在珠寶業、墾拓業、造紙業和印書業中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它有開拓進取、不怕艱苦的精神和善於經營管理之外,恐怕與它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誠實守信職業道德有著密切的關聯。

經商格言

1.為商之道,仁信為本。商戰取勝,理性致上。

2.一招鮮,吃遍天。

3.敢想敢幹,敢為人先。

4.財散人聚,財財聚人散;取之有道,用之歡樂。

5.多看則清,多聽則明,多思則準,多乾則成。

6.思路決定財路,一切都是人為。

7.裁衣先量體,經商先摸底。

8.不摸行情休開店。

9.常去同行看看,生意不會清淡。

10.貴中看賤,賤中看貴。

11.先賣出手,後買入手。

12.豐年紙馬鋪,歉年糧食行。

13.兵以快勝,商以奇贏。

14.逆境看順境,順境看逆境。順逆都來看,經商風險小。

15.貧賤莫尋親,富貴莫露財。

16.道由天定,事在人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