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紅細胞酶在調節紅細胞代謝中起重要作用。PK是細胞溶酶體中的一種轉移酶,酶缺乏導致能量供應減少,紅細胞壽命縮短引起溶血性貧血等。
醫學檢查
分類血液生化檢查、酶類測定
原理丙酮酸激酶在ADP存在下能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簡稱PEP)產生丙酮酸,再由乳酸脫氫酶(簡稱LDH)將其轉變為乳酸,同時將NADH變為NAD。
試劑(1)Tris-HCl 1mol/L:EDTA 5mmol/L DH8.0溶液。取12.1g Tris和168mg EDTA-Na2放在燒杯中,在室溫下,用接近80ml的蒸餾水溶解,用濃鹽酸凋pH至8.2(約用5ml濃HCl)再用2mol/L HCl調節pH至8.0。將混合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100ml。
(2)1mol/L:KCl(MW 74.55)稱7.46g KCl溶解至100ml。
(3)0.1mol/L:MgCl2(MW 203.31)稱MgCl2 2.033g加蒸餾水溶解至100ml。
(4)30mmol/L:ADP(MW 529.2)精稱8mg溶解在0.5ml蒸餾水中。
(5)50mmol/L:PEP(MW 465.3)精稱23.3mg溶在1ml蒸餾水中。
(6)60u/ml:LDH取1880u/ml LDH 330μL用β-疏基乙醇EDTA穩定液稀釋到1ml。
(7)100g/L:EDTA溶液(中性)稱10g EDTA加蒸餾水至100ml,取1mol/L NaOH調節pH到7.0。
(8)NADH:2mmol/L、MW 709.4純度100%精稱1.42mg溶於1ml蒸餾水中(現用現配)。
(9)β-疏基乙醇-EDTA穩定液取5μl:β-疏基乙醇加1ml 10%EDTA,用蒸餾水稀釋至100ml。
(10)溶血液的製備:取3ml肝素抗凝血,放置4℃冰櫃使其自然沉降,吸棄血漿、白細胞、血小板部分,用冷生理鹽水洗滌紅細胞3次,離心速度1000r/min,5min,再用冷生理鹽水配成50%紅細胞懸液。
(11)1∶20溶血液:取50%紅細胞懸液0.2ml,加1.8ml β疏基乙醇-EDTA穩定液,此液需測Hb濃度。
在波長340nm,37℃下測定15min內吸光度下降的差值,如無恆溫裝置,可先測一個最大A值,孵育反應液37℃15min再測A值兩者相減,計算酶活力。
A:每毫升反應液的酶單位。
Hb:每100ml溶血液中Hb含量,以克表示。
VC:比色杯容積。
VH:反應系統中紅細胞溶血液體積。
△A:在340nm每分鐘的吸光度變化(以測得A值之差除以15min)。
6.22:1mol/L NADH溶液的最佳吸光度。
附註:
(1)因白細胞、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影響紅細胞PK活性測定,即使在紅細胞PK缺乏亦是如此。此須儘可能從紅細胞懸液中除去。
(2)血液標本需新鮮,若以4℃貯存進行測定,不得超過3天。最好是需帶正常對照。
(3)試劑純度要保證,有的試劑要求新鮮配製,孵育時間、溫度、試劑pH要準確。
(4)我們根據國際血液學標準委員會推薦的方法稍加改良,建立PK定量測定方法。
60名正常人測定結果,紅細胞PK正常值15.1±4.99u.g Hb,與國際血液學委員會紅細胞PK15.0±1.99u/g Hb相近,本組35名男性(20~46歲)紅細胞PK=15.0±4.02u/g Hb,25名女性(20~50歲)為15.9±4.4u/g Hb,成人男女無顯著差別(P>0.05)。
臨床意義丙酮酸激酶(PK),是紅細胞葡萄糖無氧酵解途徑中三個限速酶之一,直接關係著紅細胞能量代謝,此酶缺乏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導致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在人類紅細胞酶缺陷病人中,PK缺乏的發病率僅次於G-6-PD缺乏,屬第二位,它也可繼發於部分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白血病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我們已測定到5例先天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病人(原因不明),1例MDS(後轉為白血病)1例急性多顆粒早幼粒細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均為PK活性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