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米;小枝被黃 褐色星狀毛並雜有多細胞的腺毛。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0-14-(21)厘米,寬4-8-(10)厘米,頂端尾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有時偏斜,邊緣具細鋸齒或不整齊的粗齒,表面稍被多細胞的單毛,背面被星狀毛並雜有單毛和腺毛,有黃色腺點,側脈6-10對,主脈、側脈和細脈在兩面稍隆起;葉柄極短或近於無柄。聚傘花序寬2-4厘米,被毛與小枝同;花序梗長1.5-3厘米,苞片細小;花萼被星狀毛或腺毛,具黃色腺點,萼齒鈍三角形或不明顯;花冠紫紅色、黃綠色或白色,長約3毫米,外被細毛和黃色腺點;雄蕊長為花冠的2倍,藥室縱裂;子房有毛。果實紫紅色,徑約2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溪邊或疏林、叢草中。生於海拔300-1900米的山坡、河谷的林中或灌叢中。
海拔下限 | 100 |
海拔上限 | 1900 |
是否中國特有 | 否 |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分布範圍
產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印度、錫金、緬甸、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分布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主要價值
(《廣西藥植名錄》)【異名】野藍靛(《廣西中獸醫藥植》)。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紅紫珠的葉。
【植物形態】紅紫珠,又名:對節樹、小紅米果、紅葉紫珠、細米油珠。
果實:果實顏色紫紅色,平均鮮重(kg/m2) 20,油脂含量初檢 2%。
本植物的根(對節樹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功用主治】《廣西藥植名錄》:"接骨。治跌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兩。外用:研末敷。
【選方】①治吐血、尿血:紅紫珠葉二至三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⑦治外傷出血:紅紫珠葉研末,撒布患處。(《雲南中草藥》)
民間用根墩肉服,可通經和治婦女紅、白帶症;嫩芽可揉碎擦癬。葉可作止血、接骨藥。
【景頗藥】為作時桿:根用於發熱退熱,消腫截瘧《滇藥錄》。根治月經過多,鼻出血《滇省志》。
【景頗藥】wuizo gam:治月經過多,鼻出血《德宏藥錄》。為作時桿:根用於退熱,消腫,截瘧《滇藥錄》。【德昂藥】楠布來喋:治月經過多,鼻出血《德宏藥錄》。【瑤藥】阿取:枝、葉、根用於發汗退熱,消腫截瘧《滇藥錄》。【苗藥】紫珠子,棟花:全株治骨折,跌打,外傷出血《湘藍考》。
【傣藥】扎畢扎擺(德傣):葉治牙痛;根用於利尿《滇藥錄》。萎左桿:根治月經過多,鼻出血《德民志》。根、葉配伍治尿道炎《德傣藥》。【景頗藥】塞碎只不哧:根用於止血《滇藥錄》。WuizGam:根功用同傣族《德民志》、《德宏藥錄》。【苗藥】菜子羅:根、葉用於便血,胃出血,月經過多,產後腹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小兒麻疹,蕁麻疹《滇藥錄》。都真結:全株治跌打損傷《桂藥編》。【僳僳藥】膩本馬子:全草用於跌打,接骨,疔瘡,吐血,尿血,外傷出血《怒江藥》。【德昂藥】攘布來:用於治月經過多,鼻出血《德宏藥錄》。
根、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用於肝炎,痢疾,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變種
變種名稱 | 形態特徵 | 產地生境及藥用價值 |
禿紅紫珠(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 與原變種的區別是:小枝、葉片、花序和花萼、花冠均無毛。但本變種葉形大小變化較大,一般長7-13厘米,寬2.5-6厘米,湖南的標本葉片長可達24厘米,寬6-8厘米,花序梗長可達4厘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 產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生於100-1200米的山坡、溪旁林中和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浙江仙居。 |
鈍齒紅紫珠(變型)(植物分類學報)沙藥草(廣西) | 與原變種的區別是:葉形較小,花序梗較短,小枝、葉片和花序均被多細胞的單毛和腺毛。此性狀與長柄紫珠C. longipes Dunn 相似,但後者萼齒尖長,葉柄較長可以區別。花期6-7月,果期7-12月。 | 產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100-1650米的山坡、谷地、溪邊的林中或灌叢中。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根或全株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之效。 |
狹葉紅紫珠(植物分類學報) | 與原變種的區別是:小枝密被黃棕色星狀毛;葉片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8-14厘米,寬2-4厘米,邊緣具細鋸齒,背面密被黃棕色星狀毛;花序梗長約1厘米。 | 產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生於海拔700-3500米的林中或灌叢中。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貞豐。 |
鑑別
嫩枝呈圓柱形,直徑0.4-0.9cm,表面灰褐色,被黃褐色星狀毛及多細胞腺毛,質脆,易折斷,斷面遭受部明顯。葉多捲曲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20cm,寬3-9cm;先端較尖,基部略呈心形,邊緣有三角狀鋸齒,上表面暗棕色,下表面有黃色腺點,兩面均有柔毛;葉柄極短,長僅約0.3cm。氣微、味微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