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紅椿(原變種)為大喬木,高可達20餘米;小枝初時被柔毛,漸變無毛,有稀疏的蒼白色皮孔。
葉
為偶數或奇數羽狀複葉,長25-40cm,通常有小葉7-8對;葉柄長約為葉長的1/4,圓柱形;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8-15cm,寬2.5-6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等邊,邊全緣,兩面均無毛或僅於背面脈腋內有毛,側脈每邊12-18條,背面凸起;小葉柄長5-13mm。
花
圓錐花序頂生,約與葉等長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無毛;花長約5mm,具短花梗,長1-2mm;花萼短, 5裂,裂片鈍,被微柔毛及睫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5mm,先端鈍或具短尖,無毛或被微柔毛,邊緣具睫毛;雄蕊5,約與花瓣等長,花絲被疏柔毛,花葯橢圓形;花盤與子房等長,被粗毛;子房密被長硬毛,每室有胚珠8-10顆,花柱無毛,柱頭盤狀,有5條細紋。
果
蒴果長橢圓形,木質,乾後紫褐色,有蒼白色皮孔,長2-3.5cm;種子兩端具翅,翅扁平,膜質。
生長習性
紅椿屬陽性深根性樹種,性喜溫暖,不耐庇蔭,適應幅度較大,既耐熱又能忍受短期的霜凍,但耐寒性不如香椿,但也有一定的適應幅度,垂直分布在海拔300~2600m,分布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5~22℃,極端最低氣溫-3~-15℃。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乾旱貧瘠的山坡能正常生長,喜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或鈣質土,尤其在土壤比較濕潤而肥沃的黃壤或黃棕壤山地或溪澗旁的水濕地生長良好;多生於低山緩坡谷地闊葉林中,或在平壩“四旁”散生。萌芽更新能力較強,在疏林或曠地下萌芽更新良好,天然下種更新效果亦佳,但在密林下或庇蔭地更新困難。
分布情況
產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省區;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變種分類
滇紅椿 Toona ciliata var. yunnanensis (C. DC.) C.Y. Wu
該變種與紅椿(原變種)之主要區別為:小葉長5-10cm,寬3-5cm,最下一對卵形,小,上部的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急漸尖,基部上側圓形而闊,下側楔形或圓形,小葉柄長約11mm;花瓣長5mm,寬3mm,外面多少被微柔毛。
產廣東、廣西、海南、四川和雲南;生於海拔350-1 400(-2 100)米的溝谷疏林中。
毛紅椿 Toona ciliata Roem. var. pubescens (Franch.) Hand.-Mazz.
該變種的主要特點為:葉軸和小葉片背面被短柔毛,脈上尤甚;小葉柄長約9mm;花瓣近卵狀長圓形,先端近急尖,長4.5mm,寬1.5mm;花絲被疏柔毛,花柱具長硬毛;蒴果頂端渾圓。
產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賓川。
疏花紅椿 Toona ciliata Roem. var. sublaxiflora (C. DC.) C. Y. Wu
該變種的主要特徵為:小葉互生或對生,長達13cm,寬3.5cm,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急漸尖,基部漸狹,兩側幾等長,葉面僅沿中脈被微柔毛,背面無毛或僅脈腋有毛;小葉柄長8mm,與葉軸、葉柄和小枝被同樣的短柔毛;花瓣長圓形,先端近急尖,長5mm,寬2mm;花絲被疏柔毛。
產雲南蒙自;生於海拔1 400米的林中。
思茅紅椿 Toona ciliata Roem. var. henryi (C. DC.) C. Y. Wu
該變種與原變種之主要區別在於:小葉長12cm,寬4.5cm,葉面沿中脈被微柔毛,背面無毛或僅脈腋有毛,基部兩側漸狹,但上側稍長且較闊,小葉柄長12mm;圓錐花序遠短於葉,接近基部處具疏散分枝;花瓣橢圓形,兩端圓形,長4.5mm,寬2.5mm;花絲被疏柔毛。
保護現狀
現狀
隨著人口的增加,毀林開荒現象十分普遍,森林次生化,生境破碎,適宜紅椿生長的環境逐漸縮減。森林的破壞直接減少了紅椿種群數量,降低種群生殖、生活能力,同時引發的環境早化。水土流失,土壤貧瘠化導致了紅椿種群生境條件從根本上惡化,限制了紅椿種群生存的發展。現已成為瀕危植物。
保護措施
1、加強宣傳工作,提高保護意識
在紅椿的分布區,林區居民雖然對掛牌保護的紅椿母樹幹擾很少,但是還是缺乏主動保護紅椿的意識,隨意進出林分砍柴、放牧。所以,須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普及保護紅椿的科學知識,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保護這一珍稀瀕危植物的重要意義。
2、就地保存
就地保存又稱原生地保存,就是種質資源在原生態環境中不遷移而採取措施就地加以保護。將整個生長區域保護起來,禁止進一步破壞生境、砍伐成年母樹及採挖幼苗的行為,儘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生境,恢復其連續分布狀態。同時,加強撫育管理,對於已破壞的生境應恢復或重建,並通過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擴大現有居群,提高遺傳多樣性,增強種群的整體繁殖能力。這樣不僅能保護現存的個體,還能保護其賴以生存繁衍的生態環境。
3、遷地保存
在進行紅椿遷地保護時,應注意從不同空間結構斑塊取樣,儘可能地採集到整個分布區內的單株,以增加採樣單株的代表性和避免對遺傳學相似單株的重複採樣。
4、開展長期的科研監測工作
開展對紅椿生長區域植被類型及人為活動的長期監測工作,詳細地調查氣象、土壤、植被、動物和微生物等生態因子狀況,及時掌握植被類型的群落結構變化及外來因素對紅椿所帶來的影響,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確保紅椿群落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與恢復。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1、種子採收
紅椿一般種植10多年才開花結實,採種母樹應選擇20-30年生的生長健壯的紅椿。
各地成熟期不一致,在福建南平紅椿果實於12月中、下旬成熟。在蒴果成熟由綠色變為棕紅色但未開裂前及時摘采,採回後晾曬數日,蒴果開裂後抖出種子,去雜後乾藏。紅椿種子薄小,具翅種子26萬粒/kg,發芽率一般可達80%。正常存放易失去生命力,所以種子應放置於冷庫進行冷藏。
2、圃地選擇與處理
選擇疏鬆、肥沃、通透性強、排灌條件良好的水稻田作圃地。施足基肥(複合肥300kg/hm ),做床時床面要整平,土塊要耙細,以利於種子整齊發芽。做好床後在床面上覆蓋一層厚約0.5cm的黃心土,對減少草荒和減輕病蟲害有較好效果。
3、種子處理
把精選過的種子用50℃溫水浸泡12h,撈出後拌甲基托布津進行消毒。堆放在陽光照射的水泥地上自然加溫,蓋上遮陽網,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曬乾種子:或將種子裝入透水的麻袋或編織袋中,並經常翻動避免種子發熱霉變。2d後種子裂開露白,7d後過半種子露白,要適時播種,以免胚根太長折斷造成種子浪費。
4、播種
3月至4月上旬均可播種,播種量一般為15kg/hm ,條播、撒播均可,但以撒播為宜,便於掌握覆土厚度。播種後覆蓋一層黃心土(以不見種子為宜),然後蓋上遮陽網,並保持床面濕潤。約20d後種子陸續出土。幼苗出土至真葉出現約需一周。
植苗造林
1、整地
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好造林地塊。首先要清理造林地上的雜草、灌木,然後採用穴狀整地,整地規格50×50×50cm。
2、栽植
起苗和栽植最好在一天內進行,避免起苗後到栽植前的風吹日曬,使苗木失水,影響成活率。栽植株行距為2×2m,栽植季節:在春、秋兩季進行,以春季為宜。栽植時苗木要扶正栽直,根系舒展,先填表土,後填底土,層層踩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管理養護
遮陰保墒
播種覆土後要及時澆透水,注意墒情,乾旱時及時灌水,及時遮陰、防止日光強烈造成灼傷。雨季要及時排水,降低苗床濕度,避免苗子根系患病。
水肥
除整地時施入足夠的基肥外,六月份正是苗木的速生期,各類規格的苗木均要追施1次化肥,每666.7m 施尿素5公斤。7月中旬,除塑膠大棚用苗不再追肥外,其它規格的苗木需再追施1次化肥,每666.7m 施尿素5公斤,磷肥8公斤,鉀肥6.5公斤。施肥要與清水結合進行。8月上旬以後要停止施肥澆水,控制苗木生長,提高苗木木質化程度。
除草
要及早清除雜草,防止雜草與苗木爭肥爭水,剷除病蟲害寄生場所。
病蟲防治
根腐病
合理選擇育苗地和造林地,選擇肥沃、鬆軟、排水良好的土壤。用石灰(0.5~1kg)撒入栽植穴內,進行土壤消毒,拌均後再栽植。選壯苗、先殺菌,選壯苗並用5%的石灰水或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根15~30min,再用清水洗淨後栽植。合理施肥,不使用未經充分腐熟的肥料。多施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配合使用。發現病株立即挖除,並用生石灰處理根穴。
葉鏽病
用0.2~0.3°Be石硫合劑,每半月噴1次,連噴2~3次,有良好效果。
白粉病
發病初期,用0.2~0.3°Be石灰硫磺合劑噴灑,每半月噴1次,每畝用藥液100kg左右,連噴2~3次。
乾枯病
選育良種,培育壯苗,選好造林地,樹幹塗白。對發生千枯病的樹木,可在病斑上打一些小孔,深達木質部,然後塗上1:10~12的鹼水或70%托布津200倍液。
香椿毛蟲
多發生在6~7月,一般白天集中在樹下背蔭面,夜晚上樹在葉背面取食,根據這種生活習性,可用掃把掃下後用腳踏死或點火燒死。
雲斑天牛
為蛀乾害蟲,可用鑷子將浸泡有楓楊葉原液或敵敵畏、樂果等農藥的舊棉花塞進蟲孔內,孔口用黃泥堵塞。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紅椿木心材深紅褐色,邊材色較淡,紋理通直,結構細緻,花紋美觀,質地堅韌,持久微香,防蟲耐腐,乾燥快,變形小,加工容易,承重性強,油漆及膠粘性能良好,是建築、家具、船車、膠合板、室內裝飾良材。適用於旋切單板、刨切微薄木、高級裝飾膠合板、家具、細木工、室內裝修、雕刻、鋼琴外殼、雪茄菸木盒等。紅椿木在古時被視為一種靈木,傳說該木材能吸收和聚集天地靈氣,得一置放家中能興家旺業。樹皮含鞣質,可提制栲膠。與香椿木材比較,當地民眾更喜用紅椿木材。以紅椿木、楠木、香樟、青岡櫟、麻柳等埋藏於地下數千午的名貴古樹所形成的烏木(學名“陰沉木”),國外驚為“東方神木”,是一種極其珍稀、不可再生的珍貴木材,又有“軟黃金”之稱,因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製作藝術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生態價值
紅椿枝葉的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對水稻主要害蟲褐飛虱的產卵忌避率分別達98.17%和88.70%,對菜青蟲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可在紅椿適生地區營造農田林網進行生物防治作物害蟲。
試驗表明,採用紅椿和杉木、馬尾松、雲南松等混交造林,可解決人工純林連栽地力衰退問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境,減輕蟲害。
園林觀賞
紅椿樹幹挺拔,通直光滑,枝繁葉茂,樹姿優美,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適合作行道樹和四旁綠化樹種,也適合廣場、公園作孤植或叢植觀賞樹種。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收澀;殺蟲。主久瀉;久痢;腸風便血;崩漏;帶下;遺精;白濁;疳積;蛔蟲;瘡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
脾胃虛寒、瀉痢初起及腎陰虧虛之崩帶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