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30米,乾皮灰色,平滑或微縱裂,樹冠扁球形。鱗芽,小枝褐黃或紅褐色,有疏生點狀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13-25枚,卵狀披針形,全緣或近波狀,葉基兩角各具1-2個圓形腺體。雜性同株,頂生直立圓錐花序,花雜性或單性,花色淡黃或黃白,翅果扁平,紡錘形,初黃綠,後轉紅,熟時灰黃褐色。種子扁平圓形,花期5-6月,果離9-10月。
生長環境
喜光性樹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稍耐寒,耐乾旱,抗瘠薄,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無論砂質、鈣質或輕鹽鹼土壤皆可生長,在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中生長最佳。為速生性樹種,在適宜的條件下,10年生幼樹可達9米,胸徑15厘米。不耐水濕,長期積水即會爛根死亡。萌櫱力、抗煙塵能力均強。對有毒氣體特別是對氯氣的抗性最強。
分布範圍
為中國原產種,栽培分布極為廣泛,北自遼寧南部,南至江西、福建,西至甘肅,東至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均有栽培。
主要價值
樹幹挺直,樹皮光滑,冠如傘蓋,葉大蔭濃,夏季黃花,初秋果紅,是一個良好的園林綠化樹種。在荒旱、輕鹽鹼地區和廠礦附近作為行道樹種最為適宜。
繁殖方法
繁育栽培以播種繁育為主,播前先將種子除去種翅再用40℃水浸泡一晝夜,播後即可發芽整齊,椿樹雖耐瘠薄,但苗期卻應加強肥水管理。
物種分類
白椿
(cv.Baichun):樹體高大通直,樹冠近球形,乾皮灰白平滑,葉基腺齒小而不夠明顯,速生樹種,超過椿樹且木材良好。
千頭椿
(cv.Qiantouchun):樹冠扁球形,分枝多而密,開張角度小,葉形較小。
紅葉椿
(cv.Hongyechun):樹冠扁圓形,春季葉片紫紅色,夏季葉片轉綠但葉柄依然呈現淡紅色澤,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同屬常見種:刺椿(A.vilmoriniana Dode):枝幹、複葉葉柄、葉脈上均有稀疏短直棘刺,小葉11-17枚,葉背常有白粉及短柔毛,葉基兩角腺齒不夠明顯,花的發育不良,極少結實。
日本椿
椿(ツバキ)是日本的一種花卉,幾乎與櫻花一樣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喜愛。普遍認為“椿”就是中國的“山茶花”中的一種品種,耐冬。中國的山茶有單瓣、復瓣、重瓣三大類,其下又分為12個型。日本的椿不像中國的山茶有那么多的品種,普遍的形態都是單瓣黃蕊,白色和紅色最為常見。
中國的山茶凋落時和其它多數花是一樣的,一瓣一瓣小心翼翼。而日本的椿(也就是中國的耐冬)往往在開到最旺盛的時候突然間整朵花連著花托一起掉落,就如同日本武士斬首般壯烈悽美,日本人很喜歡這種感覺,所以椿又叫“斷頭花”。“落椿”是指掉落一地的完整紅椿,有著大義凜然、追求理想和信念而看輕生命的意味。
日本的動畫中也時常會出現落椿來暗喻死亡,例如《火影忍者》中幽鬼丸和紅蓮的劇情。
也有傳說椿本來都是白色的,一位偉大的武士在椿前自刎,血灑在了白椿上,從此便有了紅椿。
物種區別
香椿與臭椿雖然屬於兩個不同的科,但兩者的形態比較相象,容易把兩個樹種混淆,現把兩者的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態習性的異同作一對比介紹,以便區分:
1.葉數不同。臭椿為奇數羽狀複葉,香椿一般為偶數(稀為奇數)羽狀複葉。
2.葉子味道不同。臭椿葉子有異臭,香椿葉子有較濃的香味。
3.樹幹不同。臭椿樹幹表面較光滑,不裂,香椿樹幹則常呈條塊狀剝落。
4.果實不同。臭椿果實為翅果,香椿果實為蒴果。
5.維管束不同。觀察葉痕,臭椿維管束為9個,香椿為5個。
具體為:
香椿:楝科,香椿屬。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條片狀剝落。小枝粗壯,葉痕大而扁圓形,內具5維管束,偶數羽狀複葉(稀奇數羽狀複葉),有香氣,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先端漸長尖,基部不對稱,全緣或具不明顯的鋸齒。分布廣,原產中國中部,現遼寧南部,華北至東南和西南均有栽培。喜光,不耐蔭,適生於深厚、肥沃的沙質土壤,在中性、酸性、鈣質土均生長良好,耐輕度鹽漬,對有毒氣體抗性強。
臭椿:苦木科,臭椿屬。皮較光滑,葉痕大而倒卵形,內具9維管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3-25,卵狀披針形,先端漸長尖,基部1-2對腺體,中上部全緣,背面稍有白粉,無毛或沿中脈有毛。分布廣,北緯22°-43°之間,很耐乾旱、瘠薄。不耐水濕,能耐中度鹽鹼土,對微酸性、石灰質土壤中均能生長;對煙塵, SO2的抗性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