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譜[梁斌創作小說]

紅旗譜[梁斌創作小說]

《紅旗譜》是195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說,作者是梁斌。該小說通過講述了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鬥爭的故事。

內容簡介

小虎子15歲那年,惡霸馮蘭池要砸掉千里堤上的古鐘,霸占48畝官地。小虎子的父親朱老鞏代表鎖井鎮48村村民與馮蘭池鬥爭,被活活氣死。為躲避惡霸的殘害,小虎子隻身下了關東。他剛走,被惡人姦污的姐姐就跳河自盡了。

紅色經典電影紅旗譜劇照 紅色經典電影紅旗譜劇照

30年後,小虎子回到了冀北平原上的鎖井鎮,決心報30年前的血仇。這時他名叫朱老忠,帶著妻子和兒子大貴、二貴。少年時的朋友嚴志和幫他安了家。嚴志和是嚴老祥的兒子,當年嚴老祥曾和朱老鞏一起鬥爭馮蘭池。現在馮蘭池已60多歲,人稱馮老蘭,家產比當年更大,仗勢欺人,橫行鄉里。他拉起民團搶逃兵的車子和白面,逃兵請回一個團,架起大炮,強迫他賠償5000塊大洋,他卻把這筆錢分攤到鎖井鎮的貧苦百姓頭上。朱老明串聯28家窮人告狀,官司從縣裡打到北京大理院,但官府偏袒有錢人,馮老蘭的兒子馮貴堂又念過大學法科,會打官司,結果窮人輸得一塌糊塗。朱老明賠了5畝地,幾乎氣瞎了眼,嚴志和也搭進去一條牛。馮老蘭聽說當年的小虎子帶著兩個兒子回來了,後悔當年斬草未除根,留下了禍患。一次,嚴志和的大兒子運濤和大貴帶著幾個少年朋友捉到一隻名貴的鳥,馮老蘭來要,他們不給。馮老蘭懷恨在心,唆使招兵的 抓走了大貴。第二年春天,運濤外出打短工,認識了秘密從事革命工作的共產黨縣委書記賈湘農老師,走上革命道路。他熱戀著的春蘭還把“革命”二字繡在衣襟上去趕廟會。後來運濤告別家鄉和春蘭,到南方參加革命軍,當了連長。接到他的來信,全家人和鎖井鎮的窮人們歡欣鼓舞。這時運濤的弟弟江濤在縣高國小堂讀書,也由賈湘農介紹加入了共青團。高小畢業那年春天,在賈老師的鼓勵和朱老忠的支持下,江濤考入了具有革命風氣的官費學校保定第二師範,認識了正直知識分子嚴知孝和他女兒嚴萍。

1928年秋天,很久沒有音訊的運濤請人給家裡寫來一封信,說他在國民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被捕,關在濟南監獄中了。得到這個訊息,運濤的奶奶當場身亡,嚴志和也病倒了。等待運濤回來結婚的春蘭甚至想自殺。嚴家要去濟南探監,但沒有路費。馮老蘭趁火打劫,只用80塊錢就買去了嚴家視為命根子的寶地。嚴志和悲痛欲絕,在一天晚上帶著江濤來到寶地上,趴在地上張開大嘴啃著泥土。嚴志和因病不能遠行,江濤和朱老忠為了省錢徒步到濟南,看到了被判了終身監禁的運濤。從濟南歸來,江濤決心繼續哥哥的事業。從此他寒暑假回家幫父親種田,開學回學校上課,課餘時間就到工廠、農村從事革命宣傳工作。這年秋天,黨組織派他回家鄉組織反割頭稅運動,和割頭稅包商首腦馮老蘭鬥爭。經過廣泛宣傳和動員,快過年的時候,江濤、朱老忠、張嘉慶和一群貧苦農民偷偷帶著標語傳單和刀、梭標等去趕城裡的大集,在鬧市上突然召開反割頭稅大會。農民、市民齊聲回響,包圍稅局子、縣政府,打敗保全隊,強迫當局放棄割頭稅。他們還趁熱打鐵,組織了農會。在火熱的鬥爭生活里,嚴萍深深愛上了江濤。鎖井鎮的窮人過了一個歡樂的勝利年,馮老蘭惱羞成怒,控告賈老師、江濤、張嘉慶是共產黨。賈老師決定自己留下從事合法鬥爭,讓江濤帶張嘉慶回保定。張嘉慶本是一個大財主的兒子,因為受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帶領佃戶造了他父親的反。父親登報和他脫離父子關係,他成了職業革命者。到保定後,江濤和嚴萍幫助他考入了第二師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江濤、嚴萍、張嘉慶和同學們積極宣傳抗日救亡。受其影響,保定市13所學校同時罷課,要求當局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省政府為了瓦解學潮,於第二年夏天宣布解散保定第二師範學校。為了保衛二師這個抗日堡壘,江濤和老夏領導同學們開展護校運動。反動軍隊包圍了學校,市黨部主任劉麻子帶著一個軍官來逮捕老夏和江濤,張嘉慶踢掉他們的手槍,與同學們一起趕走了劉麻子和軍官,緊緊關上校門。當局切斷他們與校外的聯繫,對他們實行“飢餓政策”。他們吃樹葉,最後連學校的狗和池塘里的魚、藕都吃了。嚴萍和工人、市民們支持他們,從校牆外往裡扔燒餅。在飢餓中,張嘉慶仔細研究了二師附近的街道和商店布局,成功地組織了一次武裝搶糧。嚴知孝擔心學生的安全,勸學生們暫時撤出,保存力量。訊息傳到鎖井鎮,馮老蘭喜氣洋洋。朱老忠和嚴志和急忙來到保定,巧妙地把一車油、鹽、麵粉運到二師校門口,讓學生“搶”了進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對峙,老夏和江濤意識到這樣與敵人硬抗太冒險。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傳播革命火種,他們決定帶領同學們衝出包圍圈,到廣大的農村去繼續鬥爭。但就在他們準備行動的那天夜裡,敵人開始了兇殘的屠殺。老夏和十七、八個學生在與敵軍的搏鬥中壯烈犧牲,張嘉慶身負重傷,江濤等人被抓進了監獄。得到這個訊息,嚴知孝怒不可遏,嚴萍失聲痛哭,朱老忠和嚴志和決定與敵人戰鬥到底。張嘉慶在一家美國人辦的教會醫院裡養傷,有敵兵看守。後來他和一個名叫馮大狗的士兵交上了朋友。馮大狗本是鎖井鎮上的無業游民,因為仇恨黑暗社會而同情學生。在軍隊進攻二師的時候,他開槍打死了幾個追殺江濤的士兵。一個炎熱的中午,裝扮成車夫的朱老忠拉著張嘉慶逃出了保定城,看守張嘉慶的馮大狗也背著長槍跟他們離開了反動軍隊。

作品目錄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第九節

第十節

第十一節

第十二節

第十三節

第十四節

第十五節

第十六節

第十七節

第十八節

第十九節

第二十節

第二十一節

第二十二節

第二十三節

第二十四節

第二十五節

人物形象

朱老忠形象及其典型意義

朱老忠是《紅旗譜》中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這部作品中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朱老忠是一個跨越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歷史階段的人物。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里,他從父輩那裡繼承豪爽正直、剛毅不屈的鬥爭精神,傳統的農民英雄的性格特點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鬥爭實踐中,他增長了鬥爭的才幹,提高了革命覺悟,在原有的農民英雄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種“新質”,使其最終成為一個具有高度的共產主義覺悟的農民英雄典型。

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謀的鬥爭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朱老忠的父親朱老鞏在與敵手馮蘭池的鬥爭中失敗,他的父親和姐姐慘死之後,他隻身一人遠走他鄉。他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儘管身在異地,但時刻沒有忘記復仇,所以,幾十年之後,他帶領妻子和兒子千里迢迢重返故鄉——鎖井鎮,重新開始與馮蘭池針鋒相對的鬥爭,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在幾十年的奔波生涯中,增長了對敵鬥爭經驗。因此,與父輩相比,他有著更多的鬥爭的智謀,懂得了鬥爭的策略和方式。恰當地處理“脯紅鳥事件”,便是他善用智謀這一性格特點的顯露。

朱老忠有句口頭禪:“出水才見兩腿泥。”這可以說是他韌性性格的一個凝結點,也是他不同於一般農民英雄形象的一個顯著特徵。“出水才見兩腿泥”有兩方面含義,其中除了蘊有韌性精神之外,還有一種必勝的信念。例如,高蠡起義失敗後,他痛苦萬分,但並沒有灰心,反而更加堅定了與敵人鬥志到底的信念。尤其是他後來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後,他的這種性格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小說在表現朱老忠韌性的同時,還表現了他敢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心腸。這種俠義心腸在朱老忠身上表現為:講義氣、重團結、救危扶困、捨己為人的優良品質。朱老忠對朋友赤膽忠心,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為了支持好友嚴志和的兒子江濤去保定二師讀書,他不惜賣掉自己家的一頭耕牛;運濤參加革命後被捕入獄,嚴志和家遇到災難,朱老忠挺身而出,帶領江濤千里迢迢去濟南探監。這一切都是他俠義性格的具體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認識朱老忠這一性格時一定要把他和古代農民的騎士風度區別開來。朱老忠在革命鬥爭中,把這種英雄品格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把它與革命鬥爭的宗旨統一起來,因此,這種傳統的英雄品格在朱老忠身上便放射出嶄新的光彩。

人物原型

梁斌革命啟蒙老師:《紅旗譜》賈湘農

喜慶《播火》有續篇

——訪年逾花甲的作家梁斌

北京:《北京晚報》,1980年 6月10日,第4版.

許多人都很熟悉作家梁斌和他的長篇小說《紅旗譜》.晚報的老讀者也一定記得,《紅旗譜》第2集《播火記》就是在晚報上連載的.光陰荏苒,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如今這位老作家近況如何?前不久,我們在天津訪問了梁斌同志.

在梁斌同志的家裡,話題自然扯到《紅旗譜》上.梁斌同志告訴我們1件非常有趣的事.《紅旗譜》中的賈湘農先生,是根據他在家鄉上高小時1位教過他的老師的形象寫的.當時,他的家鄉有3個教員是共產黨員,其中兩個為革命犧牲了,活著的這位叫劉憲曾,就是《紅旗譜》中的“賈湘農”先生,他既是梁斌革命的啟蒙老師,又是他的入黨介紹人.一聽這話,我們就刨根問底道:“劉憲曾知道自己是‘賈湘農’嗎?你們還有聯繫嗎?”梁斌笑了,他說:“這位老同志一直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在戰爭年代,不管通信多么困難,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解放後我們見了面,他現在住在陝西.可是我一直沒有告訴他,也沒有跟別人說起過,‘賈湘農’就是他.” 聽到這裡,我們打趣地說:“這可是從未披露的新聞呀!”生活真是有趣,被寫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作家頭腦中的模特兒,作家卻按照他寫出活生生的人物.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紅旗譜》中的人物和時間,給梁斌找來了很多麻煩.梁斌同志1930年時考入河北省保定第二師範學校,參加過當時驅逐反動校長的護校鬥爭,1932年河北省發生了有名的“高蠡暴動”,這件事對他的影響很大.解放以後,1953年他開始寫小說《紅旗譜》,當年的“保二師學潮”和“高蠡暴動”都成了作者的題材.結果,在10年動亂里,由於這些書中的情節,梁斌被加上為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翻案的罪名.他不承認強加給自己的罪名,不低頭,倔強耿直的脾氣,真像作者自己筆下的“朱老忠”……

現在,梁斌已是66歲的老人了.他抓緊時間,寫完了1本3萬多字的回憶錄《在戰亂紛飛的年代裡》,又動手重新整理長篇小說《烽煙圖》.他告訴我們,這部長篇小說在寫《紅旗譜》之前就開始構思了,原來取名叫《戰寇圖》,後因與電影《戰洪圖》的名字有些相似,因此改成《烽煙圖》.《紅旗譜》和《播火記》是這部小說的前兩部分.修改整理後的《烽煙圖》依然以朱老忠等人物為主。

作品鑑賞

《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閃爍著奪目光彩的“這一個”,是長篇小說園地中不多見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顯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另外,綜合作品中“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傳統精神,充滿濃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廣背景等,該書稱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作品。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鬥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

成就與影響

《紅旗譜》是當時一部好評如潮、影響很大的作品,被文學史譽為“一部描繪農民革命鬥爭的壯麗史詩”。作品以冀中地區的“反割頭稅鬥爭”、“保二師學潮”為中心,反映了從清朝末年到1932年抗戰爆發後冀中人民的血淚生活史和可歌可泣的鬥爭,展示了民主革命時期我國北方農民鬥爭的波瀾壯闊的史詩般的畫面。

作者簡介

梁斌,原名梁維周,蠡縣梁家莊人,他是以《紅旗譜》等長篇巨著而聞名中外的小說家。曾任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河北分會主席等職。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師範,並參加了二師的學潮鬥爭。1933年去北平,參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聯盟,開始寫雜文、散文和小說,掙一點稿費維持生活。而後到濟南,考入山東省立劇院,學習戲劇表演,擔仍堅持文學創作,寫出以高蠡暴動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夜之交流》。

1937年春天,梁斌回到故鄉,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歷任冀中區新世紀劇社社長,游擊十一大隊政委、冀中文化界抗戰建國會文藝部長等職。這期間他寫出短篇小說《三個布爾什維克的爸爸》和中篇小說《父親》,這些作品中開始出現了《紅旗譜》中的人物。還寫出了《千里堤》、《抗日人家》、《五穀豐登》、《爸爸做錯了》、《血灑盧溝橋》 等劇本,在冀中地區演出數百場,激勵了冀中軍民的革命鬥志。1945年起做地方工作。

相關電影紅旗譜 相關電影紅旗譜

1948年秋天,梁斌隨軍南下,歷任湖北省襄樊地委宣傳部長、《湖北日報》社長等職。為實現多年 的宿願--把冀中人民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寫成長篇小說,1953年他調回河北。他在高陽、蠡縣走村串戶訪問當年參加革命鬥爭的老同志,充實自己的生活,把全部身心沉浸在創作境界裡。在50年代中期,他 開始在省文聯院內的一間小平房裡,後來搬到棗胡同的“創作之家”,專心致志進行創作,他每天早晨3 點起床,一直寫到中午。早飯沒顧上吃,趕到食堂吃中午飯,結果是開中午飯的時間也過了,他只好到街上買點吃的。冬天,他常常因寫得上勁而忘了火爐添煤,凍得他手腳發麻。經過三個酷暑和寒冬, 他終於完成了《紅旗譜》、《播火記》、《烽煙圖》三部長篇,成功地塑造了革命農民朱老忠的典型形象,為我國當代文學寶庫增添了光彩。梁斌還出版了長篇小說《翻身記事》,作品集《筆耕余錄》以及《春潮集》、《一個小說家的自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