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
“紅旗中學”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的一所中學,並在赤峰市新城區,木蘭街處設有分校 書記、校長:高波,1957年生,中共黨員,全國優秀教師,自治區物理學科特級教師,特級教師專家評審組評審,自治區物理學科帶頭人,赤峰市名校長、赤峰市名教師。先後擔任紅旗中學教務處主任、赤峰市第二實驗中學副校長,紅旗中學副校長、校長,兼任赤峰市物理學會理事,赤峰市“4。20”試卷命題組成員。撰寫論文《中學生物理想像障礙分析》、《能的轉化與守恆定律的套用》、《共力點作用下物體的平衡說課》先後在《物理教學》刊物上發表,10餘篇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主編的《理化輔導教程》、《教壇擷珍》分別由東北工學院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主持自治區級以上課題8項,獲兩項國家級優秀成果獎,自治區級優秀教學成果、科研成果二等獎各一項。校長:唐會民 分管學校教學工作。現任校長薛鵬志。
高 學 分管學校後勤工作
黨支部副書記:王喜全,負責黨政工團工作
中層機構設定:
教務處:
主任:王學剛
副主任:汪景新 武占強 李士安
負責課程計畫的制定、調整;負責教師的考評、考核;教學常規管理。
政教處:
主任:宋占平
副主任:平振芳
全面負責學校德育工作;負責學校綜合治理工作;社會實踐工作。班主任工作考評管理。
總務處:
主任:姜林庭
負責校產、財務管理工作,為師生的工作、學習提供後勤保障。
教師隊伍:201人
特級教師3人
高級教師48人
一級教師102人
自治區教學能手7人
市、自治區學科帶頭人26人
全國優秀教師2人
自治區以上骨幹教師7人
自治區教學能手7人
校園占地面積;80000平方米,人均25.51平方米。綠化面積28000平方米,人均8.93平方米
建築面積:40100平方米,人均12.79平方米
多媒體教室:63個,網路教室7個,學生機360台
學生閱覽室:3個,660個座,占學生總數20%
教工閱覽室:2個,210個座,占教師總數的70%
圖書:81000冊實物圖書,41000冊電子圖書。
報刊:257種,報紙30種
體育場館:改建體育館一處,400米8跑道標準運動場一處。
辦學理念
建校28年來,我們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素質全面,個性彰顯,德才並進,和諧發展,既求人人上大學,又求個個成英才”是我們的學生培養目標。“觀念先進,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教藝精湛,師德高尚,敬業奉獻”是我們建設研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的目標。“結構合理,高能精幹,民主務實,善於創新”是學校班子隊伍建設的目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尊重個性,發展特長,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終身幸福奠基”是我們的辦學思想。“科學、民主、厚德、創新”是我們總的辦學理念。現在紅旗中學的校園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發展,讓學校成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樂園,一切為了每一位教師的充分發展,讓學校成為教師工作與提高的家園。
我們的教育觀 :
1、教育目的觀:做創新型人才,做新時代的主人!過去,我們強調學生應該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後來我們增加了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存、學會創新等。
2、旨在超越的教育過程觀,即尊重與信任,溝通與理解,體驗與建構,合作與互動,發展與超越。
3、著眼於發展的學生觀,既要考慮學生的全體性、全面性、又要考慮學生的基礎性(有潛力、有差異、有個性)、發展性(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
4、追求幸福的教師觀,在定位素質教育內涵時,我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全體性、全面性、發展性(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確定教師是主導的同時,把教師和學生都視為主體。教師作為主體指的是教學相長,反思、超越。如果僅僅把教師當作是職業,那造就的僅僅是教書匠,只有把教師這個職業作成專業,視為教育的主體,才能做大做強事業,追求到幸福的教師觀。
5、體現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觀。該校發展步伐大,走的快、自認為走的踏踏實實,因為,成績是學校生存的生命線,沒有內功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視質量與效益為生命線,確定教為學的服務觀,學生髮展必備的師生合作互動觀,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辦學目標
辦學宗旨: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為指導,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總體目標:
辦學理念獨特、教育思想先進、學校管理規範、教學設施一流、學校特色鮮明、辦學成就優秀、社會貢獻突出、充滿活力的市內領先、自治區一流、國內有影響的示範高中。
具體目標:
—— 學生質量:⑴身心素質、文化素質、能力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⑵升入本科大學的入學率達到自治區一流水準。⑶對優秀生的潛力實現最大限度的開發,在保持國內各種競賽地位的同時,爭取躋身國際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⑷最大限度地滿足特長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實現特長生充分的發展。
——師資隊伍:⑴年齡結構、學科職稱結構合理;⑵研究生學歷力爭達到20%;⑶特級教師達到10人以上;⑷自治區、市級學科帶頭人達到教師總數的30%以上,⑸自治區級教學能手達到16人左右。
——學校管理:構建以學校為本位的校本管理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師觀、學生觀、管理觀,實施 聘任制,強化機制,增加活力。
——辦學條件:配套設施全區領先,最大程度滿足學生學習、活動、研究以及教師教學、業務提高和發展的需要,校園環境藝術化。
——辦學模式:⑴公辦、民助、民辦相結合;⑵現有品牌和國內知名品牌相結合;⑶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
——辦學特色:⑴結合本地特色,突出個性發展。⑵建設富有科學與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
——教學改革:以主體發展理論為基礎,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建構立體化課程體系,構建主體性、開放式教學新模式,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貢獻:為解決教育中的問題探索途徑,為教育改革提供經驗,為新型辦學提供模式,力爭引領改革潮流,為人才培養做貢獻。
教育實踐
1、確保教學常規的落實是學校教育的底線。
紅旗中學做大做強是幾代紅旗人的努力和付出,教學常規的落實、檢查、指導、考核向來是我們的工作要點,我們要求教師:
——授課前要有設計要求①對基礎的掌握要準確、深刻、熟練、精細。②注重知識的形成、發生過程、了解思想與方法。③強調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培養。④講究教學藝術的形成(引入、講解、分析、釋疑、實驗等)
——教學中的組織要求:①要有強烈的組織教學的意識;②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組織學生參與教學;③樹立鮮明的教學風格與權威;④要遵循或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
——教學後的反思要求;①教學任務是否完成?②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合適?③是否存在遺留問題,如果有,需採取什麼補救措施?④總結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⑤多年堅持的3個不允許,即不允許輕視每一堂課,不允許放過每一個問題,不允許忽視每一個學生。⑥課堂教學水平的劃分及評課標準:讓學生聽你的課(注意參與);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情感參與);讓學生思考你的課(合作參與);讓學生在您的指導之下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上有貢獻的人(創造參與),我們視後兩種為最佳課堂模式。
2、發揮管理作用的道德實施模式
⑴.師德建設
“化學成俗,基於學校,興賢育德,責在師儒”。一個學校,教師既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更應該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體力行者,因為在教師的所有素質中德育素質是最重要的,該校在多年形成的“樂教、敬業、求精、務實”教風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研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的目標,即“觀念先進、治學嚴謹、學識淵博、教藝精湛、師德高尚、敬業奉獻。”多年的辦學使我們認識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用品德化育品德,用素質提高素質,是師德建設落向實處的基礎。該校骨幹教師的核心首先是“師德”,然後才是精湛的教藝,如此,德育由軟指標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可操作、能評比的“硬指標”。在名師流動受社會某種傾向的影響下,該校優秀教師穩定,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無一不體現出師德建設的效用,教師隊伍中湧現了一大批師德標兵和誠信班主任、誠信教師,在我市贏得良好讚譽。
⑵.努力探索德育新途徑,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
隨著學校聲譽的不斷擴大,學校的生源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給我們的全面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我們始終堅持育人至上、樹德為先的德育工作理念,繼續強化德育工作的“134”工程,完善多層次德育體系的構建,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養成性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政治方向和理想前途教育,不斷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①.建立德育信息網路平台,尊重學生人格,鋪設多方位溝通、交流的渠道,建立動態的學生思想狀況信息網路,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距離,為情感的、理性的、制度化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②.適應新形勢,完善德育工作網路,做到信息暢通,管理到位。生源的複雜性決定了學生管理的多元性,我們制定了分年級、分部門、分區域、分時間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做到職責明確,管理到位。加強生活組、體育組、綜治辦與學生處的信息溝通,把學生的行為表現及時反映給班主任,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及時引導,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增強了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
③.建立日趨完善的評價機制,強化德育效果。學校以《中學德育大綱》為依據,自編《學生手冊》,改變了以往較為單一的評價管理機制,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家庭評價、社會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保護和發展。
④.最佳化德育工作的環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在學生工作管、疏、導的前提下,我們努力為學生的特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藝術活動,學校已完善美術活動中心、音樂活動中心、體育活動各類俱樂部,強化心理諮詢教研室的工作,完善各種社團組織和社團活動,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終身發展服務。
⑤.把道德教育的實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切忌“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有計畫的實施道德系列活動,用心理健康與實施道德系列活動解決實際問題,諸如學生學習焦慮、早戀傾向、交往障礙等,並強化學科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實現全過程德育。
3、堅持立體化的大課程觀
教育應該是尊重與信任、溝通與理解、體驗與建構、合作與互動、發展與超越,為了實現我們的教育觀,多年來,我們堅持了立體化的大課程觀,貫徹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適度增加地方課程,開發創新校本課程。多年堅持,是因為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為學生髮展與成長提供時間與空間;課程是學科與活動、知識與經驗、過程與結果、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的統一。課程是一個含有設計、實施、評價的系統工程。我們強化三級課程管理,即國家、地方、校本;把握三類課程,即必修與選修、學科與活動、顯性與潛在;開發三種課程資源,即校內、校外與網路資源。體現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觀強調質量與效益、教為學服務、師生合作互動。用發展性評價觀評價課程實施的具體過程,力爭多樣化、多元化、全面化。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我們把握的原則是:注重綜合型課程——注重科學、人文、社會、修身內容;注重拓展型課程——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論等;研究型課程——課題研究;特長型課程:科技、文學、語言、體育、藝術等,廣泛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如社區服務、學校實踐基地。在所有課程資源中,更強調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同時花大力氣開發網路課程並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使課程實施方式多樣化,特別是各種實踐活動、實驗、考察、探究、體驗 、欣賞等。
辦學特色
一、堅持教師發展學校的理念,建設研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
“師唯校本,本固校興”,是紅旗中學二十幾年來師資隊伍建設的一貫方針。我們把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放到適應未來科技競爭和知識革命發展的高度上,努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後繼學習和創新能力,使全體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促進教育者自身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建設一支師德高標準、專業高學識、能力多方位的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把紅旗中學的教師隊伍建成一個敬業奉獻的視窗,團隊協作的展台。近年來,我們在提升教師素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建設教師學習型組織,強化學習、形成機制。學校在引導全體教師愛崗敬業,勤勉工作,自覺恪守職業道德規範的同時,強化了教師學習提高的工作機制,建設各種學習型組織,開展教師全員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教育法規學習、先進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學歷補償和學歷提高學習,外出考查學習,交流研討,聘請專家舉行講座等,注重學習效果的考評和學習成果的積累,學校每年出版一本論文專輯,收集教師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每位教師每個學期基本上可以展出一項學習成果。
2、完善“攜手工程”,加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針對教師隊伍的實際,我們完善了攜手工程實施方案。採取師徒結對的形式,選出中級以上職稱中有較豐富教學經驗,教風嚴謹,工作認真負責的骨幹教師,由學校聘任為導師,與青年教師進行“一帶一”的組合,努力使青年教師實現“一年熟悉規範、兩年勝任熟練、三年能挑重擔、四年成為骨幹”的目標。新老教師結對子、帶徒弟以“導、帶、傳”為內容,導師要導思想、帶業務、傳作風,徒弟要虛心學習,每學期互相聽課不少於20節,徒弟主動求“經”,積極實踐,加快學習——實踐——反思——實踐的速度,快速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全面素質。
3、抓骨幹教師培訓,帶動教師全員的校本培訓,全面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
學校從政治素質、職業素質、業務素質等全面考核教師,學校首先積極組織和爭取更多的骨幹教師參加市級培訓、自治區級培訓和國家級培訓,讓他們帶著任務去學習,回校後,充分發揮“二級培訓”的作用-----辦講座、搞教研、換腦筋。其次,學校完善了教師校本培訓的長效機制,通過學校、教務處、年級組、備課組等各種組織和“走出去,請進來”的多種形式,定期進行學習、研討、觀摩等培訓活動,骨幹教師、牽頭教師每學期要完成“五個一”的具體任務,即每學期每人一節高質量的研討課,一項素質教育研究課題,一篇高水準教育教學論文,一個有實效的教學建議,一次開放性教研備課指導活動。這種不斷提高校內骨幹教師水平和發揮校內優質教師資源的做法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迅速提高。
4、進行全員信息技術培訓,加強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套用。
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新世紀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合格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該校培訓工作由教務處組織,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平時每周兩次微機技能講座和練習,寒暑假集中培訓,已使所有一線教師達到初級水平,133人獲自治區頒發的合格證書。在培訓過程中制定了階段目標,安排了分步實施計畫。從2000年開始,全體教師在一年內基本能獨立製作課件,熟練使用電教、微機輔助等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學校還鼓勵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改革實驗,努力實現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的整合,使現代教學技術真正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學校定期考核實驗課情況,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以自制課件為主,上50節左右多媒體教學課。現在,學校已完成數位化校園的一期目標,學校已建成了一個總控室,1個演播廳,3個課件備課室,7個標準微機室,3個語音室,63個多媒體教室,全體教師已經完成筆記本電腦的配備,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5、啟動校本課程建設,開展研究性學習,為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奠定基石
基於廣大教師多年的教育實踐,充分考慮課程改革的繼承性、前瞻性,提出了“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做學習的主人,成為創新型人才為宗旨”的學校課程建設規劃,確定了“圍繞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體現三個特徵,劃分四個版塊”的課程模式。目前,該校已開發校本課程20多門,共四類:⑴學科知識強化類。此類課程是為了提高加強課程的深度,如開設的托福與口語、英語演講與寫作、近代散文選讀等⑵認知科學類。此類課程是為了學習和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科學知識。如開設的系統科學初步、心理衛生與健康等⑶發展興趣特長類。此類課程是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開設的。如文學作品賞析、音樂欣賞、美術欣賞、健美操等⑷專業基礎類。此類課程是為了適應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技術訓練,如計算機網路、雙語教學等。通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增強了探究和創新意識,了解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該校尤其突出了“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設計了“研究性學習”的系列內容和實施措施,學校每年舉行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以“松山旅遊資源的開發”“交通工具上的物理”等為題,在全區作了“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出版了“研究性學習”探索與實踐專輯,對全區“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起到了帶動和示範作用。
二.樹立學校大體育觀,實施民眾體育工程
1、樹立大體育教育觀念,強化全面育人意識
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實現素質教育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關鍵。學校體育最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方面,幾年來,該校體育教學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從思想上更新教學觀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課外活動、業餘訓練、教學科研、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從單純的“技術教學 ”和“體質教學”向全面素質的思想轉變;從單一的生物體育教學轉向多維的體育教學;從傳統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灌輸、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鍛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體育教學,努力使學生自覺地增強對體育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從而能夠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提高全面素質。
2、嘗試“分層、分組、分項”的新型體育課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體育改革的總體思路,結合學生實際,我們首先打破班級統一授課的形式,構建了一個“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自主擇師、分層分組分項”的開放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打破過去教學的“三階段五步驟”,構建了“學生主動參加——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培養習慣----終身體育”模式。傳統體育教學重教材而忽視學生的內在需要,而這種教學模式要求,首先考慮學生,首先考慮提供學生參與的條件、參與的內容、組織和方法。無論是籃球、排球、足球、桌球等常規項目,還是健美操、三門球、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都有專職體育老師授課,制定考核標準和評價細則,在教學方法上,克服教師注入式、強制式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參與權、選擇權,變“被動體育”為“主動體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 的學習環境和寬鬆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構建善於表現自我、體現自身價值、互相學習、相互交往的平台。通過課改,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學生興趣濃厚,身體素質技能明顯提高,為終身體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實施大體育教育,豐富群體活動
體育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指針,以快樂體育和健身體育為重點,更新和改革教學內容,為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素質服務。過去,我們在體育教學上往往脫離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社會基礎來確定體育教學的內容,導致了“器材冷冰冰,學生懶洋洋”,造成一部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願上體育課的現象,即使學生按時出來上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但能夠主動鍛鍊的僅能達到30%左右,被動鍛鍊的占70﹪左右,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主動鍛鍊和被動鍛鍊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該校在這方面通過了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除了在體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的改革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之外,同時注重體育鍛鍊的時空延展,注重體育訓練形式和體育活動的創新,注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發展,引進傳統體育項目,建立項目俱樂部制度,支持學生聯賽組織和校際交流,實施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煉體與育能多方結合的體育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該校還做到了“四個堅持”。
⑴堅持健身與育人、體育與美育、自練與創新的原則。
體育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自主參與、主動發展。活動內容因人而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活動中去,充分發揮活動的效益。活動量因人而異,不搞一刀切,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參與的活動也不同,堅持讓學生從自身實際和興趣出發,真正參加到活動中來,充分滿足學生個體素質發展的需求。在活動中,活動內容師生共同設計,改造和創新自製部分體育器械,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
⑵堅持每生每天1小時煅煉的體育模式(早操+間操課+課外體育活動模式)
幾年前,隨著“雙休日工作制”的實施與課程計畫的調整,學生在校時間短,大體育概念更顯示出其合理性、科學性。在推行大體育觀過程中,該校首先把目光轉向了課間操改革上來,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將原來的課間操時間延長,內容充實,拓寬教育功能,形成間操課。該校把整個活動分成三個板塊,每個板塊都從學生中間徵集錄製了不同節奏的樂曲,並根據學生要求適時更換,用音樂控制整個過程。第一板塊是以調整心理為目的的課下10分鐘個性空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盡情活動,在活動中徹底放鬆。第二板塊是以感受藝術為目的的,學校自編的校園主題操、韻律操、121健力操、軍體拳、武術操、太極拳等內容。第三板塊是以理解規則為目的隊形回歸,讓學生踏著優美的旋律進入教室。
三大板塊形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由於以音樂為主體控制,這樣既省去了整隊講解等不必要環節,又有效節約了時間,不僅如此,通過精心選擇的音樂作為活動旋律,使學生在歡快、輕鬆、優美的樂曲聲中完成各種活動,對學生是一種啟發、一次薰陶、一種欣賞美、表現美和審美的教育 。
⑶堅持發展的教學原則,實行三級梯隊滾動推進,三級梯隊為班級隊、年級隊、校隊,採取不定期舉辦各級、各類比賽的形式,鼓勵學生在運動能力和體質水平提高的情況下,隨時轉入高一級運動隊,從而建立了有力的激勵機制。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加強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
⑷完善小俱樂部、小競賽等活動,營造群體活動的大氛圍。
該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集中成立了“桌球、籃球、排球、足球 、三門球、棋類、健美”等小型俱樂部,這些俱樂部既有學校體育教研組安排指導的,也有班級、學生會等自發組織的,在老師的指導下,活動安排和管理由學生自行處理。俱樂部的建立,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現能力、交往能力,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主體能力和興趣。為了促進學校民眾性體育活動的發展,學校採取小競賽制,把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也引入小競賽,經常舉行校際或班級之間娛樂性競賽,如體育競賽方式創新大賽,跳繩、騎腳踏車、踢花鍵,拔河、三人制籃球賽、全校性長跑比賽等等,並評選出特色小能人、體育小明星,利用宣傳展板進行展示介紹。這些做法不但吸引了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提高了他們的活動技能,還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學校形成了人人鍛鍊、人人參賽的大環境、大氛圍。
體育工作的這些改革與嘗試,切實增強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生的體能素質和精神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家長的高度讚揚,受到了各級政府的表彰,早在1996年學校就被評為自治區“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優秀學校”,2001年獲自治區“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自治區“民眾體育先進學校”、自治區“田徑、籃球傳統項目學校”;2002年7月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體育教師有8人被評為市級或區級體育教學能手。“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鍊方法的行動研究”現已被列為國家“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在間操中套用的研究”被列為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課題,該校被列為實驗學校,正在該校研究實踐,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教育成就
學科競賽方面:
2000年,第十七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該校學生陳文虎、鄒耀、盧向坤、高若陽等五名同學獲自治區一等獎,崔景昌獲二等獎,張雁鳴、王廣東、計哲飛、初宏偉、張海燕等五名同學獲三等獎。
2000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該校學生高叢文等3名同學獲自治區一等獎,李志偉等7名同學獲二等獎,孫佳思等9名同學獲三等獎。
2000年全國化學競賽,田廣峰等3名同學獲自治區二等獎,陳曉東等3名同學獲自治區三等獎。
2001年全國物理競賽中該校15名同學獲自治區一等獎,全國化學競賽2名同學獲一等獎,7名同學獲二三等獎,數學競賽中共有18名同學分獲一、二、三等獎。
2002年全國各科競賽中,該校有43名同學獲各科各級別獎勵,其中張振雷同學獲化學競賽一等獎,是赤峰市唯一一名進入決賽的選手,在全國決賽中獲二等獎。
2003年在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計鵬飛同學以87.5分的成績名列自治區賽區第一名,在全國決賽中獲三等獎,於洪馗同學獲自治區一等獎。在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苗昊春同學又獲自治區賽區第一名,另有3人獲自治區一等獎。
2004年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安廣宇同學獲自治區賽區第一名,即將參加全國決賽,劉利斌獲一等獎。
在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方面:
1999年,紅旗中學學生李江波獲赤峰市高考理科狀元,600分以上的考生占全市的1/3,李江波、賈玉雪、隋鴻鵬3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劉彥良被北大錄取;
2001年該校學生鄒耀、李志偉、陳文虎等3名同學被清華錄取,邱敏同學被北大錄取;
2002年高考該校600分以上72人,是赤峰市各高中高分人數最多的學校,其中上清華錄取線的9人,北大錄取線的5人,左秀輝同學以684分的成績獲赤峰市理科狀元。左秀輝、高宇、劉艷、劉喜波、計哲飛等5名同學被清華錄取,王鐵磊被北大錄取。
2003年楊旭,楊潤澤、於文考、秦文超被清華大學錄取,陳偉光、張慧楠考入北京大學。
2004年計鵬飛、苗昊春、王君、3人被清華錄取,於洪馗、鄒博、王景昊被北大錄取。
2、高中會考:
(1)地理會考:參加考試633人,及格率99.4 %,優秀率16.55%。
(2)理、化、生、史會考:參加考試623人,平均及格率98.6%,優秀率32.3%。
(3)語、數、外、政會考:參加考試623人,平均及格率98.5%,優秀率34%。
高考升學率為81.7%,在全市處於領先。
該校已完成的“九五”規劃課題及“十五”規劃課題
韓東老師主持的“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獲中央教科所頒布的國家成果二等獎。
語文組李士安老師主持的《語文三角互動式自主閱讀教學實驗》
朱振澤老師主持的《高中語文教學演說評一體訓練,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驗研究》
數學組平振芳老師主持的《改革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實驗研究》
王啟信老師主持的《高中數學課指導學生製作課件培養學生數學能力實驗研究》
政治組孟堯老師主持的《培養心態,促進中學生學業成績提高實驗與研究》
蘇彩華老師主持的《高中政治“主體創新”課堂結構改革實驗研究》;
“十五”期間又有以下課題開題:
韓東老師主持的“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分化研究與推廣實驗確定為國家級重點課題。
由尹明義老師主持的“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鍊方法的行動研究”已被列為國家“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在間操中套用的研究”被列為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課題,該校被列為實驗學校,正在該校研究實踐,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由劉彥文老師主持的“高中英語閱讀微技能訓練與評價”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列為重點課題。
紅旗中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發展方向
紅旗中學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儘管取得較多的成績,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特色,有了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學校各方面工作與辦學思想的全面實現仍有一定的距離,許多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展開。
1、紅旗中學多年來得到了上級的大力支持,經多方籌集資金,學校的硬體建設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教育教學設備、器材等方面還有差距,學校已統籌規劃,力爭用1-2年的時間實現學校的近期辦學目標。
2、近幾年,由於處於學生入學高峰期,也由於學校影響不斷擴大,本區和其它旗縣區的擇校生湧入該校,學校的班額控制難度較大,致使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個性教育、發展特長等方面受到限制。學校在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後,積極採取措施,適當地擴大辦學規模,2002年至2004年新生班額雖然得到嚴格控制,但壓力仍然很大,今後兩年學校將根據總體規劃,繼續適度擴大辦學規模,以滿足當地社會、家庭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並嚴格控制班額。
3、在認識領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或多或少給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和學校推行的教學改革帶來阻力。學校將在思想觀念上加大教育力度,加速觀念轉變,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教師方面,儘管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工作能力都很強,但尖端研究型、學者型、創新型教師還是為數不多,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所以,學校今後工作重點仍是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教師的培養,這是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5、學生方面,由於存在擇校現象,各地學生輻集,導致學生素質差異較大,兩極分化,部分學生自主發展意識不夠自覺、強烈,沒有找到有效適應途徑,學校要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加以解決,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和有效幫助,實現學校辦學思想中的“為學生終身發展,終身幸福奠基”的最終理想。
6、在學校管理方面,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信息化還沒有達到理想標準,今後要繼續強化學校的人本管理、科學管理,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和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