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鸚哥

紅嘴鸚哥

紅嘴鸚哥(學名:)為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Pionus”這個屬名的字源,來自希臘字PIONOS,是“豐滿”(plump)的意思。共有六個亞種,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6-30厘米,體重255-275克。鳥體為綠色,頭部為橄欖綠色;臉頰為橄欖色外加一點藍色;藍色會從喉嚨一直延伸到胸部上方,胸部和下腹部為暗橄欖色,背後為暗橄欖黃色,尾巴中間的顏色為綠色,內側的覆羽為紅色;鳥喙為紅色並帶有淺紅色的底;虹膜為棕色。 棲息於森林地帶、沿海低地林區、樹木稀少的平原、有時候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通常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偶爾聚集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會比較吵雜,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看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分布於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委內瑞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嘴鸚哥 紅嘴鸚哥

紅嘴鸚哥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26-30厘米,體重255-275克。鳥體為綠色,頭部為橄欖綠色;頭頂和頭部後面的羽毛有著很寬的深藍色滾邊;臉頰為橄欖色外加一點藍色;藍色會從喉嚨一直延伸到胸部上方,胸部和下腹部為暗橄欖色,每片羽毛都有比較黯淡的藍粉紅色滾邊;背後為暗橄欖黃色,每片羽毛都有橄欖棕色的斑紋;尾巴中間的顏色為綠色,內側的覆羽為紅色;鳥喙為紅色並帶有淺紅色的底;虹膜為棕色。

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善仿其它鳥聲和人語言。腳短,強大,對趾型,適於攀援生活。羽毛艷麗,具粉絨羽。

棲息環境

紅嘴鸚鵡主要棲息於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的雨林和山地雲霧林,海拔高度為200-2850米,以500-1500米最為常見。生活於樹木密集的林地 再生地塊,晴間多雲並有大片零星樹木的地區,有時也出現在咖啡種植園。

生活習性

紅嘴鸚鵡在繁殖季通常成對活動,有時會以多達50隻左右的小群體行動。偶爾在往返棲息樹木附近的時候會聚集比較多的數量;飛行的時候相當急速,也相當吵雜。主要以水果、漿果、種子、堅果、植物嫩芽以及樹上的花朵為食。

繁殖方式

紅嘴鸚哥在樹洞中築巢。在哥倫比亞,繁殖期在2-4月,在委內瑞拉是4-6月,厄瓜多是1-5月,在玻利維亞甚至發現在10月築巢。

卵生。一次會產下3-4枚卵,孵化期間約26天,幼鳥羽毛長成需要60天,幼鳥則在90天以後可以學習獨立。由於紅嘴鸚哥是生長於高緯度的鳥種,對氣候變化相當敏感,在人工飼養下,通常的每窩產3枚卵,孵化期期約27天。小鳥留巢期待至少12周。

分布範圍

分布於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委內瑞拉。

紅嘴鸚哥分布圖 紅嘴鸚哥分布圖

亞種分化

紅嘴鸚哥(6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 紅嘴鸚哥委內瑞拉亞種 Pionus sordidus antelius
2. 紅嘴鸚哥安第斯山亞種 Pionus sordidus corallinus
3. 紅嘴鸚哥厄瓜多亞種 Pionus sordidus mindoensis
4. 紅嘴鸚哥聖瑪爾塔亞種 Pionus sordidus ponsi
5. 紅嘴鸚哥哥倫比亞亞種 Pionus sordidus saturatus
6. 紅嘴鸚哥指名亞種 Pionus sordidus sordidus

種群現狀

這種鳥是當地很常見的。但它們分布則很不均勻,在厄瓜多西部,海拔2000米高度的拉巴斯罕見,在玻利維亞北部是最常見的鸚鵡。由於棲息地和森林砍伐的的原因,在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數量大幅下降。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