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口蝮屬(學名:Calloselasma),又稱馬來亞蝮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單型有毒蛇屬,屬下只有紅口蝮(C. rhodostoma)一個蛇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包括泰國、馬來西亞、爪哇等)。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蝰蛇科 Viperidae
亞科: 蝮亞科 Crotalinae
屬: 紅口蝮屬 Calloselasma
Cope,1860
種: 紅口蝮 C. rhodostoma
特徵
紅口蝮身體約長76厘米,雌蛇一般比雄蛇長大,有時或會長至91厘米。紅口蝮亦是唯一一種擁有大片冠鱗及平滑背鱗的亞洲蝮蛇。
紅口蝮普遍棲息於海邊的森林、竹林及多植被農地。繁殖方面,紅口蝮屬於卵生蛇,母蛇亦會對蛇卵作出孵育的行為。
地理分布
紅口蝮主要分布於泰國、高棉、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爪哇。其標本產地為“爪哇”。
毒性
紅口蝮以脾氣暴躁易怒聞名,容易作出咬擊。在馬來西亞北部,每年約有700宗被紅口蝮咬傷的意外報告,當中致命率天達2%。而且紅口蝮在咬傷過人類後,即使過了數小時後仍會在事發場地附近徘徊,可見其於發動攻擊後,根本沒有遠趨逃遁的意圖。
藥用
Ancord(Arvin,EC3.4.21.28)是從紅口蝮蛇毒中提出的類凝血酶,屬於一種糖蛋白。有單體和二聚體。分子量35400。等電點pH4.2-6.2E1%280nm9.85.糖含量36.03%。最適pH8.5。合成抑制劑有DFP PMSF TLCK等。有顯著的精氨酸酯酶活性,對纖維蛋白原的凝固作用不被肝素、水蛭素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劑所抑制。Acord作用於纖維蛋白原後,從中釋放出3個纖維蛋白肽,即A、AP和AY,這與凝血酶的作用很相似,但不同的是Ancord不能釋放B肽,即不能作用於纖維蛋白原的B鏈。
因Ancord是有限的切割纖維蛋白原,且不能活化因子XII,故作用於纖維蛋白原後所產生的是不能交聯的,易於溶解的纖維蛋白塊,這種纖維蛋白塊能很快從循環中消失,從而引起血漿中的去纖作用。加之Ancord對其他凝血因子無影響,因此已作為一種抗凝血藥物用於臨床。
外部連結
[1] 愛搜書 http://isoshu.cqvip.com/qk/90895X/200003/455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