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克卜勒號太空貨運飛船

約翰內斯·克卜勒號太空貨運飛船

“自動轉移飛行器-約翰內斯·克卜勒”號太空貨運飛船是歐洲航天局發射的第二艘貨運飛船。它以德國太空人約翰內斯·克卜勒命名,2011年2月26日晚搭載一枚阿麗亞娜-5ES型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開始為期3個半月的太空之旅,2011年6月21日在南太平洋上空“自我毀滅”。

簡介

歐洲航天局“自動轉移飛行器-約翰內斯·克卜勒”號太空貨運飛船是歐洲航天局發射的第二艘貨運飛船,它以德國太空人約翰內斯·克卜勒命名,全長約10米,最大直徑4.5米,體積與英國倫敦街頭常見的雙層公共汽車類似。

相關參數

飛船由推進艙、電子設備艙和加壓艙組成,外部有3個“太陽翼”,每個“太陽翼”由4塊太陽能電池板構成,翼展可達22米,看上去就像兩對“翅膀”。 飛船重約20噸,是歐洲有史以來發射的質量最大的太空飛行器。與日本的HTV飛船以及俄羅斯的“進步”飛船相比,歐洲貨運飛船除了具有載重量大的優勢,還能利用高精度導航系統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大大減少了人為誤差。

貢獻

“克卜勒”號先後完成多項任務。
飛赴國際空間站過程中,它搭載6.6噸食品、水、氧氣、實驗設備和其他必需品。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卸下貨物後,“克卜勒”號“搖身”變為國際空間站的“補充活動空間”。隨後,它藉助自身攜帶的燃料幫助空間站提升運行軌道。
離開國際空間站時,“克卜勒”號帶走空間站內的垃圾、太空人排泄物和一些用不著的硬體。
即將踏上“自毀”之旅時,它給地面控制中心“打了最後一通電話”,幫助航天人員完善飛船“自毀”操作程式。
一個用於蒐集飛船解體時位置、溫度、壓力、緯度數據的記錄器隨即彈射出“垂死”飛船,下降過程中經由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把數據傳送至地面控制中心。

自毀

歐航局2011年6月21日20時43分發布聲明說,“自動轉移飛行器-約翰內斯·克卜勒號飛船結束使命,(自我)損毀過程預計已經開始。它去了……”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穿越大氣層過程中,大部分船體以及搭載的物品會汽化,只有一小部分硬體可能落到南太平洋無人居住區,預計位於紐西蘭以東大約3000公里。
“克卜勒”號2011年2月16日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2月24日抵達國際空間站。21日“自毀”標誌它為期4個月的任務圓滿結束。

後繼

“克卜勒”號以德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命名,在歐航局研發的自動轉移飛行器系列飛船中“排行老二”。
第一艘自動轉移飛行器以19世紀科幻小說家朱爾·韋爾納命名,2008年飛赴國際空間站。
繼“韋爾納”號和“克卜勒”號之後,第三艘貨運飛船以義大利核物理學家愛德華多·阿馬爾迪命名,定於明年2月底升空,第四艘飛船以傑出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命名,而最後一艘尚未命名。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最後兩艘飛船定於2013年至2014年發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