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約翰·伯特蘭·格登爵士(Sir John Bertrand Gurdon)1933年10月2日出生於英國 ,中學畢業於伊頓公學。在牛津大學基督學院開始大學生涯,從最初的經典學到最後換專業至動物學。在牛津大學完成博士課程後,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工作。
1971-1983年: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1983年至今:劍橋大學動物學系
榮譽獎項
1971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1995年被授予爵士
2009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從事研究
格登主要從事細胞核移植和克隆研究。
一直以來,人體幹細胞都被認為是單向地從不成熟細胞發展為專門的成熟細胞,生長過程不可逆轉。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彌教授發現,成熟的專門的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未成熟的細胞,並進而發育成人體的所有組織。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新聞公報稱,兩位科學家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細胞和器官生長的理解。教科書因之改寫,新的研究領域被建立起來。通過對人體細胞的重新編程,科學家們創造了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約翰·格登在20世紀60年代所做一個劃時代實驗:把美洲爪蟾的小腸上皮細胞核注入去核的卵細胞,結果發現一部分卵依然可以發育成蝌蚪,其中的一部分蝌蚪可以繼續發育成為成熟的爪蟾。聽著這個技術是不是有些耳熟?對了,這就是人類第一次從動物的成體細胞中重新複製出一個新的動物。當1997年多利羊誕生之後,這種技術被廣為所知“克隆”。
格登發現,一個普通的上皮細胞核也能夠讓卵細胞發育成為一個蝌蚪,進而變成一隻成熟的爪蟾。不過,如果說到最早提出這項技術的科學家,則應該是1935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獲得者漢斯·斯佩曼(Hans Spemann)。
1938年斯佩曼和他的學生髮現,把發育早期的蠑螈細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細胞核的發育晚期蠑螈胚胎中,胚胎細胞可以繼續發育成為一個完整的蠑螈。既然單獨的細胞核移植就可以讓生物由一個細胞逐漸分裂分化成為完整的個體,那么這種現象就一定不會僅僅存在於胚胎中。什麼時候成體細胞也可以用類似的技術重新獲得發育成一個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畢竟胚胎細胞和成體細胞至少在基本結構上沒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都是由細胞核與細胞質構成的。
毫無疑問,格登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圓滿的答案。至此,無數的科學家開始不斷把發育到各個階段的細胞核通過核轉移技術移植到各種胚胎細胞中。這項技術甚至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商業使用——利用這項技術可以短期內獲得大量難得的良種奶牛的胚胎,一次性讓數十頭母牛懷孕並產下品性完全一樣的小牛。
人物趣事
約翰·格登15歲在伊頓公學讀書期間,其生物學成績竟在全年級250名學生中排在最後一名!他的其他所有理科成績也都排名靠後。但是64年以後的今天,他卻成為公認的同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
現年79歲約翰·格登回憶稱,自己在中學時曾成績墊底,甚至被老師斷言絕不可能成為科學家。
15歲時,格登在英國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求學,當時在250名學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績排在最後一名,其他科學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後,被同學譏笑為“科學蠢材”。
在1949年的學校成績報告單中,格登被一名老師如是評價:“我相信格登想成為科學家,但以他目前的學業表現,這個想法非常荒謬,他連簡單的生物知識都學不會,根本不可能成為專家,對於他個人以及想教導他的人來說,這根本是浪費時間。”這份成績報告至今仍被格登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偶爾用來娛樂一下。
雖然成績差、不被老師和學校看好,但格登仍然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他對生物學的熱愛從來沒有減少過。法新社8日報導稱,格登在多年前的一個採訪中回憶稱,自己少年時被生物學深深吸引,他甚至在學校養過上千隻毛毛蟲,並看著它們變成飛蛾,這在當時還引起老師的強烈反感。
據法新社8日報導,在科研生涯中,他一直兢兢業業,79歲的他現在仍堅持全職工作。在被通知獲得諾貝爾獎時,他還在實驗室工作。一名英國記者曾試圖聯繫格登進行連線採訪,但格登的實驗室答覆稱:“格登正在工作,請不要打擾他。”
2012年諾貝爾獎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人或機構 | 主要成就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作出傑出貢獻; 先後的研究共同推進了對多能性細胞的研究。 | |
諾貝爾物理學獎 | 塞爾日·阿羅什 大衛·維因蘭德 | 發現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系統的突破性實驗方法。 |
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 | 諾貝爾委員會給其的頒獎詞為: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
諾貝爾化學獎 | 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 |
諾貝爾和平獎 | 歐盟 | 歐盟“逾60年在推進歐洲的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方面做出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