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日·阿羅什

塞爾日·阿羅什

塞爾日·阿羅什 (Serge Haroche)是一名法國物理學家。 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法國公民,已婚,有兩個孩子。 1971年從巴黎第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法蘭西大學教授,研究輕粒子和光子。是歐洲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2012年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個人狀況

1944年9月11日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法國公民,已婚,有兩個孩子。

塞爾日·阿羅什 塞爾日·阿羅什

1971年從巴黎第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教育經歷

本科:巴黎高等師範學校(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1963年-1967年

博士:皮埃爾與瑪麗·居里大學(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物理學博士)1971年

工作經歷

1967年-1971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塞爾日·阿羅什 塞爾日·阿羅什

1971年-1973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1973年-1975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

1973年-1984年:巴黎綜合理工學院高級講師

1972年-1973年,1976年,1979年: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

197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

1981年: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84年-1993年:耶魯大學教授(兼職)

1975年-2001年:皮埃爾·瑪麗·居里大學物理學教授

1982年9月-2001年: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教授

1991年12月-2001年:法國大學研究所院士

1994年-2000年: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物理系主任

2001至今:法蘭西大學教授,量子物理學會主席

榮譽獲獎

1988年:愛因斯坦獎

1992年:洪堡特獎

1993年:麥可遜獎章

1993年:阿爾伯特·麥可遜獎

2002年:歐洲物理學會量子電子學獎

2007年:美國光學學會查爾斯·哈德·湯斯獎

2009年: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金獎)金獎

2010年:德國物理學會和美國光學學會赫伯特·瓦爾特獎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與機構

法國物理學會

歐洲物理學會(EPS)

1988年,1990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員,研究員

2009年:巴西科學院院士

2009年:歐洲科學院院士

成果

塞爾日·阿羅什 的工作屬於物理學三大領域中的“原子分子與光物理”部分(另兩個是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對量子光學中的量子電動力學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在實驗量子力學領域享有盛名。

他在腔電動力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在一個腔體中觀察到單原子自發輻射有所增強;利用光學微腔實現了對單個原子的囚禁;單個光子的量子非破壞測量;直接測定了腔體中的場量子化;直接監控介觀量子退相干現象;實現了光子存儲;完成了量子信息過程的許多步驟比如產生原子-原子、原子-光子的糾纏態;實現了將光子和原子作為“量子比特”的量子邏輯門操作。

2012年諾貝爾獎獲獎名單

獎項獲獎人或機構主要成就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約翰·格登

山中伸彌

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作出傑出貢獻;
先後的研究共同推進了對多能性細胞的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塞爾日·阿羅什
大衛·維因蘭德
發現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系統的突破性實驗方法。
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諾貝爾委員會給其的頒獎詞為: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用魔幻般的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諾貝爾化學獎

布萊恩·克比爾卡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

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諾貝爾和平獎歐盟歐盟“逾60年在推進歐洲的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方面做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