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內斯·埃爾文·尤金·隆美爾

約翰內斯·埃爾文·尤金·隆美爾,出生於1891年11月15日,代表作品《步兵攻擊》。

隆美爾將軍生平

1891年11月15日,隆美爾在德國南部符騰堡州斯瓦比亞地區的海登姆登出生。
1908年隆美爾進入格登蒙皇家現代中學讀書,為期2年。
1910年7月19日,隆美爾在烏爾登堡的124步兵軍團參軍。
1911年3月,隆美爾進入格登蒙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在此,他與未來的妻子魯西相識。
1912年1月,隆美爾被授予中尉軍銜,並開始在124步兵團負責訓練新兵的工作,為期2年。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被派往烏爾姆的第49野戰炮兵連服役。
1914年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年9月,隆美爾乘火車開往德法邊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9月,隆美爾因用一支空步槍與三名法國士兵孤身奮戰而獲得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並因左腿受傷而住進醫院。
1915年1月,隆美爾離開醫院回到戰場。兩星期後,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
1915年十月,隆美爾被派往伍爾登堡山營擔任連指揮官。
1916年隆美爾與魯西結婚。
1916年夏季隆美爾調離西線戰場,前往羅馬尼亞。
1917年1月,在羅馬尼亞的德俄戰場上左臂受傷。
1917年9月26日,隆美爾被調往義大利北部。
1917年11月,隆美爾在經過庫克山和蒙特山等戰鬥後,攻下隆格諾恩鎮。
1917年年底,德皇威廉二世授予隆美爾一枚代表德國軍人最高榮譽的功勳獎章。
1918年1月,隆美爾被派往第64集團軍司令部擔任參謀。
1918年11月,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年12月21日,隆美爾離開參謀位置,回到步兵團,重新擔任連指揮官。
1919年3月,隆美爾到康士坦士湖的弗朗德利查斯芬指揮一個內務安全連。
1920年春,隆美爾參加了鎮壓蒙斯特蘭和威斯戈尼亞工人起義行動。
1920年10月1日,隆美爾被調往斯圖亞特第13步兵團擔任連長。在那呆了足足9年。
1928年兒子曼弗德雷出生。
1929年10月1日,隆美爾被派往德勒斯登步兵學院擔任教官。
1933年10月,隆美爾被提升為德國中部的哈茲山區駐在戈斯拉的第17步兵團第三營的指揮官。
1934年9月30日,隆美爾第一次與希特勒相遇在戈斯拉。
1935年隆美爾被調到德國著名的波茲坦軍事學院擔任教官。
1936年9月隆美爾成為希特勒警衛部隊的指揮官。
1937年年初,《步兵攻擊》出版,使隆美爾受到希特勒的重視。
1937年2月,隆美爾兼任希特勒青年團作戰部的特別聯絡官。
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希特勒將隆美爾派往新維也納的馬利德希亞軍事學院任校長。
1939年3月,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時,隆美爾擔任希特勒“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
1939年8月,隆美爾被提升為將軍並負責德國為入侵波蘭而建立的元首戰時司令部的指揮工作。
1939年8月25日,隆美爾率領元首戰時司令部警衛營開赴前線,準備參加入侵波蘭的戰爭。
1939年9月3日,英法等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9月3日至26日,希特勒到波蘭前線視察,隆美爾指揮元首戰時司令部負責警衛工作。
1939年10月2日至5日,隆美爾二赴波蘭,參加希特勒的勝利閱兵式。
1940年2月,隆美爾擔任第七裝甲師指揮官。
1940年5月至七月,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在法國境內一馬當先,屢立戰功,被稱為“魔鬼之師”。
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軍團總司令,遠赴利比亞協助義大利反擊英軍。
1941年3月31日,隆美爾攻下卜雷加港
1941年4月2日,隆美爾攻下阿傑達比亞。
1941年4月9日,隆美爾攻下梅基里。至此,非洲戰局基本被扭轉。
1941年4月11日,隆美爾第一次進攻托布魯克遭到失敗,此後不久,托布魯克戰事陷入僵局。
1941年4月12日,德軍繞過托布魯克,攻占了其東部的巴爾迪亞。
1941年4月13日,德軍攻下卡普錯堡和塞盧姆,衝出利比亞,反攻至埃及境內。
1941年5月15日,英軍執行“短促行動”計畫,反擊德意軍隊,最終被隆美爾挫敗。
1941年6月,挫敗“戰斧行動”以後,隆美爾被任命為德國“非洲裝甲兵團”指揮官,並晉升為上將。
1941年7月12日,巴蒂斯科取代加里波爾第擔任義大利駐非洲總指揮官。
1941年8月15日,德國非洲軍團被正式擴編為德國駐非洲裝甲兵團。
1941年11月18日,英軍發起“十字軍行動”,在隆美爾進攻托布魯克之前率先發起大規模進攻。
1941年12月4日,隆美爾不敵英軍的進攻,撤回到托布魯克以西。
1941年12月16日,隆美爾主動撤離昔蘭尼加半島,於1942年1月2日撤到布雷加。
1942年1月21日,隆美爾在阿傑達比亞向英軍發起反擊,大獲全勝。
1942年1月28日,隆美爾不顧墨索里尼的命令,奮起反擊首府班加西。
1942年1月29日,希特勒提升隆美爾為標準上將
1942年5月26日,隆美爾重回昔蘭尼加中部地區,並向托布魯克西部的卡扎拉防線發起進攻。
1942年6月20日,隆美爾攻占托布魯克。
1942年6月23日,隆美爾攻入埃及。
1942年6月24日,隆美爾攻克西迪巴拉尼。
1942年6月29日,隆美爾攻占馬特魯。
1942年7月1日,隆美爾向亞歷山大西部重要城市阿拉曼發起進攻,但未獲成功。
1942年8月4日,邱吉爾臨危換將,任命亞歷山大為駐中東司令。
1942年8月12日,蒙哥馬利抵達埃及,接任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
1942年8月19日,隆美爾身患重病,醫生建議回國治療。
1942年8月30日,隆美爾第二次向阿拉曼發起進攻,再遭失敗。
1942年9月23日,隆美爾離開非洲,回國治病,非洲裝甲軍團暫由施登姆指揮。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馬利向非洲軍團大舉進攻,代號“捷足”計畫。
1942年10月24日,希特勒指示隆美爾:中斷治療,返回非洲。
1942年10月25日,隆美爾重任裝甲軍團指揮官,與蒙哥馬利較量。
1942年11月2日,隆美爾不敵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戰敗。
1942年11月3日,隆美爾被迫撤軍,走上了艱難的西行之路。
1942年11月6日,隆美爾衝過蒙哥馬利的四次包抄,抵達馬特魯。
1942年11月8日,隆美爾撤出埃及,進入利比亞。同日,美英聯軍在艾森豪和亞歷山大的聯合指揮下,登入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對隆美爾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1942年11月11日,希特勒搶占科西嘉島和突尼西亞,在北非成立第五裝甲集團軍。
1942年11月15日,隆美爾撤到昔蘭加尼重要港口班加西。
1942年11月21日,因缺汽油,隆美爾被困到阿傑達比亞以北。
1942年11月23日,隆美爾撤至布雷加。
1942年12月11日,英軍追至布雷加,隆美爾繼續西行。
1943年1月23日,隆美爾撤出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1943年1月25日,非洲軍團進入突尼西亞。
1943年1月26日,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決定免除隆美爾的非洲裝甲軍團總司令職務。
1943年2月14日至23日,隆美爾向艾森豪的美軍部隊發起進攻,使美軍遭到重創。
1943年3月6日,德英雙方在突尼西亞中部打響了梅德寧戰役,德軍失敗。
1943年3月9日,隆美爾離開非洲返回德國,結束他在北非的沙漠生涯。
1943年3月11日,希特勒授予隆美爾騎士勳章上佩戴的鑽石。隆美爾成了第一個榮獲鑽石的德國陸軍軍官。
1943年3月14日,隆美爾開始了為期9周的醫療休假。
1943年5月7日,美英聯軍占領了北非的突尼西亞和比賽大。
1943年5月13日,被困於北非的25萬軍隊向盟軍投降。
1943年7月15日,隆美爾擔任B集團軍司令,準備進入義大利中部。
1943年7月25日,隆美爾帥B集團軍調防希臘。
1943年7月28日,因墨索里尼倒台,隆美爾重回慕尼黑。
1943年11月5日,希特勒命隆美爾帥B集團軍參謀班子調防西線海岸。
1943年11月21日,隆美爾離開義大利。
1943年12月1日,隆美爾開始巡視西線沿海陣地。
1944年1月10日,隆美爾正式擔任西線B集團軍總司令。
1944年2月,反希特勒的密謀集團分子施特羅林到隆美爾家做客。
1944年3月,隆美爾遷到拉`羅歇—基楊的B集團軍指揮所。
1944年4月15日,密謀分子斯達派爾擔任隆美爾的新參謀長。
1944年6月4日,隆美爾離開西線,回德國為妻子過生日。
1944年6月6日,盟軍登入諾曼第,這一天正是魯西的生日,隆美爾緊急趕回前線。
1944年6月11日,盟軍攻下諾曼第重鎮卡朗坦。
1944年6月25日,盟軍攻下諾曼第重要港口瑟堡。
1944年6月29日,隆美爾因執意要談政治問題而被希特勒趕出會場。
1944年7月9日,隆美爾與霍法克見面。
1944年7月17日,隆美爾遭到空襲,身受重傷。
1944年7月18日,盟軍攻下卡昂。
1944年7月20日,施道芬堡暗殺希特勒,未獲成功。
1944年8月1日,隆美爾在巴黎召開記者會,向英國人宣稱自己還活著。
1944年8月8日,隆美爾被送回赫爾林根的自家別墅養傷。
1944年8月25日,隆美爾的參謀長斯派達爾被逮捕。
1944年9月3日,隆美爾正式被解除B將集團軍司令一職。
1944年10月1日,隆美爾給希特勒寫了一封長信,表示自己的忠誠。
1944年10月4日,陸軍榮譽法庭在隆美爾缺席的情況下,確定了隆美爾涉嫌密謀活動的罪行。
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在家中被迫服毒自盡,終年5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