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翔實全面,主要包括:細胞培養、細胞的製備現分離、亞細胞組分分離和細胞器分離、抗體、顯微鏡技術、細胞蛋白質的特性、電脈與免疫印跡、蛋白標記和免疫沉澱、蛋白質的磷酸化作用、蛋白質轉運,以及細胞增殖、衰老和死亡、體外重建、細胞黏附和細胞外基質、細胞的能動性、細胞器運動。全書還附有各種實用信息和數據,包括試劑與溶液的配製、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藥物概要和各種常用技術的介紹等。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細胞培養
單元1.1 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的基本方法
單元1.2 適於哺乳動物細胞的培養基
單元1.3 細胞培養的無菌技術
單元1.4 滅菌和過濾
單元1.5 確定和控制細胞培養的微生物污染
單元1.6 酵母培養及培養基
第2章 細胞的製備與分離
單元2.1 成纖維細胞培養的建立
單元2.2 人淋巴細胞的製備和培養
單元2.3 人臍靜脈內在細胞的製備
單元2.4 轉梁EB病毒產生永生的B細胞株
單元2.5雷射捕獲顯微切割
第3章 亞細胞組分分離和細胞器分離
單元3.1 細胞組分分離概述
單元3.2 分離大鼠肝細胞質膜片層與漿膜結構域
單元3.3 利用差速及密度梯度離心法從組織和細胞中分離Golgi膜
單元3.4 利用差速離心及密度梯度離心從組織及細胞中分離溶酶體
單元3.5差速離心法從組織和細胞中分離線粒體
單元3.6 密度梯度離心法純化粗線體組分
單元3.7 用差速離心法和密度梯度離心法從組織和細胞中分離過氧化物體
單元3.8 從哺乳動物組織中分離細胞核及核膜
單元3.9 釀酒酵母的亞細胞組分分離
第4章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工具——抗體
單元4.1 單克隆抗體的製備
單元4.2 多克隆抗體的製備
單元4.3 免疫球蛋白G的純化
單元4.4 抗體綴合物用於細胞生物學研究
第5章 顯微鏡術
單元5.1 光學顯微鏡的校準及調節
單元5.2 螢光顯微鏡術
單元5.3 免疫螢光染色
單元5.4 螢光染料及螢光脂類衍生物標記細胞器
單元5.5 基本共聚焦顯微鏡術
單元5.6 用免疫過氧化物酶方法定位培養細胞和組織的抗原
單元5.7 低溫免疫金電子顯微鏡技術
單元5.8 相關的視頻光學/電子顯微鏡術
單元5.9 活細胞內微管和肌動蛋白絲的螢光斑點顯微鏡技術(FSM)
單元5.10 作為活細胞影像工具的GFP
第6章 細胞蛋白質的特性
單元6.1 膜結合蛋白質的分析
單元6.2 蔗糖密度梯度區帶沉澱法測定分子質量
單元6.3 體積排阻層析法(凝膠過濾)測定分子質量
第7章 電泳與免疫印跡
單元7.1 蛋白質的單向SDS凝膠電泳
單元7.2 非變性條件下的單向凝膠電泳
單元7.3雙向凝膠電泳
單元7.4 蛋白質單向平板凝膠等電聚焦電泳
單元7.5 蛋白質的瓊脂糖凝膠
單元7.6 凝膠中蛋白質的染色
單元7.7 免疫印跡和免疫檢測
單元7.8 凝膠和印跡中放射性標記蛋白的檢測和量化
第8章 蛋白標記和免疫沉澱
單元8.1 用放射性標記的胺基酸進行代謝性標記
單元8.2 用放射性標記的糖代謝性標記糖蛋白
單元8.3 用放射標記的脂肪酸進行的代謝性標記
單元8.4 細胞蛋白質的放射性碘化
單元8.5 免疫沉澱
單元8.6 酵母蛋白的代謝標記和免疫沉澱
第9章 蛋白質的磷酸化作用
單元9.1 用32P標記培養細胞和製備用於免疫沉澱的細胞裂解物
單元9.2 磷酸化的免疫檢測
單元9.3 MAP蛋白激酶信號的檢測
第10章 蛋白質轉運
單元10.1 用糖苷酶研究蛋白質轉運
單元10.2 內吞作用
單元10.3 蛋白質轉運到質膜
單元10.4 極化上皮細胞中的膜轉運
第11章 細胞增值,細胞衰老和細胞死亡
單元11.1 用流式細胞術確定細胞周期階段
單元11.2 在細胞周期的特定時期細胞同步化的方法
單元11.3 分析細胞周期中CDK活性和DNA複製
單元11.4 通過DNA片段化和形態學標準評價凋亡和壞死
單元11.5 細胞凋亡期間caspase活化分析
第12章 體外重建
第13章 細胞黏附與細胞外基質
第14章 細胞的能動性
第15章 細胞器運動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