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罐

粥罐

粥罐是專門盛粥用的罐,從流傳的實物考證明代崇禎時候就有,清順治之後大量生產,官民窯皆有。

介紹

崇禎順治時期粥罐的底部基本上皆澀胎無釉,康熙時圈足為雙層台階,乾隆以後的圈足就開始滾圓的泥鰍背,乾隆以前的雙肩上有四孔可穿金屬環,乾隆以後出現了四系可穿繩子。 粥罐的出現,因明末清初政局動盪,人們對於穩定生活的渴望,嚮往著粥(做)罐(官)高升來改變世道。所以因這個使命,同時這類產品基本都製作精良,通常不去使用而作為觀賞擺件,康熙以後逐步作為實用件了。

所謂粥罐就是專門盛粥用的罐,特點是直口圓體,與食物罐不同的是口直徑一般比較大,這是為了便於使用。有的有蓋,有的一邊各有兩個小孔,便於擺動。從流傳實物看明代崇禎時期已經有之,清初順治朝生產已具規模,現在大量流傳民間的是清民窯粥罐,以青花為主,上面裝飾花紋有人物、山水、花卉等。

歷史

清代流行的一種罐式,康熙時始創,以青花器為常見。通體呈矮圓形,器肩部有兩耳,可穿繩索或配金屬環以提取稀粥,故名粥罐。同治以後,粥罐使用廣泛,產量猛增。

粥罐(諧音做官),是專門盛粥用的罐,從流傳的實物考證明代崇禎時候就有之(早先都說起源於康熙),清順治之後大量生產,官民窯皆有。崇禎順治時期粥罐的底部基本上皆澀胎無釉,康熙時圈足為雙層台階,乾隆以後的圈足就開始滾圓的泥鰍背,乾隆以前的雙肩上有四孔可穿金屬環,乾隆以後出現了四系可穿繩子。

粥罐的出現,因明末清初政局動盪,人們對於穩定生活的渴望,嚮往著做(粥)罐(官)高升來改變世道。所以這個時期的粥罐從某種意義上肩負著更高層次的使命,同時這類產品基本都製作精良,通常不去使用而作為觀賞擺件,康熙以後逐步作為實用件了。

收藏

清康熙青花加官進爵圖粥罐

清康熙青花加官進爵圖粥罐,短頸、鼓腹、斂腰,雙層台階圈足內青花雙圈花押款。頸部一圈繪八寶圖案,腹部繪兩侍從一個獻上官帽一個敬獻上爵杯給一官人,寓意加官進爵。整器器型規整,人物繪畫細膩,青花發出翠毛藍,乃康熙中後期典型的特徵,有使用過的痕跡,可證明該器物乃當時大戶人家裡的實用器。

收藏粥罐有蓋最佳

第一,關於江西景德鎮民窯粥罐(俗稱稀飯罐罐)以清康熙民窯青花粥罐為最有名,青花發色鮮艷,層次分明,最成功者為寶石藍色澤。從器型看一般比較秀長,深腹肚扁平,沒有系把。現清康雍乾三朝,景德鎮民窯的粥罐,無論青花、五彩或單色釉的在市場上都很難尋及蹤影,青康熙特別是青花人物紋帶蓋粥罐,價格已不菲。而偶爾能見到的就是你這樣的粥罐。從清光緒景德鎮民窯產的粥罐器型上看,一般矮胖,且帶系,四系的居多,穿上繩索便於攜帶。從該罐看青花發色青翠,且有層次,畫技也不錯,應是景德鎮較大民窯廠清光緒仿康熙青花較好的民窯精品。

第二,從目前在市場上能夠看到清初到清末,乃至民國初期的景德鎮民窯粥罐無論是青花、粉彩還是淺絳彩基本上都缺蓋。從目前國內一些小拍情況看,清康熙民窯青花山水紋,口徑在6寸左右的帶獸紐罐蓋的粥罐價格都在萬元以上。而清光緒所仿青花粥罐價格約是康熙罐價格的三成,而缺蓋者,就大打折扣了,“殘衣只有半價了”。

第三,從目前市場情況看,收藏清光緒的景德鎮民窯的粥罐,無論是青花、粉彩、墨彩還是淺絳彩,最好應選擇帶蓋,品像絕佳,口徑在6寸以上的大粥罐,最具升值潛力。

粉彩九桃粥罐

收藏者:范東祥

藏品來歷:這件清光緒粉彩九桃粥罐是范先生的朋友送給范先生父親的生日壽禮。

藏品特徵:這對粉彩粥罐通高22厘米,腹徑18厘米,粥罐上共繪有九隻蜜桃,其中罐身上繪有六隻,蓋上繪有三隻,蓋的中心處還飾有桃形鈕,整個造型圖案寓意吉祥富貴。在粥罐的罐身兩側還有四個小系,便於安裝提梁環。

相關背景資料: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帶耳、帶提梁的陶罐製作。原始青瓷在其創燒之初,就開始生產印有凹弦紋、雲雷紋等花紋的帶系青瓷罐。瓷罐的一般特點為大口,短頸,深圓腹,底成圈足。明、清時期,瓷罐以景德鎮窯的製品為最佳。罐的肩部帶系的模式在兩晉南北朝非常流行,並延續至唐宋。這顯然與系在當時所起的能提能掛的作用有關。到了唐宋,燒造技術進一步提高,器物的線條美與色彩美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才讓肩部的系顯得不那么重要,逐漸退居於次要地位。明代是我國瓷罐史上的鼎盛時期,由於“罐”與“官”諧音,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瓶、尊,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並取代瓶,成為人們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同時罐的造型也更加豐富,出現了天字罐,將軍罐,蓮子罐,粥罐等等。到了清代,人們把瓷瓶同“吉慶平安”、“平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繫在一塊。於是,罐的地位又逐漸被瓶取代,罐的生產又開始以實用器為主,重新做起了盛貯的用器。

鑑定專家:華義武 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員 從事陶瓷研究鑑定工作42年

專家評述:首先它的名稱叫粉彩九桃粥罐,年代是光緒末期。粥罐是從明代晚期,景德鎮陶瓷工藝師們新發明的一種新的造型。這種造型深得當時勞苦大眾的歡迎,因為喝粥養人,所以在當時這種器皿是非常流行的,特別是清代晚期。這罐子造型是仿康熙的樣式,加以變化的一種形式。另外這個粥罐有一個特點,它上面那個紐是兩個桃,這是清代晚期造型當中的一個特點。這兩個粥罐,保存得比較完整,根據現在市場的參考價格,所以經過專家鑑定團的評比,現在給它三千元的價格,是一種參考價格。

專家鑑定團估價:3000元人民幣

關於粥罐的文章之《粥罐里的茶香》

冬日的早晨,陽光透過寬大的窗戶,照到壁台的青花粥罐上。陽光里的粥罐,藍色的冰梅紋散發著清雅的色澤。竹節的造型,與其相呼應的竹節形的鈕,一切都以最完美最和諧的方式組合著,存在著。

這個粥罐是我星期天去愛家古玩市場淘來的。這是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貨架上羅列著真真假假的古玩。老闆是個南方人,渾身上下透著精明。我直接從一堆假古玩中將這件粥罐挑了出來,心裡暗暗叫好。這是一件品相極佳的真古董。遂問價,老闆看我像外行,不像真買家,態度有些輕慢,隨口開了三千元的價格。

我決定買下。老闆後悔了,拿出各種青花罐讓我挑,而且保證價格優惠。我堅持要買粥罐,無奈之下,老闆哭喪著臉將粥罐包好交給了我。

這個粥罐是清代嘉慶民窯青花瓷器的精品,造型優美,呈竹節形。藍色的地子,上面散落著朵朵白色的梅花。這種紋飾在陶瓷裝飾上成為“冰梅紋”。粥罐帶蓋,同樣的藍地白色梅花裝飾,上面的鈕呈竹節形。罐身靠口沿處則有四個竹節形的系,用來繫繩便於提攜。嘉慶一朝,雖然官窯瓷器的燒造明顯不如前朝,但民窯生產依然如舊,所以出現了一些民窯的精品。這一朝瓷器的特點是:

在造型方面保持著乾隆的傳統,鼻煙壺更為流行。本朝出現了典型的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器物早期製作規整,胎質細潤,保持了乾隆風格,尤其民窯器物常與乾隆相混淆;晚期胎質漸粗,厚薄均有。釉色多白中泛青,釉上彩的釉色以色地為主,白地相對較少;釉面早期保持乾隆特徵,部分器物與乾隆有顯著區別,光潤不足,常有波浪釉;粉彩瓷多見開光,描金工藝普遍,總體上看,彩繪筆法纖細拘謹,紋樣構圖繁複刻板。嘉慶彩繪人物的臉比乾隆人物大一些、圓一些;官窯款一般均用“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主要為青花款,無框線。粉彩瓷器特別是豆青釉粉彩瓷器常見紅款。在霽藍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則有金款,有的還見刻款。民窯有“嘉慶年制”四字款。堂名款、紀年款較前朝皆少。

回家後,我將粥罐放在壁台上。把南方老家帶來的茶葉放在裡面。清晨,當陽光照進溫暖的房間時,我坐在雅致的茶桌旁,品嘗著那一縷縷的茶香。

(摘自2007年4月6日《北京日報》若蘭 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