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簡訊拜年](/img/1/db4/nBnauM3XwMDMxgTM4QDMwcz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0A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簡訊拜年](/img/1/210/nBnauM3X3gTN1kjMxUDMwcz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1A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簡訊拜年不是誰發明的,它是人們不約而同使用起來的。自古以來,風俗不會一成不變。年的特定情感不會變,但年的方式總在變。風俗不是制定的規則,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它也會自然而然地變化。這種變化來自一種需要,一種自發,一種情不自禁和順理成章。簡訊拜年原是來自手機拜年。手機先有通話的功能,後來才有簡訊功能。手機(通話)拜年是聲音拜年,簡訊拜年是文字拜年。當今這兩種拜年都被人們通用著。手機拜年的好處是,可以通過聲音直接感受到對方真實的情感。特別是相隔兩地的親人或朋友,聲音的感受就來得異常強烈。再有,對那些不識字或不善於文字表達的人來說,手機拜年更是必不可少了。
工業化
![簡訊拜年](/img/9/c24/nBnauM3X3ATM4MzMxQDMwcz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0A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簡訊浪潮中人們呼喚人文傳統
一位朋友在接受調查時說,特懷念以前收到很多賀卡的日子,那些賀卡里往往都寫著兩個朋友間才明白的話,讓人看了就覺得親切。她說:“也許是因為人都有惰性吧,雖然明知那種方式更親切,但到了該選擇的時候還是拿起了手機。己所欲,卻未施於人,結果自己心底的希望也成了奢望。”
這種“奢望”背後,是面對人文傳統日漸衰微、“無可奈何花落去”式的傷感。以往過年蒸年糕、吃年夜飯、守歲等習俗,如今只在農村還比較完整地保留,祭祀、社戲等帶有鮮明的農業文明印記的活動,更是離我們越來越遠。對於大部分長在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春節的“儀式”意義和教化作用漸行漸遠,工業化代表的快節奏、單一化的都市文明,以及獨立、分割的現代樓居生活方式,使得“拜年”日益簡化和快餐化。
優點
簡訊拜年的好處是,一、不給對方造成打擾,通話的鈴聲總有一種強加的意味,文字則靜悄悄送到你的身邊;二、文字的簡訊不會一掠而過,如果哪一條簡訊珍貴,可以保留在手機里反覆看看,反覆感受;三、中國人重要的文化魅力是方塊字的使用。在一兩公分見方的簡訊螢幕上,對文字的要求是句短字精而意味無窮,直率真摯又不失睿智。
調查
![簡訊拜年](/img/3/8ef/nBnauM3XycTNzMTM1QDMwcz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0A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手機普及率達48.5%,北京、上海、廣州等部分大城市已手機普及率已達100%。傳送簡訊每條0.1元,這一被公眾認同的資費標準,是2000年以來簡訊被用戶普遍青睞的主要原因。
伴隨著簡訊拜年的流行,相應的服務也層出不窮。每到過年,移動通信公司和各大網站都會推出簡訊拜年平台。在平台上,有各種各樣精心準備的祝福內容,有針對長輩的,有針對晚輩的;有針對老師的,有針對學生的;有針對同事的,有針對領導的……分門別類,應有盡有。一些網站還推出了彩信拜年,在音樂、視頻的輔助下,令情感的傳遞載體多媒體化。專家指出,一條簡訊承載著一個祝福,傳遞著一種思念。簡單的“拇指運動”省卻了登門拜訪的勞累,也讓傳統的春節變得更加健康、時尚、暖意融融。
統計
![簡訊拜年](/img/8/699/ml2ZuM3X4MDMyUzMyYDMwcz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2A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此外,專家預言,隨著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在部分城市商用,彩信、視頻等多媒體得到部分用戶認可,通信消費新時尚必將在牛年新春得到凸顯。
2009年春節期間手機簡訊傳送量又將有較大增長,是基於歷史數據的判斷。2008年春節假期手機簡訊傳送量為170億條左右,而在2007年、2006年和2005年,這一數字分別為152億條、126億條和110億條。
手機用戶數快速增長是簡訊傳送量增長的直接原因。截至2008年底,中國手機用戶數達到6.41億,比2007年末新增9392.4萬戶,手機普及率達48.5%。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08年中國手機簡訊傳送量達到6996.7億條,同比增長18.2%。
評價
![簡訊拜年](/img/6/b26/nBnauM3XzEDN4cTM2YDMwczMzITMyUDNxUjMwADMwAzMxAzL2A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其實,人們用簡訊拜年,並不影響登門拜年。對於至愛親朋、兒時摯友、交情較近較深的人,一定還是借著假期回家過年的好時機登門看望,親近親近。簡訊拜年不會成為登門拜年的絆腳石。相反,簡訊拜年倒是可以極其方便地對身在異地的親友們表達關切。隨著全球化,人的關係網也在“全球化”。人的流動性大,交往多,一個人一年裡新認識的人,比過去要多幾倍甚至十幾倍,而且天南地北,散布四方。過年時發個簡訊拜年,彼此加強聯繫,是現代生活的需要。拜年的本意是人情相牽;簡訊雖短,至少表示沒把人家忘掉,還送上一份祝福。人間指定性的祝福一年只有兩次,一次在生日,一次在年時。生日祝福是個人化的,過年拜年是全民共同的舉動。人們每到過年,心中就一定會生出一種特有的感情——對生活美好的企望和對人間美好的情意要表達出來。表達需要方式。一旦一種方式得到公認,約定俗成,代代相傳,就成為民俗,成為傳統。風俗就是按照傳統的共同的方式各盡其興和各盡其情。在漫長的傳統社會裡,使用的是傳統方式;在現代社會中,當傳統方式不再能盡情盡興時,自然會找來一些新的方式。比如給四面八方的朋友發個簡訊,拜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