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壩

築壩

今年4月,南水北調應急水源工程將通水。 經毛澤東一提醒,林一山馬上意識到:丹江口水利樞紐將來很可能成為南水北調的水源地。 於是,在承擔了南水北調工程源頭的任務之後,丹江口水利樞紐的背後又有了三峽的影子,“為三峽練兵”的使命。

築壩50年

築壩築壩
蓄積在湖北、河南兩省交界處的這庫清水,將在2010年流到北京。為了這一天,丹江口已經等待了50年。

今年4月,南水北調應急水源工程將通水。此時的水源來自河北省的四
個水庫。而真正的“南水”要順著南水北調乾渠向南溯源1200多公里。渠首所在,是湖北、河南兩省交界處的丹江口水庫。

南水北調的構想

1952年10月30日,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第一次出京巡視,他選擇了被中華民族視為“母親河”的黃河。

在河南鄭州黃河邊的邙山,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匯報了黃河的治理情況,並提出了一個從長江引水補充黃河的構想。毛澤東自上而下望著滔滔黃河,略作沉吟,忽然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點來是可以的。”

南水北調的戰略構想就這樣被提出來了。

1953年2月19日,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晨。毛澤東從武漢軍用碼頭登上“長江”號軍艦,順江東去南京。軍艦離開碼頭時,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奉命登艦。

此前,長江水利委員會從漢江防洪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出發,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並基本確認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是開發漢江的最佳工程方案。不過,只是由於規劃尚未完成,還沒有向中央匯報過。

經毛澤東一提醒,林一山馬上意識到:丹江口水利樞紐將來很可能成為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毛澤東興致勃勃地問:這是為什麼?林說:漢江再往下,流向轉向南北,河谷變寬,沒有高山,缺少興建高壩的條件,向北方引水也就無從談起。得到林一山肯定的回答,毛澤東高興地說:“你回去以後立即派人勘查,一有資料就即刻給我寫信。”

1954年毛澤東乘專列沿京廣線視察。途經武漢時,他用整整一夜的時間,聽取林一山關於三峽工程的匯報。

林一山回憶,當時他對毛澤東說,三峽工程我們自己乾並不太難,但需要在丹江口水利樞紐建成以後,因為這個工程的規模,也算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工程了。我們有了這個經驗,就可以把技術水平提高到能夠勝任三峽工程的設計了。毛澤東對此表示讚賞。

於是,在承擔了南水北調工程源頭的任務之後,丹江口水利樞紐的背後又有了三峽的影子,“為三峽練兵”的使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