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貴賤,均貧富
正文
中國宋代起義農民提出的關於政治經濟要求的口號。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起義農民提出的各種要求,反映出社會發展不同階段上階級鬥爭的具體內容,也反映出不同階段起義農民的經濟思想。在唐宋時期,起義農民的經濟思想是以平均主義為核心的,唐末起義農民就提出過“均平”(《新唐書·黃巢傳》)的要求。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王小波(?~994)、李順在四川發動農民起義時曾說:“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皇朝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十三),他們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到北宋南宋之交金兵南侵時,協同宗澤(1059~1128)防守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義軍首領王善說過:“天下大變,乃貴賤貧富更替之時”(李心傳:《建年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九),這就在“均貧富”之外,增添了“等貴賤”的內容。
“等貴賤”是針對封建等級差別提出來的;“均貧富”是針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所形成的財富分配不均提出來的。“等貴賤、均貧富”思想否定了那種維護封建制度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觀。兩宋時期,地主階級占有絕大部分的墾田,使許多農民失去土地成為代人傭耕的“客戶”;同時,皇族、官僚、僧尼和道士都享有免役的特權,使農民遭受沉重的田租和賦役剝削,社會的貧富懸殊與貴賤差別成了強烈的對照。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就產生了起義農民“等貴賤、均貧富”的思想。
北宋末南宋初,鐘相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內部互稱“爺兒”,體現不分貴賤的平等關係。對官吏、豪富之家,則堅決鎮壓,並通過“劫財”剝奪富室財物以實現“均貧富”的主張。雖然起義軍還沒有明確提出均平土地的要求,但實際上已經有過分占田主土地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