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上海便已是中國電影的搖籃。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更是中國惟一被認可的國際電影節。經過去年因SARS的停辦,2004年6月5日至13日,上海國際電影節終於迎來第七屆盛會,來自世界51個國家和地區的578部影片報名參展,無論是影片數量還是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都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歷屆之最。
共有16部影片參與角逐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其中包括兩部中國影片:《美麗上海》和《茉莉花開》。另外,電影節還設定了英國電影展、紐西蘭電影展、北歐電影展、愛爾蘭電影展四個特別影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發現、挖掘亞洲電影新人,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今年在“金爵”國際電影論壇系列活動中新增了“亞洲新人獎”評選活動,並設定了亞洲新人最佳影片獎、亞洲新人最佳導演獎等獎項,讓世界更多關注亞洲電影的新生力量。
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人及作品 |
---|---|
評審會主席 | 丁蔭楠{中國} |
評 委 | 朴哲洙{韓國}、黑木和雄{日本}、奧莉維亞·阿塞亞斯{法國} 大衛·凱撒{澳大利亞}、羅恩·漢得森{美國}、文雋{中國香港} |
主競賽單元 | |
金爵獎最佳影片 | 《代價》(伊朗) |
金爵獎評審會特別獎 | 《茉莉花開》 (中國) |
金爵獎最佳導演 | 李在容《醜聞》(韓國) |
金爵獎最佳編劇 | 艾撒·伊里《兄弟》 (芬蘭) |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 安德魯斯·威爾遜《校園規則》 (瑞典) |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 顧美華《美麗上海》 (中國) |
金爵獎最佳攝影 | 馬瑞塔·豪福斯、派卡·歐提拉《兄弟》 (芬蘭) 彼德·莫克羅辛斯基《校園規則》 (瑞典) |
金爵獎最佳音樂 | 李炳宇《醜聞》 (韓國) |
亞洲新人獎 | |
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 | 《結伴同行》(日本) |
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 | 朱文《雲的南方》(中國) 《我記憶中的女孩》(泰國) |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 |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劇情片 | 《茉莉花開》(中國) |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視覺效果 | 《醜聞》(韓國) |
參賽影片
《美麗上海》(中國) 導演:彭小蓮
《醜聞》(韓國) 導演:李在容
《特瑪拉》(匈牙利) 導演:扎波克斯·哈度
《瑪利亞的懺悔》(克羅埃西亞)
《天堂書屋》(日本) 導演:Tetsuo Shinohara
《回家》(德國)
《母親》(英國) 導演:羅傑·米切爾
《兄弟》(芬蘭) 導演:EsaIlli
《父親與他的兒子們》(法國) 導演:米歇爾·布日納
《代價》(伊朗) 導演:克斯羅·馬素米
《校園規則》(瑞典) 導演:麥可·哈夫斯特羅姆
《溫森特之謎》(德國) 導演:阿亞斯
《戰爭陰雲》(加拿大) 導演:巴力·來維
《還俗》(泰國) 導演:朗斯·尼梅畢達
《我的父親》(義大利/巴西/匈牙利) 導演:艾吉笛歐·艾羅尼柯
《蛇之戀》(日本) 導演:高山由紀子
《茉莉花開》(中國) 導演:侯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