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於2010年8月29日—11月21日舉行,總題目是金澤美術館和紐約新博物館的設計者,2010年的普利茲獎得主妹島和世指定的,叫做“人們相遇於建築。針對這一主題,中國館策展人唐克揚則提出了“來此與中國約會”方案作為回應。

概述

紐約新當代藝術館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共同設計的這座建築像是不對稱金屬格線盒子的堆積體,造型時尚,裹著白色的外衣。紐約新當代藝術館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共同設計的這座建築像是不對稱金屬格線盒子的堆積體,造型時尚,裹著白色的外衣。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世界建築行業中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創意藝術展會之一,雙年展每屆設定的參展主題,都融合了當年全人類共同關注的世界語彙,從建築藝術方面呈現出對地球和人類的呵護,對生存與生活方式的探討。2010年第12屆雙年展將於8月29日—11月21日舉行,總題目是金澤美術館紐約新博物館的設計者,2010年的普利茲獎得主妹島和世指定的,叫做“人們相遇於建築”(亦可翻譯為“建築使人們相遇”,兩者意義有所不同)。相形於大多數建築師所關注的行業焦點,這或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跨界”題目,它把建築問題變得感性和人間化了,體現了建築師的社會關懷。

中國館

主題確定

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為2010年獲得“建築界諾貝爾獎”之譽的普利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並指定“人們相遇於建築”為本屆展覽主題。針對這一主題,中國館策展人唐克揚則提出了“來此與中國約會”方案作為回應。簡單地說來,“約會”不同於“聚會”,它發生在“聚會”之前,也顯現於確定的和大寫的建築之前。它強調建築程式(architectural program)對人的行為的規範和指導意義,但同時指出人們相約的願望對於建築的體驗和設計亦具有再造的功能。一個模糊的/將發生的約會,將個人的感性和公共的情境相勾連,同時又給它們各自發展的餘地,生髮出戲劇性的可能。

回應“人們相遇於建築”的主題,中國館刻意展現一種綜合性的空間營造,一套完整有層次的學術觀念表達。它不是某一個藝術家的個別觀念表達,而是呈現了中國建築學應有的尺度和思想性,包括營造活動作為綜合社會實踐的複雜性,社會大眾對建築學的理解之於這一行業的意義,以及建築師對他們負有的責任。這種全景式的期待和展望是“約會”的第一層涵義,它未定的答案本身構成了這一主題的有趣之處。

中國館選擇了國內知名的一位建築師、一位景觀建築師和兩位涉足空間營造領域的藝術家聯手來表達一個動態的建築環境,同時它還選擇了兩位以“人和空間的關係”為創作對象的藝術家的作品,展覽不僅包括現場的空間裝置,還涵蓋了完備的文獻展覽內容,側重於闡釋“公共空間”在當代中國的發展歷程和未來可能,展覽並試圖鼓勵觀眾對展覽主題進行思考與回饋。無論就展覽策略還是營造方法而言,這次的國家館都是動態的,不定形的,這是“約會”的第二層涵義。

參展團隊

樊躍和王潮歌設計的《風牆》是一個無形的建築,它們利用風、光來製造牆的感覺。樊躍和王潮歌設計的《風牆》是一個無形的建築,它們利用風、光來製造牆的感覺。

出征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中國團隊將是一支跨界隊伍。不僅有國內知名建築師朱錇、景觀建築師朱育帆,還有“印象系列”演出的導演樊躍王潮歌以及藝術家徐累王衛

屆時,朱錇還將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尋找靈感,朱錇告訴記者他將在展區的處女花園內搭建一個名叫“意園”的裝置。屆時,朱錇將讓整個裝置變成虛幻的“光的矩陣”,由1300多根透明、半透明的玻璃桿構成。上部的半透明感和底部的透明感,使得整個裝置似白雲飄浮於地面之上,虛幻而超現實。從空中俯瞰,整個矩陣取中國書法用筆之神韻。

而樊躍和王潮歌的參展作品《風牆》則將在中國館“油庫”室內,在現有的空間格局中製造《風牆》。樊躍稱,自己和王潮歌是作為其他行業的藝術家參展,就繞道而行,做一個沒有形象的建築。最後他倆想到用風來表現一道牆,觀者可以用手、身體去感受這個建築。同時,為了使這道“無形牆”的寓意更清晰,他倆還以雕塑飛鳥撞入“風牆”的視覺手法來演繹這個作品:展翅騰飛的鳥,撞到看不見的牆上,被強大的風勢改變了飛行軌跡,讓觀者能清晰“看到”牆的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