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問世的交換式集線器,可以明顯地提高乙太網的性能。
交換式集線器常稱為乙太網交換機或者第二交換機,表明這種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第二層交換機是對應於OSI/RM的第二協定層來定義的,因為它只能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第二層交換機依賴於鏈路層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連線埠數據間的線速交換,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數據流控制。這是最原始的交換技術產品,目前桌面型交換機一般是屬於這類型,因為桌面型的交換機一般來說所承擔的工作複雜性不是很強,又處於網路的最基層,所以也就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數據連結功能即可。目前第二層交換機套用最為普遍(主要是價格便宜,功能符合中、小企業實際套用需求),一般套用於小型企業或中型以上企業網路的桌面層次。
相關詞條
-
cisco交換機
交換機(英文:Switch,意為“開關”)是一種用於電信號轉發的網路設備。它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路節點提供獨享的電信號通路。最常見的交換機是以太...
概念 原理 技術發展史 分類 功能 -
交換機
交換機(switch)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HUB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
簡介 分類 功能 交換方式 功能 -
網路交換機
網路交換機,是一個擴大網路的器材,能為子網路中提供更多的連線連線埠,以便連線更多的計算機。隨著通信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推進,網路交換機市場呈穩步上...
分類 功能 原理 技術要點 廉價交換機 -
交換機原理
Ethernet是乙太網的意思,歷史上使用的是十兆標準,現代基本上是百兆到桌面,千兆做幹線。對數據業務量大的多採用千兆到桌面,萬兆做幹線。 交換機和集線...
原理套用 乙太網 工作原理 結構 協定術語 -
四層交換機
要想認識第四層交換機,先得對傳統的第二層交換機和現在廣泛套用的第三層交換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一些簡單了解,只有通過比較,你才能真正鑑別第四層交換機。
第二層交換機 第三層交換機 第四層交換機 -
交換機基本原理
交換技術是一個具有簡化、低價、高性能和高連線埠密集特點的交換產品,體現了橋接技術的複雜交換技術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操作。與橋接器一樣,交換機按每一個包...
概述 第二層交換機 第三層交換機 三種交換技術 -
區域網路交換機
區域網路交換機(LAN switches)指的是用在交換式區域網路內進行數據交換的設備。 傳統的乙太網中,在任意一個時刻網路中只能有一個站點傳送數據,其他站...
特點與優點 功能 基本原理 技術特點 交換機 -
三層交換機
三層交換機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換機,工作在OSI網路標準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三層交換機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區域網路內部的數據交換,所具有的路由功...
套用背景 套用目的 優勢特性 工作原理 -
多層交換機
多層交換機是結合了2層交換和3層路由功能的一種交換機。
技術介紹 產品介紹 體系結構 主要功能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