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機構簡介
第三方機構,是指獨立的非政府的第三方的服務機構。說它是獨立,主要要強調,獨立責任,責任分離。也就說它自己獨立承擔責任。
我國傳統的事業單位,嚴格意義上來講,不是獨立第三方機構。因為老百姓認為,這些事業單位,就是政府的一部分。錢是政府出的,機構也是政府管的,人事也是政府管的,還享受政府的待遇,出了問題,當然是政府的責任。所以事業單位沒有獨立責任,也沒有於中央政府責任分離。
(二)
政府為什麼要事業第三方機構?現在社會越來越複雜,不是簡單的“非是即非”,不是簡單的“0和1”的關係,而是一個複雜系統。簡單的說“行和不行”,不用深度治理的辦法,解決不了後現代化時代的複雜社會問題。簡單的一分為二,要么行要么不行,用這種簡單辦法來治理國家,就會出現“忽左忽右”的格局,不是一個穩定的形態。
中央政府多用第三方機構,就要克服“技術複雜性”、“社會複雜性”、“人的複雜性”等複雜問題。深度的問題,往往是一個技術問題,尤其是哪些“好壞難定”、“毀譽參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行政決策,最後不要由政府來決策,而交給第三方來解決。政府非要做決定,出了問題,政府就要承擔責任。
政府不做決定,出了問題,第三方機構來承擔責任。第三方機構出了問題,換個第三方,責任問題就化解了。這樣政府把一個複雜問題轉換一個簡單問題來管理,即管理第三方機構。
(三)
第三方機構是Governance治理方式的一種。它更合理的代表社會各方面的利益,穿針引線,協調並避免衝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以協調妥協為手段,以規則和程式為方法,以協定和檔案約定為準則,合理地解決複雜的社會治理問題。
第三方機構的作用
據多家媒體報導,北京市計畫在今年推行物業服務第三方監理機制,在物業項目收費標準、物業服務行為技術評估、物業項目交接等容易產生糾紛的環節,鼓勵第三方進入監理評估,促使物業服務市場更加透明、規範。
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很多人都不陌生。比如,有的物業公司擅自提高物業費,有的不經業主同意便將綠地、停車位等公共區域改作它用,有的公司提供的物業服務質量不斷下降,對此,業主除了拒交物業費以示抗議外,可以採取的有效維權手段十分有限。而小矛盾久拖不決的後果往往是矛盾升級,有的業主組織起來圍攻物業,有的物業給業主斷水斷電斷氣。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獨立於物業和業主之外的第三方機構的介入非常必要。根據制度設計,第三方監理機構可以在樓盤竣工時代表業主進行驗收,可以根據物業服務的各個方面,測算出小區物業費的定價標準,可以調解物業和業主之間的矛盾,可以對物業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判。
某種程度上,在物業和業主之間,第三方監理實際上扮演著多種角色——“片警”、“居委會大媽”等。可以預見的是,有了第三方力量的介入,物業與業主間的矛盾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調處方式,同時有利於將一些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其實,很多領域和行業內的糾紛和矛盾,迫切需要第三方機構或第三方力量的介入。比如,為解決醫療糾紛,寧波市在醫院和患者之間引入了人民調解和保險理賠機制,通過獨立、公正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及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等第三方力量,以專家庫為支撐,增加醫療糾紛處置的公平性、專業性和規範性,被譽為醫療糾紛的“寧波解法”。還有,上海楊浦區舊城改造指揮部在該區18街坊拆遷啟動之初,就成立了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律專業人士等組成的公信評議組,對拆遷全過程監督,同時,全面實行第三方參與矛盾化解機制,為舊城改造突破瓶頸闖出了一條新路。
此外,在有政府部門牽涉其中的公共事件的處理過程中,公眾也呼籲由第三方力量介入調查。因為第三方與所涉爭議的利害關係較小或者不存在利害關係,可以以相對獨立、客觀的視角進行分析判斷,從而更有利於查明真相,化解矛盾。
可以說,人們對第三方力量的渴求實際上是對一種居中裁判機構和機制的渴求,是對公平正義的渴求。而一些在當下業已存在的有第三方性質的機構如消協等組織,由於種種現實原因,其獨立性、影響力還不盡如人意,或者說,其第三方的中立特徵有待強化。
第三方力量要保持其獨立、超脫的立場,其重要前提是不能成為某一方利益群體的代言人,不以盈利為目的,在運營資金上相對獨立,同時,其人員要具備所涉領域的專業知識。
在一些國家,第三方力量被認為是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主要力量。無論是公民之間發生糾紛,還是百姓與政府機構、大公司等發生矛盾,引入第三方力量進行公平裁決是常用的辦法,而第三方力量經常由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和機構充任。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真正獨立、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和力量的成長剛剛起航。而基於我國國情,其它國家的經驗未必全都適用。因此,積極探索、培育更多的第三方力量和第三方監理、監督機制,從而探索更多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途徑,應當提上議事日程。
現狀和問題
第三方應該是游離於企業和政府之外的、完全代表消費者的獨立機構。在我國,第三方一般指媒體、一些行業協會如消費者協會或質量協會等。但是媒體都是有主辦單位的,它雖然追求公正,也不是完全獨立的。而協會組織因為歷史原因和經費原因,或多或少都要掛靠在某個機構上,有一定政府背景,比如中國消費者協會是工商局的,質量管理協會掛靠在國資委,所以這些協會的獨立性並不是很高,很多都是有一些商業利益在裡面,比如一個企業贊助了協會的活動,協會推出的數據或結論就可能有利於這個企業。 中國不像美國有很好的體制,保障手段都比較多。美國的消費者協會和J.D.Power等機構能夠從社會上拿到很多個人捐款或募捐,這是其最主要的經費來源,和企業沒什麼關聯,所以比較公正。
不過,雖然中國的第三方監督機構都很難說是嚴格意義上的獨立機構,但是這並不妨礙它第三方的立場和行為,比如中消協雖然是工商局下屬的,但它通過一些活動,也表達了消費者的訴求。你看不出來它有什麼政府的背景,它完全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實際上它也是在做這些事情,實際上在中國很難判斷一個事情和一個體系內部的關聯度,能維持多久,有沒有長期性和有效性。這是這些機構面臨的難題。如何始終保持第三方的公正,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