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長沙戰役

第一次長沙戰役(又稱為“第一次長沙會戰”、“湘北會戰”,日本稱“湘贛會戰”),指1939年(民國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本軍隊進行的防禦戰役。這次戰役是繼“二戰”歐洲大戰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

簡介

第一次長沙戰役(又稱為“第一次長沙會戰”、“湘北會戰”,日本稱“湘贛會戰”),指1939年(民國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第九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本軍隊進行的防禦戰役。這次戰役是繼“二戰”歐洲大戰爆發後日軍對中國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攻勢。日本為達到對國民政府誘降和軍事打擊,集中10萬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向長沙發起了進攻。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為司令長官)為保衛長沙,採取以湘北為防禦重點,“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調動了30多個師和3個挺進縱隊,共約24萬多人參加此次戰役。至10月9日,中國軍隊第195師恢復到進占鹿角、新牆、楊林街之線,日軍陸續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至10月14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
有兩個因素令日軍發動這次戰役,其一是納粹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另外日本關東軍剛剛在諾門罕戰役中被蘇聯紅軍擊敗,因此希望在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以恢復士氣。
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以所謂天戰法,依湖南的地勢,左倚洞庭湖,右憑幕阜山,以其間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河這四條河做為遲滯日軍的依據,並徹底實施“化路為田,運糧上山”的做法,將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機動力消除。故總體方針為“後退決戰,爭取外圍”:國軍以且戰且退做法在四河與幕阜山間游移,攻擊然後後撤躲藏,將日軍拖入四河之中,最後再以長沙城中主力與外圍藏在山林中的部隊合圍深入四河中的日軍。
長沙一次會戰日軍戰鬥序列
第11軍指揮 岡村寧次
第6師團 稻葉四郎
第33師團 甘粨重太郎
第101師團 齋藤彌平太
第106師團 中井良太
上村支隊 上村乾男
奈良支隊 奈良晃
第三艦隊 香月清司
第三航空團 管原道大
共約18萬人
日軍於9月17日發起進攻,其部隊從江西省北部向西進攻湖南省,但是日軍的進攻由於向西過度延伸及國民革命軍從南北兩面反擊,因而被迫向東撤退。
9月19日,日軍沿新牆河對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雖然日內瓦戰爭公約禁止使用毒氣,但日軍卻利用毒氣攻擊中國軍隊,到9月23日日軍將國軍逐出新牆河地區,其第6師團及第13師團在炮火支援下渡河及沿汨羅江向南推進。
激烈的戰鬥在23日後仍然持續及中國軍隊向南撤退以吸引日軍,同時其增援部隊到達東西兩翼以實施包圍,9月29日日軍到達長沙外圍,但是他們因補給線被切斷而未能攻占該城,10月6日在長沙附近之日軍大量地被消滅,只有少數殘餘部隊北撤。
長沙是第一個沒有失陷的中國主要城市,其指揮官薛岳從他在該城的勝利中獲得榮耀,這令中國阻止日軍與中國南方的部隊會師。
第一次長沙戰役
第二次中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 1939年9月13日 – 10月8日
地點: 長沙市及附近地區
結果: 中國獲勝
參戰方
國民革命軍,第9戰區 日本皇軍
指揮官
陳誠,
薛岳 岡村寧次
兵力
5個集團軍、1個軍團和7個軍共180,000人 5個師團共90,000人,20艘軍艦和超過艘100汽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