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托倫和約

第一次托倫和約是與條頓騎士團國之間戰爭的和約。1411年2月1日,和約在條頓騎士團國最南端的城市托倫簽署。

簡介

第一次托倫和約是結束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與條頓騎士團國之間戰爭的和約。1411年2月1日,和約在條頓騎士團國最南端的城市托倫簽署。這個和約在歷史上通常被認為是波蘭-立陶宛聯盟外交上的失敗,因為波蘭-立陶宛聯盟未能充分地利用1410年6月的格倫瓦爾德戰役中對騎士團的決定性勝利所造成的形勢。條約簽署後,條頓騎士團將在戰爭期間占領的多布任地區歸還波蘭王國,並將薩莫吉提亞暫時歸還立陶宛。第一次托倫和約所製造的結果是不穩定的,它直接導致了1414年的洪格爾戰爭和1422年的魯布戰爭,最終通過1422年9月27日簽署的梅爾諾海和約才解決了領土的爭端。第一次托倫和約規定的大額賠償對於條頓騎士團而言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它直接導致了騎士團內部的紛爭和境內的經濟衰退。自此之後,條頓騎士團再無法恢復過去的強大實力。
1409年5月,條頓騎士團在拉瓊日和約後獲得的薩莫吉提亞爆發起義。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隨即對起義者提供支援,由於波蘭已於1386年與立陶宛結成同盟,因此也宣布支持薩莫吉提亞起義。一個地區性的起義逐漸變成了一場國際戰爭。首先,條頓騎士團襲擊了波蘭王國,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占領了多布任。雙方為了對全面的戰爭作準備,同意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1409年10月提出的停戰建議。停戰的狀態在1410年6月被打破。波蘭-立陶宛聯盟入侵普魯士地區,在格倫瓦爾德大敗條頓騎士團,騎士團的大部份首腦都在戰役中陣亡。格倫瓦爾德戰役之後,條頓騎士團國境內的大部份堡壘都不戰而降,騎士團只據守殘存的八座要塞。波蘭-立陶宛聯軍對馬林堡的長期圍攻為條頓騎士團組織防禦提供了時間。在久攻不克的情況下,缺乏物資、士氣低落的波蘭-立陶宛聯軍在1410年9月撤圍而退。條頓騎士團迅速收復了被波蘭占領的大部份堡壘。波蘭國王雅蓋沃二世組織了一支新的軍隊在1410年10月10日的科羅洛沃戰役中再度擊敗條頓騎士團。新任的條頓騎士團大團長海因裏希·馮·勞恩希望能招募新的十字軍繼續戰鬥,但騎士團的公議會卻更傾向於議和。最終雙方都同意停戰,期限為1410年12月10日至1411年1月11日。雙方在拉瓊日進行了三年的談判,最後談判破裂,騎士團再度進攻多布任。新的戰事引發了新的一輪談判,最終雙方在托倫簽訂了和約。

條約內容

根據條約,條頓騎士團國與立陶宛的邊界退回到1409年以前。騎士團在波蘭國王雅蓋沃二世和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在位期間暫時放棄對薩莫吉提亞的領土要求,在他們死後,薩莫吉提亞重新歸條頓騎士團國所有。在南方,騎士團占領的多布任地區歸還波蘭。實際上,條頓騎士團幾乎沒有領土損失。(在格倫瓦爾德的慘敗後,第一次托倫和約可以算是騎士團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了。)雙方同意在今後出現領土爭端時由國際仲裁解決。雙方都同意開放邊界,允許貿易。波蘭國王雅蓋沃二世和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保證將薩莫吉提亞的異端逐步改宗天主教。
條約還規定,騎士團要在四年內分期支付6000000格羅申(德國古貨幣單位)給波蘭,波蘭則釋放在格倫瓦爾德俘虜的騎士團人員。若在某一付款期內未能按額支付,則當期須額外支付720000格羅申。所有賠款總值約為85萬英鎊,相當於當時英格蘭王國10年財政收入。

後果

為了增加收入以支付賠款,條頓騎士團大團長海因裏希·馮·勞恩決定提高稅收。他勒令普魯士各城市代表組成的公議會批准這一項特別稅收。但澤和托倫反對這項稅收,但被迫徵收。此外,條頓騎士團還沒收教堂的金銀,借入大量債款,前兩年按時支付了足額的賠款。然而,後期的賠付在騎士團掏空了國庫重建城堡和軍隊後變得越來越困難。除此之外,騎士團每年還要向教皇和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贈送大量昂貴的禮物以確保他們的支持。稅收記錄顯示,那幾年的農業持續歉收,許多村鎮在上交了稅款後都衰落荒廢了。
和平實現後不久,關於薩莫吉尼亞的邊界問題再起爭端。維陶塔斯宣稱涅曼河以北的所有土地包括港口城市梅梅爾都屬於薩莫吉尼亞,因此應該將這些地方交給立陶宛大公國。1412年3月,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答應調解第三期付款、薩莫吉尼亞邊界等若干問題。雙方的談判代表團在匈牙利首都布達會晤。1412年8月,西吉斯蒙德宣布第一次托倫和約是公平、合適的,並指派Benedict Makra審查雙方的邊界要求。賠款維持原額,最後一筆賠款最後於1413年1月支付。Benedict Makra在1413年宣布,將涅曼河北岸交給立陶宛。騎士團拒絕接受這個結果。雙方的戰爭在1414年再度爆發,同時談判也於康斯坦茨宗教公議會上繼續,但一直沒有達成一致。直到1422年,雙方簽訂了梅爾諾海和約才最終解決了爭端。
總的來說,第一次托倫和約對普魯士地區造成了長期的負面影響。到了1419年,條頓騎士團國20%的土地荒廢了,貨幣大量貶值。賦稅的增加和經濟的衰退使國家內部主教、世俗騎士和城鎮市民政治鬥爭更趨劇烈。這些政治分歧隨著後來與波蘭-立陶宛聯盟的戰爭而加劇,最終催生出了“普魯士聯盟”,內戰將普魯士地區分裂了開來(十三年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