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水百步還魂、大葉竹菜、豬鼻孔、酸豬草、小竹葉菜、筍殼菜、葉上花、小青竹標。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心、肝、胃經。
功效
清熱,利水,解毒,化瘀。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肺癆咳嗽,口渴心煩,水腫,熱淋,白帶,咽喉疼痛,癰瘡腫毒,跌打勞傷,風濕骨痛。
相關配伍
1、治感冒風熱:筍殼菜15g,青蒿15g,薄荷9g,桑葉9g。水煎服。
2、治心熱煩渴,小便短赤:筍殼菜30g,麥冬12g,水燈心15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水臌:豬鼻孔、車前草各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4、治癰腫、疔毒:鮮筍殼菜、紫花地丁各適量。水煎服或搗爛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5、治勞傷:豬鼻孔15g。煨水服。
6、治耳聾:豬鼻孔15g。燉肉吃。(5-6方出自《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極少莖近於直立。莖長0.5-6米,常無毛。葉柄長3-10厘米,葉片心狀圓形,有時心狀卵形,長5-15厘米,寬3-15厘米,頂端常尾尖,基部深心形,上面多少被柔毛。蠍尾狀聚傘花序有花1至數朵,集成圓錐狀,圓錐花序下面的總苞片葉狀,長2-6厘米,上部的小而卵狀披針形。花無梗;萼片長3-5毫米,頂端急尖;花瓣白色、淡紫色而後變白色,線形,略比萼長。蒴果長約4-7毫米,頂端有長達3毫米的芒狀突尖。種子褐灰色,長約2.5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3000m的山谷、灌叢、密林下或草地。分布於中南、西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浙江、湖北等地。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風濕病關節疼痛,皮膚感染,感冒,帶下病和小便不暢、澀痛等。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 》:“養陰清熱,化瘀利水,滋腎。”
2、《四川中藥志》1982年版:“清熱,利尿,解毒。用於感冒發熱,口渴心煩,熱淋,小便不利,癰瘡腫毒,咽喉疼痛。”
鴨跖草目百科
鴨跖草為一年生草本, 喜歡在潮濕的草地生長, 葉形為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葉序為互生, 莖為匍匐莖, 花朵為聚花序, 頂生或腋生, 雌雄同株, 花瓣上面兩瓣為藍色, 下面一瓣為白色, 花苞呈佛焰苞狀, 綠色, 雄蕊有6枚。 |
矮水竹葉 | 波緣鴨跖草 | 波緣水竹葉 | 穿鞘花屬 |穿鞘花 | 橙花水竹葉 | 長花枝杜若 | 長柄杜若 |川杜若 | 蔥草 | 大苞鴨跖草 | 大葉鴨跖草 | 大苞水竹葉 | 大果水竹葉 | 杜若屬 |杜若 | 大杜若 | 耳苞鴨跖草 | 鳳眼藍屬| 鳳眼藍 | 飯包草 | 根莖水竹葉 | 紅毛竹葉子 |黃眼草 | 黃眼草屬 | 黃谷精| 箭葉雨久花 | 尖果穿鞘花 | 假紫萬年青 | |假紫萬年青屬 |聚花草屬 | 聚花草 | 寬葉水竹葉 | 孔藥花屬 | 孔藥花 |雷公連雨久花| 藍耳草 |藍耳草屬 | 裸花水竹葉 | 毛果網籽草 | 密花杜若 | 牛軛草 | 南非黃眼草| 攀援孔藥花 | 鞘苞花屬 | 鞘苞花 | 沙地藍耳草| 四孔草 | 水竹葉 | 樹頭花 | 少葉水竹葉 | 水竹葉屬| 傘花杜若 | 三瓣果 | 三瓣果屬 | 葶花水竹葉 | 田蔥屬 | 田蔥 | 網籽草屬 |網籽草 | 細竹篙草 | 腺毛水竹葉| 細柄水竹葉 | 狹葉水竹葉 | 小葉孔藥花 | 西藏三瓣果 | 鴨跖草目 | 雨久花屬 |雨久花 | 鴨舌草 | 鴨跖草 |鴨跖草屬 | 雲南聚花草 |疣草 | 雲南水竹葉 | 硬葉蔥草 | 竹節菜 | 蛛絲毛藍耳草 | 紫背鹿銜草 | 紫竹梅屬 | 竹葉吉祥草屬| 竹葉吉祥草 | 竹葉子屬 | 竹葉子 | 中國黃眼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