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基本信息

名畫背景

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中國歷代名家竹林七賢
上起三國曹魏,中歷西晉、東晉十六國,下迄南北朝至隋統一,這一時期多戰亂,國土長期分裂,朝代頻繁更迭,士族地主的統治極端腐朽,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但另一方面,儒家名教失去它原有的維繫人心的力量,外來的佛教在中國獲得廣泛傳播和狂熱信仰。

處在紛爭不息、動盪不安的社會之中的士人階層,由於普遍對現實世界感到絕望,他們尋求各種精神寄託,還有一部分人則喜歡沉湎於藝術的創作、鑑賞和品評等活動。

南朝陵墓磚畫現已發現的有5處,均在江蘇南京、丹陽一帶。

在南京西擅橋附近齊、宋後期的大墓、丹陽建山齊廢帝陵、丹陽胡橋齊景帝陵墓內均出土有《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其人物形象、構圖、風格基本相同,只是人物排列順序和某些細節與題字略有差異,其中,西擅橋出土的磚畫在所有這些磚畫中是藝術水平最高的。

名畫賞析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劉伶阮鹹榮啟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松槐垂柳相隔。

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我們來結合“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的個性特徵來看磚畫中的人物。嵇康為“七賢”之首,是一個豁達而有文采的人物。據文獻記載,嵇康“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

磚畫中的嵇康正在撫琴,微微揚頭舉眉,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神情,給人一種旁若無人之感。阮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喜好飲酒,且“嗜酒能嘯”,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一樣。在“七賢”中,有“嵇琴阮嘯”之說。這塊磚畫中的阮籍側身用口作長嘯之狀,很顯然一幅囁嚅忘形的樣子。

《山濤傳》中對山濤有“飲酒至八斗方醉”的記錄,可見山濤也是一個酒鬼。在這幅磚畫中,山濤手執一酒碗,典型一個嗜酒如命的文士。王戎為人直率,不修威儀。此磚畫中的王戎手舞如意,並配以錢箱、赤腿,姿態懶散悠閒,自得其樂。

據文獻記載,向秀“雅好老莊之學,莊周著內外數十篇……秀乃為之隱解,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可見他是一個十足的道學家。磚畫中的向秀閉目倚樹,似乎在對玄理深思。劉伶嗜酒如命,“止則操卮執觚,動則契盍提壺”,大杯小盅,來者不辭。磚畫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一副醉意朦朧之態。阮鹹通音律,擅彈琵琶,當然,這裡的“琵琶”與現在的琵琶不同,它是一種被稱為“阮”的彈撥樂器,相傳這種樂器就是由阮鹹發明的,有人把這種樂器叫做月琴。畫中阮鹹挽袖撥阮,完全沉浸在音樂之中。

竹林七賢圖筆筒 榮啟期是春秋時代人,至於為何把榮啟期和竹林七賢放在一起,可能是因為其思想與“竹林七賢”有相通之處吧。

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更有以榮啟期為“七賢”之楷模的寓意。畫中的榮啟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學生們講學,神態威嚴,的確有點楷模形象。

從繪畫風格上看,磚畫中人物的衣褶線條圓潤靈動,造型嚴謹準確,絕非一般畫工所為,與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筆習性倒是很接近,磚畫中的銀杏和垂柳等樹的形象和表現手法又和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還曾提到過:顧愷之曾畫阮鹹與“古賢”榮啟期像,所以,這幅《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畫原稿有可能出自顧愷之之手,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幅磚畫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時代的陸探微所為。

《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畫的原作者不論是顧愷之還是陸探微,都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因此備受美術史界的高度重視。

製作工藝

漢畫像石、畫像磚始於西漢的畫像石和畫像磚隨著厚葬之風愈演愈烈,到了東漢則更為盛行。雕刻於石料表面的裝飾性圖像,其雕刻手法的運用基於圖像的繪畫特點,叫畫像石。在磚頭模子上刻畫後再壓成磚坯燒制出來的則叫畫像磚。是主要用於墳墓前祠堂、墓室及石闕等墓葬建築的裝飾性圖像石刻和圖像磚。

藝術價值

中國發現最早的一幅磚畫;保存最好的一幅磚畫;國家級重點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