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相關詞條
-
午
【拼音:wǔ】據《玉篇午部》:“午,交也。”十二時辰中的午時,正是一個前後相交的時段,在此之前稱上午,在此之後稱下午,12時左右便稱中午、正午。這“中”...
午-字型 字形結構 謎語 漢字釋義 英文翻譯 -
跗肢節
節肢動物具有成對分節的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為運動器官,但在各類節肢動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蟲頭部的觸角、口器,胸部的,腹部的外生殖器的一部...
簡介 相關介紹 參考資料 -
午[漢字]
【拼音:wǔ】據《玉篇午部》:“午,交也。”十二時辰中的午時,正是一個前後相交的時段,在此之前稱上午,在此之後稱下午,12時左右便稱中午、正午。這“中”...
午-字型 字形結構 謎語 漢字釋義 英文翻譯 -
端陽[午月第一個午日]
端陽,即午月第一個午日。午日為“陽辰”,午月第一個午日,故稱端陽。亦稱天中、端午、重午等。午,中夏之位,後天八卦離卦正南。端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
別稱由來 主要習俗 歷史淵源 相關詩詞 -
端[姓氏]
端姓在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路史》載,戰國時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原晉國遷居於端邑,遂以居處為氏。又據《端氏家譜》載,出自孔...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
端
①用手平拿著:端飯|端茶|端勺。②規矩;正:端坐|五官端正|品行不端。③東西的一頭;事情的開頭:發端|開端|頂端。④方面;項目:事端|弊端|變化多端。⑤...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歷史名人 -
王端
宋代的王瑞擅長繪畫和寫作;明代的王瑞擅長劍術和兵法;現代的王瑞工於畫竹和美術編輯。
姓名 同名人物 -
忌雷節
貴州丹寨有些苗族寨子的民眾過“忌雷節”。
原因 簡介 節日傳說 節日活動 相關禁忌 -
粽子節
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
簡介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