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狀角質松解症

窩狀角質松解(pitted keratolysis),疾病名稱,又稱溝狀跖部角質松解症,多見於熱帶和亞熱帶,長期接觸泥土和水的人群中易發本病。其臨床特徵是跖部皮膚呈環狀或點狀剝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英文) pitted keratolysis

拚音 WOZHUANGJIAOZHISONGJIEZHENG

西醫疾病分類代碼 桿菌性皮膚病

中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病名定義 窩狀角質松解症(pitted keratolysis)可能是棒狀桿菌屬引起的跖部角質層剝蝕的一種皮膚病。

西醫病因 可能由棒狀桿菌屬引起。

地區 多見於熱帶和亞熱帶。

人群 多見於長期接觸泥土和水的人。

病理 皮損刮片用革蘭染色,可找到球形或絲狀致病菌。病原菌以腦心浸液瓊脂在37℃和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純氮情況下,培養3-5d,有小的不規則的無色菌落生長。表皮角質層上部,可見局限性缺損和均質化,局部並見有球形或絲狀致病菌。

西醫診斷依據 根據成群的黃豆大圓形角層剝蝕,即可確診。

體徵 皮損為多數散在性淺表的黃豆大圓形角層剝蝕,鄰近皮損互相融合成不規則狀,呈皮膚色、棕色或黑色。局部常伴多汗,間有浸漬和惡臭。一般無自覺症狀。重症者局部可發紅,腫痛。多發生於足底,但可累及手掌。

西醫鑑別診斷 但需與點狀掌跖角化症和汗管角化症鑑別。前者為針尖至米粒大的灰黃色角化性丘疹,其頂端凹險,狀如噴火口;後者為米粒大褐色角化性丘疹以後擴大成斑疹,周圍繞以灰色或黑色的隆起的堅硬角質環,中央表皮萎縮,帶灰黃色。

西醫治療 治療可用紅黴素,或外用慶大黴素軟膏等,均有明顯療效。如局部多汗,亦應同時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