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伙垤村

窩伙垤村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樂育鄉,地處鄉境西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9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窩伙垤),距縣43公里。東鄰大新寨,南鄰架七鄉,西鄰浪堤鄉娘普,北鄰浪堤公路。轄窩伙垤、龍為、牛為 、阿孟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61戶,有鄉村人口2895人,其中農業人口2895人,勞動力180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18人。全村國土面積2.79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290毫米,適合種植杉木、芭蕉芋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641畝,人均耕地0.99畝,林地10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醫療室醫療室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樂育鄉,地處鄉境西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9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窩伙垤),距縣43公里。東鄰大新寨,南鄰架七鄉,西鄰浪堤鄉娘普,北鄰浪堤公路。轄窩伙垤、龍為、牛為、阿孟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61戶,有鄉村人口2895人,其中農業人口2895人,勞動力180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18人。
全村國土面積2.79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290毫米,適合種植杉木芭蕉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41畝,人均耕地0.99畝,林地10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41畝(其中:田1366畝,地1275畝),人均耕地0.99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畝;荒山荒地500畝。

基礎設施

學生學生
截止2009年底,該村未完全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93戶飲用井水。有648戶通電,有1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6%和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0戶(分別占總數的34.4%和20%)。
該村到鄉道路為樂育至架車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為部分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4輛,機車3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95萬元,占總收入的44.5%;畜牧業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2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07頭,肉牛228頭,肉羊641頭);工資性收入281萬元,占總收入的25.3%。農民人均純收入171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20人(占勞動力的40%),在省內務工600人,到省外務工1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木薯

人口衛生

村莊村莊
該村現有農戶648戶,共鄉村人口2895人,其中男性1398人,女性1497人。其中農業人口2895人,勞動力1808人。該村以哈尼族彝族為主(是哈尼、彝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1978人,彝族1034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05人,參合86.1%;享受低保419人。具體名單見各自然村對應欄目。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8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9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人,距離鄉中學19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9人,其中小學生359人,中學生74人。
哈尼族彝族民眾熱情好客,民風淳樸,民族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采,如哈尼族磨秋節和彝族火把節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3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勞8090個(勞均8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計畫生育政策法規、基礎設施建設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4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3人,少數民族黨員53人,其中男黨員47人、女黨員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窩伙垤1、2組、龍為1、2組、牛為等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25人。

人文地理

窩伙垤是地處樂育鄉最西部的高寒山區,當地的哈尼族、彝族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先民創造的農耕文化特別濃郁。
少數民族禮俗禁忌點滴
不能隨意摸小孩、少女的頭和頭飾。
別人給你盛飯,應雙手接;你給別人盛飯菜,不能盛滿,也不能只添一勺。
不能踐踏民族宗教標誌、不能踐踏婦女的蓑衣、背索。
不能用屁股坐到枕頭上。
不要隨便向少女贈送飾品。
不要進入產婦和病人的房間。
不能在哈尼山寨里和屋子裡吹口哨、戴草帽。
不能用筷子敲碗、打貓狗。
禁止在家中談論性方面的話題。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地處高寒山區,大多數自然村不通路或道路不好,又沒有特色產業,是全鄉經濟較落後的地方。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稻穀、玉米、芭蕉芋等種植業和以豬、牛、山羊、生態雞鴨養殖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